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复习是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平时是否勤奋学习,而且还取决于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及系统有效地复习。
中考复习初中英语教学阶段中考复习是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平时是否勤奋学习,而且还取决于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及系统有效的复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复习的最后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考前有序得当的复习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条件之一。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体会,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
一、依“纲”靠“本”,温故知新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是教材的纲要,也是教学的依据。同样,中考命题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和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所谓依“纲”靠“本”,就是指以英语《教学大纲》为纲要,以现有英语教材为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英语复习。首先,要集众师之力,充分发挥“分级研究,资源共享”的作用,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各学段知识点整理编排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表”,教师依据所编的知识网络来制订总复习计划,学生也可以按图索骥;其次,认真抓好第一轮复习,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讲清语言点的运用,对七年级到九年级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翻阅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并进行有目的地编排。如“Go for it! Grade 8 Unit 6,9”和“Grade 9 Unit 14”,我把它们作为一个课时来复习,因为这三个单元的语法都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另外,也可以将几个单元的或不同阶段的知识前后联系,“前拉后扯”地整理贯穿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同时再通过配套练习以测试来形成能力,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坚持每复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并加以分析小结,做好查缺补漏。
二、专项讲练,突出重点
通过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那么,在第二轮的专项复习中,老师应打破课本编排体系,进入到知识的梳理、归类中去搞“块块”战术,并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讲解(老师采用启发式做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为辅,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要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或多次犯错的要重点讲,反复练,在每复习完一个项目后要依据知识的考点考向编写质量高的专项训练习题(含中考题型),逐点突破。
三、熟识中考题型,强化综合能力
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以及专项能力都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应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同时也要仔细阅读当年的《中考考试说明》和认真研究历年来的各中考题型并进行试题分析,明确领会中考的命题思路,从而确立中考复习的方向。即考什么题型,哪些是热门考点。接下来,让学生做历年的中考题,由于学生对中考题大都抱有神秘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心里有底,消除对中考题的恐惧感,对自己的弱项也有所戒备,以加强自身的学习。
四、努力挖掘学生潜力,想方设法培优补差
初三的最后一学期,我将原来的学习小组由强弱组合改成同水平组合。前期强弱组合是为了让好生带动和帮助后进生,以提高整体成绩。临近中考了,是竞争的时候了,我想,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可比性,学生也有信心互相竞争,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增强斗志。于是,按考试成绩每十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两名带头人,负责收交和检查本组作业,监督组员背书、背单词、记录和汇报结果。通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我感觉学生整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提高了,他们互相暗暗的较劲。都知道,学习上有压力才有动力,动力可以促进学习。从后面的中考看得出,有不少同学后期的冲刺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五、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复习效果
进入总复习阶段,教师便是“导演”,大到复习阶段安排,小到每节授课内容,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调节,都需要教师细心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做到调控自如,就必须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到学生复习是否到位,效果如何,以及学习状态、心理状况如何。为确保调控自如,应建立如下反馈渠道,以获取各种信息。
1.心灵渠道
这个渠道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没有好差之分,跟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定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接触、谈心,不断关心、激励他们,尤其更应关心“学困生”,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中考。
2.科代表渠道
将科代表训练成教师的得力助手,通过科代表检查反映情况,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
3.课堂渠道
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向每节课要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来了解学生复习情况。
4.作业、测试渠道
作业用来检查课堂效果,测试则用来检查阶段效果。
5.记忆渠道
教给学生“以句子为中心”等学习、记忆方法,借助听写、默写、背诵和竞赛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6.家长渠道
利用家访、家长会或电话访谈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进而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调整自我,强化复习效果,提高中考成绩。
总之,中考是知识、能力和心理的综合考查,它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竞争性,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教法,在复习过程中大胆探讨如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复习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和树立信心,从而考出理想的中考成绩。
中考复习初中英语教学阶段中考复习是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平时是否勤奋学习,而且还取决于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及系统有效的复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复习的最后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考前有序得当的复习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条件之一。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体会,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
一、依“纲”靠“本”,温故知新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是教材的纲要,也是教学的依据。同样,中考命题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和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所谓依“纲”靠“本”,就是指以英语《教学大纲》为纲要,以现有英语教材为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英语复习。首先,要集众师之力,充分发挥“分级研究,资源共享”的作用,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各学段知识点整理编排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表”,教师依据所编的知识网络来制订总复习计划,学生也可以按图索骥;其次,认真抓好第一轮复习,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讲清语言点的运用,对七年级到九年级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翻阅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并进行有目的地编排。如“Go for it! Grade 8 Unit 6,9”和“Grade 9 Unit 14”,我把它们作为一个课时来复习,因为这三个单元的语法都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另外,也可以将几个单元的或不同阶段的知识前后联系,“前拉后扯”地整理贯穿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同时再通过配套练习以测试来形成能力,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坚持每复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并加以分析小结,做好查缺补漏。
二、专项讲练,突出重点
通过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那么,在第二轮的专项复习中,老师应打破课本编排体系,进入到知识的梳理、归类中去搞“块块”战术,并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讲解(老师采用启发式做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为辅,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要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或多次犯错的要重点讲,反复练,在每复习完一个项目后要依据知识的考点考向编写质量高的专项训练习题(含中考题型),逐点突破。
三、熟识中考题型,强化综合能力
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以及专项能力都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应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同时也要仔细阅读当年的《中考考试说明》和认真研究历年来的各中考题型并进行试题分析,明确领会中考的命题思路,从而确立中考复习的方向。即考什么题型,哪些是热门考点。接下来,让学生做历年的中考题,由于学生对中考题大都抱有神秘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心里有底,消除对中考题的恐惧感,对自己的弱项也有所戒备,以加强自身的学习。
四、努力挖掘学生潜力,想方设法培优补差
初三的最后一学期,我将原来的学习小组由强弱组合改成同水平组合。前期强弱组合是为了让好生带动和帮助后进生,以提高整体成绩。临近中考了,是竞争的时候了,我想,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可比性,学生也有信心互相竞争,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增强斗志。于是,按考试成绩每十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两名带头人,负责收交和检查本组作业,监督组员背书、背单词、记录和汇报结果。通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我感觉学生整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提高了,他们互相暗暗的较劲。都知道,学习上有压力才有动力,动力可以促进学习。从后面的中考看得出,有不少同学后期的冲刺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五、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复习效果
进入总复习阶段,教师便是“导演”,大到复习阶段安排,小到每节授课内容,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调节,都需要教师细心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做到调控自如,就必须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到学生复习是否到位,效果如何,以及学习状态、心理状况如何。为确保调控自如,应建立如下反馈渠道,以获取各种信息。
1.心灵渠道
这个渠道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没有好差之分,跟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定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接触、谈心,不断关心、激励他们,尤其更应关心“学困生”,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中考。
2.科代表渠道
将科代表训练成教师的得力助手,通过科代表检查反映情况,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
3.课堂渠道
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向每节课要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来了解学生复习情况。
4.作业、测试渠道
作业用来检查课堂效果,测试则用来检查阶段效果。
5.记忆渠道
教给学生“以句子为中心”等学习、记忆方法,借助听写、默写、背诵和竞赛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6.家长渠道
利用家访、家长会或电话访谈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进而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调整自我,强化复习效果,提高中考成绩。
总之,中考是知识、能力和心理的综合考查,它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竞争性,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教法,在复习过程中大胆探讨如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复习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和树立信心,从而考出理想的中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