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板层刀残留物质致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在眼科专科医院推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对院内感染及耐药菌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天津市眼科医院在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前1年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 及规范化应用后1年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 全院住院眼科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两年中院内感染发生率及耐药菌株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009年9月至201
凡是头位不正常者皆可称为异常头位,但异常头位不等同于代偿头位,只有与眼外肌疾病有关的异常头位才能称为代偿头位,采用代偿头位的原因部分是为了获得最佳视力,部分是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功能。而造成异常头位的原因除眼外肌疾病之外,尚包含骨或肌肉源性、神经源性、耳源性以及与眼外肌疾病无关的其他眼病。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586-588)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2012年我国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全国防盲治盲规划 (2012—2015年) 》,这是在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动防盲治盲工作,实现2020年前根除可避免盲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文件。在《全国防盲治盲规划 (2012—2015年) 》中明确了防盲治盲工作的社会属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当前防盲治盲的形势,提出今后四年中我国防盲治盲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和内容,以及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
通过专家投票方式遴选出了能够代表近五年中国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最突出进展的10项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的研究、青光眼眼压增高机制及眼压调控的研究、青光眼易感基因的研究、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青光眼对视觉通路损害等5个方面。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目前我国青光眼学者在国际青光眼学界的水平和影响力,甚至成为我国青光眼学者标志性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32-
补体系统生物学活性包括细胞毒、溶菌、杀菌、调理、免疫黏附、中和并溶解病毒和炎性介质的作用,主要通过经典、替代、凝集素3种途径被激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作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补体系统的活化与DR的发病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这将为DR的预防和治疗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