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探讨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19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适宜方法.方法 选择2002年9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医疗指征于孕中晚期引产的瘢痕子宫孕妇共90例,引产指征为胎儿畸形、严重妊娠并发症、胎死宫内.其中,孕中期72例,孕晚期18例;距离前次子宫手术的间隔时间<2年20例,≥2年70例.肝功能正常者服用米非司酮,并行利凡诺过敏试验,阴性者首选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法;试验阳性、羊水过少、孕周过小、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困难或注射失败者采用卡前列甲酯(卡孕栓)引产法.共有54例孕妇采用利凡诺引产(利凡诺组),36例孕妇采用卡孕栓引产(卡孕栓组).(1)记录两组孕妇入院时情况,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产次;(2)前次导致子宫瘢痕的手术种类、手术方法、有无并发症、前次手术间隔时间;(3)此次妊娠的引产方法,并记录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4)产后出血量,胎盘滞留率,引产成功率,有无子宫破裂及行全子宫切除术等情况.结果 (1)利凡诺组与卡孕栓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距前次子宫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孕妇的引产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孕栓组孕妇引产用药后宫缩发动的时间及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利凡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孕妇24 h内分娩率达到94%(34/36),明显高于利凡诺组的13%(7/5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卡孕栓组孕妇胎盘滞留率(31%,11/35)明显高于利凡诺组(10%,5/52);而利凡诺组胎盘胎膜残留率(54%,28/52)明显高于卡孕栓组(34%,12/3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孕妇总的产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与前次子宫手术间隔时间的关系分析显示,<2年的孕妇在胎盘滞留、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与≥2年的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卡孕栓组孕妇中有1例发生子宫破裂,利凡诺组孕妇中有1例宫缩发动1 h后发生胎盘早剥.结论 对瘢痕子宫孕妇于孕中晚期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和卡孕栓阴道用药引产均是可行的,但需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监护下进行,以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医学诊治手段的不断提高,产科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科专业逐渐涉及胎儿和新生儿.目前,国际上已经将产科学分为包括普通产科、母体医学和胎儿医学的3个亚专科.随着胎儿监护手段的不断提高以及促胎儿肺成熟技术的发展,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胎儿出生缺陷已成为目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患者30岁.孕1产1.因停经38 d,右上腹部剧烈疼痛30 min于2009年7月1日17:10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9年5月24日.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30 min在家中做家务时突然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牵扯至右下腹及右肩背部,并逐渐加重而不能忍受.无恶心、呕吐,无头昏。
期刊
为增进亚太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日本鸟取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洲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ACE)”定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ACE将是亚洲地区首次以内异症研究及治疗进展为主题的会议。主要参加国有中国、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临床上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以α地贫更为常见.目前,国内报道的α地贫产前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常见的3种α地贫缺失型和非缺失型基因突变类型的胎儿产前基因诊断.本研究报道2例极为少见的泰国缺失型α地贫1和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双重杂合的产前诊断。
期刊
患者19岁,因药物流产后彩色超声发现右附件区肿物3个月、右下腹胀痛7 d,于2008年5月24日入院.患者14岁初潮,月经正常,孕1产0.身体检查:腹软,右下腹扪及囊性包块,边界、大小触不清,轻微压痛,不活动.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偏左,活动度好,无压痛;子宫右后方触及包块边缘,约12 cm×12 cm大小,包块为囊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彩色超声示:(1)右附件囊性包块;(2)右肾缺如.入院诊断:
期刊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组织缺氧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最终产生放、化疗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1]).目前认为,Eag1 K~+通道与宫颈癌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期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特发于妊娠期的胆汁淤积,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主要以皮肤瘙痒、黄疸、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肝酶轻度或重度升高,产后症状迅速消失为其特征[1].可引起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死产,增加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2]。
期刊
宫颈癌是危害中国妇女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1],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2%,有淋巴结转移者仅为50.8%[2]。
期刊
患者31岁,因妊娠合并Ⅱb期宫颈小细胞癌,行子宫广泛切除+双侧卵巢移位术及放化疗后2个月,发现右上腹部肿块1周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4月5日(预产期2009年1月12日),妊娠早期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末次阴道检查为妊娠27周+5,宫颈呈中度糜烂样.2008年12月妊娠足月因产科指征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经过顺利.产后恶露持续不净,色鲜红,量较多,伴异味,于产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于2009年12月4-6日在美丽清新的海滨城市--广东珠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及母婴安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绝经、性发育障碍、妇科内分泌基础研究及月经紊乱的治疗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