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施以影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对高三学生来讲,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主体 兴趣 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构建高效課堂简单的讲主要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趋向。为此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磋商。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高三化学课堂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二、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须精心准备的内容确实很多,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预习不仅可以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在要求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指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然后尝试着去做本课后面的练习。周预习相对于学期预习来说要细致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不仅回顾和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下一星期要学的内容,通读一遍教材,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是必须借助工具书,尝试着去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是有不懂得或者是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就用彩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做到有的放矢。日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主要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然后翻开书,对下一课进行预习,针对周预习时标出的重点阅读。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高三化学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更新、去实践、去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有广博的知识、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有精益求精的钻研心,才能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才能将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集《美育》,瞿保奎 主编(89年3月版)
[2]《无机化学》(上册)(89年2月第1版) 北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无机化学教研室合编
[3]《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5]《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6]龚雪冰.《注重过程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9年1-2.
关键词:主体 兴趣 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构建高效課堂简单的讲主要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趋向。为此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磋商。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高三化学课堂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二、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须精心准备的内容确实很多,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预习不仅可以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在要求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指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然后尝试着去做本课后面的练习。周预习相对于学期预习来说要细致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不仅回顾和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下一星期要学的内容,通读一遍教材,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是必须借助工具书,尝试着去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是有不懂得或者是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就用彩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做到有的放矢。日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主要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然后翻开书,对下一课进行预习,针对周预习时标出的重点阅读。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高三化学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更新、去实践、去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有广博的知识、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有精益求精的钻研心,才能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才能将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集《美育》,瞿保奎 主编(89年3月版)
[2]《无机化学》(上册)(89年2月第1版) 北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无机化学教研室合编
[3]《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5]《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6]龚雪冰.《注重过程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9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