浅议高职《建筑力学》的“激趣”教学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建筑力学;兴趣;高职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类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传统三大力学的内容。它既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加上高年级学长的“力学无用论”,对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搞好该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力学教师需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重视入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第一印象,通过绪论部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建筑力学》的绪论课上可以让学生介绍各自家乡引以自豪的建筑, 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古代著名建筑的图片,如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圣母院等等,虽然历经几百年,但依然完好无损;其次,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如学生所在的教室和宿舍楼,介绍建筑力学中常用的结构构件——梁、 板、柱等;最后,给他们介绍一些工程事故,如实际工程中的脚手架倒塌、雨棚的倾覆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事故的图片,然后说明这些事故正是由于施工人员不懂力学知识而造成的。让学生意识到从事建筑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才能懂得各种构件的作用、受力情况、荷载传递路径等,才能在施工中正确理解设计意图确保工程质量,避免事故发生。这样既可以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力学的兴趣。
  同时,高职大一学生刚从高中步入大学,还保留着高中时期较好的自控力,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强。因此绪论课不但要讲清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更要讲清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完成作业和书写、作图的具体要求。从这些基本方法着手,给学生留下坚定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严谨的风范,培养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课在实际工程方面有很强的应用,但在授课中学生到现场去参观构件的实际变形或做破坏试验的机会较少,对各种变形或破坏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工程实例、图片、各种构件受力及变形情况、工程结构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受力分析,使学生将课堂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了直观教学效果,有助于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可以利用动画拆除二元体。讲梁弯曲时的内力时,通过课件给学生形象地演示梁弯曲变形的过程和特征,同时通过工程实例的图片展示受弯构件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变形过大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讲解塔式起重机平衡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屏幕用动画把抽象难懂的起重机倾覆过程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使抽象的问题被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同时还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实际工程中运用力学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当然,也不能否定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在公式推导等方面,板书更易把握节奏,便于学生吸收。
  三、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抱怨,难学,学了有何用,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中的相关的力学工程资料,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潜力。例如,学习“约束”这一概念时,可以问学生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那是因为受到绳索的限制,桌子上的书之所以没有掉到地上,是因为受到桌子的限制,进而说明力学中的“约束”就是限制物体自由运动的周围物体,然后引导大家找出身边的“约束”,柱子是梁的“约束”,椅子是同学们的约束等等。又如讲力矩的概念,可以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扳手来举例,怎样施力转动扳手最省力,怎样施力扳手不会转动,然后引出力臂和力矩的概念。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和力学的距离。在讲杆件的基本变形时,可以教室的柱、梁、板等建筑构件,讲解力学中的轴向拉压、弯曲变形、惯性矩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力学知识分析教室的各种构件受力情况,如用梁让学生自己做受力分析,进而确定梁的荷载,支座反力的求解,直至内力计算、结构计算以及截面惯性矩的意义,使力学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再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梁到板再到柱、雨蓬等构件的受力分析。这样在教学中,以身边的工程实例让学生明确《建筑力学》在本专业中的位置和在建筑结构计算中的作用,让他们对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其所教课程感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用功。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面带微笑地讲授知识,并耐心回答学生的各种提问。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而力学课的学校又需要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照顾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多一点亲切、激励、引导,少一点威严、批评、抱怨,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以笔者去年带的某个13级班级为例,平时课下我会跟他们交流,搞清楚大家觉得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再反复讲解,并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网上答疑,对他们进行指导,深得学生信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整体的力学水平居同年级之首。
  五、引入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把奖励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对于打破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对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可以按照回答正确、基本正确与不正确三种情况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加分。同时,对于勇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也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是从后天的学习过程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对比法在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0):55-56.
  [2]卫国芳,王超伟.浅谈《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 2005,(6):70.
  [3]陈德先,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激趣”研究与实践[J].学园, 2013,(24):71-72.
  [4]侯倩萍,四川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8-90 .
  [5]李春光,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113-114.
  [6]陆近涛,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4,40(35):252-253.
  作者简介:
  姓名:刘敏(1981—),性别:女,籍贯:湖北,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工程结构,
其他文献
高校的扩招给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核心的教育管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根据本人在公司实施GMP(1998年修订)过程中主持文件系统建立的实践心得,认为科学的GMP文件系统既有利于GMP文件的编写和实施,也有利于日后的追踪、检查与改进,因此,就如何构建科学的GMP文件系统进行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利用有力的人文资源,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校园阅读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
进行生态旅游,可以到植物园去看看.广西林科院树木园就是一个好去处.rn前些日子,我趁着大好春光,去了一次广西林科院树木园.这里葱茏滴翠,鸟语花香,景色奇特,完全能让你沉浸
目的 本研究旨在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探讨-6°头低位卧床试验对心血管调控机制的影响,并将对照组和中药组进行比较.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中药组,进行60 d的
水稻新质型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及应用荣获广东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蔡善信研究员主持.1970年开始,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品种杂交,籼粳亚种间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为社会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撑起中国的发展。艺术与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分
中小企业要想长期、持续发展就需要一个广阔的融资渠道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客观形势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系统的不断改
在管理现代企业的过程中,绩效考核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鼓励手段。作为收费公路运营管理企业和其他的行业相比,许多管理方式需要转变,特别是针对二级收费公路运营管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