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的文化交融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藉由茶马古道的开启,滇藏线沿途成为西藏地区最早与外界接触与交流之处。千百年来,这个茶马古道旁的藏族村落,倚隘而兴,因盐而盛,藏传佛教、天主教、东巴教也在此地共存共荣
  
  每周日早上,66岁的藏族老人斯扎兰换上干净的藏装,揣上藏文版的《圣经》,带上9岁的孙子,去上盐井村做弥撒。那里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就在同一天,斯扎兰的女婿照例会去山上的喇嘛庙诵经祈福。
  这是当地一户典型的藏族家庭。尽管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一家人和睦共处,互不影响。千百年来,这个茶马古道旁的藏族村落,倚隘而兴,因盐而盛,藏传佛教、天主教、东巴教也在此地共存共荣。
  盐井因产盐而得名,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盐井纳西族自治乡,与云南接壤,是滇藏公路进藏的第一个站。全乡4486人,纳西族仅占四分之一,绝大部分是藏族。按地势高低,盐井分为上盐井和下盐井。上盐井村大多信奉天主教,而下盐井村信奉佛教。在这里,纳西族没有信奉自己的东巴教,而是追随藏传佛教,而藏族则信仰天主教。多元的文化在此相融共处,让这个仍旧保留着最原始制盐工艺的小镇多了几分神秘。
  
  茶马互市打开大门
  
  第一次来盐井,作家范稳就被那里的气场震撼了。四面高山围拢着一块从河谷中拱出的断崖,村庄就坐落于此,澜沧江如利刃将山与崖恰到好处地切开,站在600米高的村中俯瞰河谷,咆哮的澜沧江犹如一条溪流。千年盐田架于澜沧江两岸,藏式民居鳞次栉比地顺山势排开,蜿蜒的滇藏公路穿镇而过。“当时心灵突然被打开了,一定要为她写点什么。”范稳说。
  尽管是个千人小镇,但盐井的历史如盛产的盐巴俯拾即是。它位于滇、藏、川交界处,是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通往西藏和四川的必经之地。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因藏区处高寒地带,缺乏蔬菜,肉类是藏民的主食,而茶叶恰有解脂除腻的作用,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藏区的良马、皮毛又是内地所需。就这样,在横断山脉之中,形成了靠马骡驮载货物的交通要道,河谷高山间传来的那阵阵清脆的马铃声,一响便是千年。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线,而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6世纪后期,由云南的产茶区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后进藏,西向拉萨,最终通向南亚次大陆。这条茶马古道也就成为最为古老的进藏线路之一。
  坐落于滇、藏、川三角地带的盐井自然成为茶马古道通向圣城拉萨的咽喉。而盐井盛产的盐巴,也作为来往马帮交易货物之一。
  这里,渐渐热闹起来。
  一队马帮一般由一二百匹马组成,一个汉族人同时只能赶五匹马,而藏族可以赶七匹。每十五里一小歇,三十里一大歇。似乎正是由于马帮的存在,茶马古道沿线的语言交流并无障碍。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所长木霁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云南至西藏,都可用西南官话沟通,看似闭塞的高山大河间,正是因为货物和文化的交流而变得通畅。
  木霁弘还发现,马帮的马鞍,白族是硬的,藏族是软的,而在盐井这样的结合部,马鞍软硬都有。“这就是交融的过程。”木霁弘说,当茶成为藏族生活的一部分后,便把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了。不仅如此,马尾巴上粘着的草籽还随着马帮一路带到西藏,形成逃逸植物通道。马帮也不仅仅是货物的运输,也逐步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云南大理马帮在藏区会表演云南花灯戏,而藏族马帮到了云南也会弹起弦子,引来围观。跟随马帮,一些工匠进藏,成为传播技术的先驱,而传教士则借助马帮进入藏区传教。
  
  戴十字架的藏族人
  
  事实上,从17世纪起,就有传教士进藏传教。经过数次波折之后,1855年,法国传教士邓得亮在盐井创建起天主教堂,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
  这座西藏唯一的教堂位于滇藏公路旁,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若不是屋顶那个高大的十字架,没人将其与教堂联系起来。教堂装饰也入乡随俗,室内的哈达、圣像唐卡让人耳目一新,而哥特式高大拱顶和天花板上的《圣经》题材壁画依旧保持着天主教的风格。
  每天早晚,上盐井村的天主教信徒会到此做弥撒,周日早上人最多。这里有世界上唯一的藏文版《圣经》,信徒会用藏语读《圣经》,用藏语咏唱赞美诗,而神父也是穿着藏服。
  59岁的白着住在教堂隔壁。在他的家中,供奉着耶稣、圣母玛丽亚的神像,而他胸前还戴着十字架。他家世代为天主教徒,在他五岁时,父母就带他进教堂。“我的名字也是神父起的。”白着说。在上盐井,信徒的名字与欧洲人相似,多为神父所取;人死后以天主教仪规进行土葬,但其生活方式、习俗与信奉佛教的藏民没有区别。
  亲历了文化和宗教交融的还有下盐井村的纳西族。他们原本居于云南丽江,随着木氏土司的势力扩大,在明朝时期顺着这条古老的通道来到盐井,并在此扎根繁衍。如今,盐井的纳西族除了祭祀中还保留着纳西族的一些传统外,其他已与当地藏族别无二致。他们说着流利的藏语,过藏族的节日,爱喝酥油茶,吃糌粑,信仰藏传佛教。
  不过,相比而言,上盐井村的530多名天主教信徒更是中西合璧的典范。他们既过藏历新年,也过圣诞节、复活节。每年的圣诞节,教徒们都将举行狂欢活动。教堂院中会垒起五六个炉灶,公认厨技出众的村民成为主勺,每家还会派出帮手。几百名信徒围坐在空地上聚餐,晚上大家唱歌跳舞。这所有的开销都是来自弥撒费,它有专人保管,并在活动后将费用明细公开。
  尽管上下盐井一堑之隔,宗教信仰泾渭分明,但在藏民心中却没有沟壑。下盐井村的佛教徒们自发来凑热闹,天主教徒会热情欢迎;而每年藏传佛教传统的“跳神节”到来之时,上盐井的村民也会涌向下盐井。
  然而,当年天主教进藏却是一部曲折的历史。早在中世纪,传说在喜马拉雅的北侧有一个约翰长老的王国,为了将被遗忘的子民带回基督世界,不少传教士翻越喜马拉雅传播福音。作家范稳说,当时在西藏传教犹如在地板上种庄稼,面对着不仅仅是恶劣的地理条件,还有生命之危。
  据范稳的研究统计,从盐井天主教堂建立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最后一次冲突,15任神父,其中7位被杀。藏传佛教势力过大,传教士只能在偏东南一隅传教。最终,他们转至盐井,为村民看病,之后便有两三个村民成了天主教徒,也成了盐井的首批信徒。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在上盐井购买地皮,修建了教堂,发展教徒,开办圣徒药房。同时,传教士们还带来了法国的葡萄酒的酿酒技术。时至今日,盐井人还保持着自酿葡萄酒的传统。
  斯扎兰老人的父母曾是天主教堂的佣人,一家七口住在教堂。那时,天主教的神父会给穷人盖房子,免费看病,发放西药,那神奇的小药片令藏人称赞不已。“逢年过节,教堂还会施粥,给天主教堂当佣人,至少可以填饱肚子。”斯扎兰说。
  对于解放前的教堂,93岁的修女阿尼记忆更为深刻。她14岁受洗,目睹了教堂的兴衰。那时,教堂会帮助穷人盖房子,收留孤儿和無依靠的老人,甚至给没有牦牛的佛教徒买牦牛。如今,她是盐井唯一健在的修女,每天仍坚持去教堂做弥撒。其他省份的天主教徒来到这里,都会拜访这位西藏天主教的“活化石”。见到这位老修女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尊崇地跪拜行礼。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赢得藏族人的好感才能赢得藏族人的灵魂”的执著,让天主教在盐井藏民心中生根开花。可在解放前,天主教徒受到佛教徒们的嘲笑,被称为洋人“古达”,“古达”在藏语中有奴颜之意,是对摇尾乞怜的狗的形容。
  直到1951年,天主教教民向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提出申请,教堂再次成了天主教教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改革开放后,文革中被毁的百年教堂被修葺一新。如今,在盐井,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组成的家庭比比皆是,彼此间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我不强迫孩子信天主教,他们有选择的自由。”斯扎兰说。
  1997年,上盐井村28岁的鲁仁第成为第一位藏族的天主教神父。从那以后,上盐井村每逢重大节日便不再到云南等地另请神父。2004年,鲁仁第还俗,但仍担任盐井天主教堂民管会主任一职。
  
  天堑变通途
  
  盐井产盐,这被当地人看作是上天的馈赠。与其他产盐地不同,盐井仍然沿用最为古老的制盐方法。3249块盐田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每块盐田均由几十根木柱搭架而成。所谓盐田,其实是每块大约仅七平米,用以晒盐的水泥板。
  劳作的藏民要到江边的盐井中背盐水,倒入自家盐池沉淀后再洒进盐田,日晒风干,结晶成盐。因土质不同,盐多呈酱红色,犹以“桃花盐”最为知名,每斤可卖到一块多钱。或许是最原始的才是最好的,这里的盐自古销路甚好,牧民用它喂养的牲畜易增肥和产崽。如果食用其他的盐,牲畜容易生病。
  如今,盐巴仍是当地的藏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盐井每年产盐四千吨左右,一般的农户一年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因缺少耕地,灌溉困难,盐井人世代靠盐换取粮食,盐也就成为盐井人的命根子。
  下盐井村老村长贡秋扎西还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带着30多人、百余匹马组成的马队驮着盐巴去换粮食。那时,因为没有公路,仍会沿着茶马古道行进,没有桥梁要靠用竹子做成的索道过江。有意思的是,人们也要将马匹绑在竹制的溜索上,而马匹也早已习惯于这种刺激的过江方式。
  他们将盐换成粮食分给村民,几十天后就会驮上盐巴再次出发。不过,盐井早已形成集市,外地牧民会用酥油或粮食来此换盐。他们大多有固定的交易对象,祖祖辈辈都是固定的一家人做生意。当然,贡秋扎西还是希望走出去。走得越远,盐就能换回更多的粮食,而在盐井的集市,盐只能等份交换。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滇藏公路的通车,原本二十天的行程缩短至三天。贡秋扎西回忆,从香格里拉到盐井,马帮来要用9天时间,而公路通车后,只需要走6天。“路变宽了,马匹并排着走反而不适应了。” 如今,这段310公里的路程开车仅需七八个小时。而让贡秋扎西感受最深的是,原来马队依靠索道横渡澜沧江要花一天时间,自从1983年大桥通车,过桥只要两分钟。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5.8万公里,神秘的茶马古道已然成为历史。山间此起彼伏的马铃声已经成为绝响,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的轰鸣声。
  在盐井,几乎家家有摩托。戴着墨镜的藏族青年在柏油路上疾驰,远处就能听到摩托车上音响传来的《爱情买卖》的歌声。或许是因为茶马古道让这里的藏民较早的与外界接触,走在盐井的街道上,他们不会向外来客多看一眼。如今,盐井的年人均收入在四千元左右,主要经济支柱是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曾经赖以生存的制盐业所占比重已经降到30%。
  或许是因为传教士早期在此设立教会学校的缘故,盐井人特别重视教育,儿童入学率高达98%。盐井乡最高、最漂亮的建筑是盐井中学六层教学楼。事实上,盐井中学也是西藏唯一一所乡级中学,学生在这里还享受着包吃、包住、包学杂费的“三包”待遇,盐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才的摇篮。如今,西藏的盐井籍领导干部多达505人,最高官至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盐井乡党委书记柳发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家对盐井教育的投入已超过3000万元。此外,政府出资将居住在盐井条件恶劣区域的藏民搬至乡上,对于新建房屋的農户还给予两万五千至一万元不等的国家补贴。
  事实上,安居乐业的藏民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的纯朴。在滇藏公路上,搭车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伸出大拇指,骑着摩托的藏民便会搭你一程。25岁的背包客张宏说,从香格里拉到盐井的310公里,他搭过六次车,全部是藏民的车子,途中一个藏族家庭甚至收留他过夜,让他感动不已。
  当前,斯扎兰老人家正在重修房屋,领到了一万元的补贴,老修女阿尼每月也能收到政府近千元的生活补助。
  花了六年时间,作家范稳完成了他的“藏地三部曲”,以展示这里多种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在这里不同宗教和文化共存交融,人们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就是进步。”范稳说。★
  (实习生王淏童对本文有贡献)
  
  滇藏公路
  滇藏公路(国道214)于1976年正式建成通车,全长为1930公路,是一条集险、奇、美于一身的入藏通道。它南起云南景洪,穿过横断山区原始森林,横跨金沙江,翻越海拔4300余米的百芒雪山和洪拉山,经西藏芒康、左贡、昌都至青藏界多普玛,抵甘肃兰州,在西藏自治区境内长803公里。
  滇藏公路的修筑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春,为配合平息滇藏川边叛乱,政府决定修筑滇藏公路。1956年8月,丽江至香格里拉段动工,1958年10月,该段通车,全长147.23公里。1958年9月,香格里拉至德钦公路开工建设,次年9月,竣工交验,全长182公里。1959年10月,滇藏公路在云南境内的最后一段云南德钦至西藏盐井公路开工,并于1960年12月竣工,全长113.3公里。1962年8月,该路段发生大面积塌方,施工人员两次横跨澜沧江架设桥梁联接原线,并修筑了盐井至芒康公路,真正打通了滇藏公路。
  这条路线就是闻名遐迩古时商旅人士走的“茶马古道”,如今滇藏公路被越野探险者誉为世界级越野线路。
其他文献
“斯塔克代表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失落群体,他们意识到美国政府体系已经走了样……它已经从‘民有、民治、民享’变成了掠夺性的‘狼帮政府’”。    2007年3月的一天早上,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地方电视台邀请了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乐队“最后一根稻草”现场演唱他们的原创歌曲《我心燃烧》。主旋律响起,歌曲进入高潮时,金发女歌手悠扬的声音道出为爱心碎的痴男怨女们的心声:“我觉得我对你一无所知,我觉得我对你一无所知
从华盛顿回到北京后的这几天,孟克文的眉头就没怎么舒展过。  今年4月,孟克文被选为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中国美国商会代表着2000多家在华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孟克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主修明史,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  不过,上任不到半年,孟克文就遇上了不小的麻烦。2010年10月15日,在位于北京国贸中央商务区的中国美国商会的写字楼里,孟克
出身于宗教气氛浓重的家族,吴诚真不到20岁时已确立信仰,潜心于道教。“我要在天上,哪怕扫厕所我也愿意去天上。”她很快成为非常年轻的道长,继而又升座中国道教史首位女方丈。  她认为世俗社会无法回避,一个道士所能做的,是熟悉政治与世俗,并为信仰保留独立的空间    2009年12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某间教室里,正在上着一门“宗教与现代性”的课。  这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全国各大宗教团体
邱毅活得像个侠客,活在政治气氛诡谲的武侠小说之中。    邱毅离经叛道。初中三年级时为了挑战禁忌,跑去尼姑庵跟一个刚出家的小尼姑谈恋爱,还规劝她还俗;后来,小尼姑真的还俗了。  邱毅自命不凡。小时候有人说他是白虎星投胎,不巧赶上算命的说陈水扁是青龙转世,白虎克青龙,陈邱两人前世有化不开的仇怨;后来,在邱毅的穷追弊案猛打丑闻下,陈水扁果真身陷囹圄。  邱毅意兴阑珊。2008年台湾选举,实现执政党轮替
裸婚是一个常态,不是一个困境。裸婚不可怕,裸婚也不是底线。裸婚一点都不丢人,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一边拥抱爱情,一边去奋斗——关键在于两个人的奋斗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对80后的成长问题有持续的关注。    物质和精神需求最高的一代    中国新闻周刊:80
几位当今中国一流的安防专家为我们勾勒出利用目前顶级防盗设施组成的最高级别防盗体系的样貌。    2011年5月8日深夜,28岁的山东农民石柏魁从他的藏身处悄悄溜了出来,这是位于故宫中部偏东的斋宫诚肃殿与西配房的夹道。他砸碎了一扇窗子,突破了一道装饰墙,进入了正在举办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品展的展厅。此前,他已先进入西配房,关闭了位于其内的供电系统总闸,使得他的潜入没有发出任何警报。而因为停电引发的报警
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在这里都能找到立足之地。但美国人偏偏对摩门教十分排斥,因为该教派曾有过一夫多妻的教义。目前美国政坛上职位最高的摩门教徒应数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哈利·里德    竞争201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前马萨诸塞州长罗姆尼与前犹他州长洪博培的祖父辈曾经有过非常亲近的关系。洪博培的外祖父生长在爱达荷州,从小最要好的朋友名叫乔治·罗姆尼,是罗姆尼州长的叔祖。罗姆尼家有
刑法第306条令律师们害怕,也久受诟病,要求废弃之声年年不断。面对律师群体对于全国律协“不作为”的沸腾非议,于宁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    两会期间,于宁最终决定暂缓提交关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6条(以下简称306条,涉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作出司法解释的提案。他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但更主要的,他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律师们将其看成是
要等到多年以后,“这一代”才有能力意识到,婚姻其实不是战斗的对象,而是我们抵御外界动荡的最后一座堡垒    “将我放在你的心上如印记,将我带在你手臂上如戳记,你的爱情坚贞胜过死亡,众水不能熄灭不能淹没。”2008年1月6日下午,北京中关村基督教堂海淀堂,正在举办由婚恋专家袁大同主讲的婚恋家庭讲座。当全场齐唱“我以永远的爱爱你,我以慈爱吸引你,聘你永远归我为妻,永以慈爱诚实待你”时,很多人流泪了,一
2011年暑期7月,此前被期待颇高的国产原创动画电影《魁拔》上映,影片的制作周期长达七年,成本高达3500万元。可是,《魁拔》却没有像一些业内人士预期的那样,成为中国原创动画的转折点,也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这样的结果甚至让许多人对国产动漫未来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  众所周知,动漫的生产大环境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国家从2006年9月做出少儿电视黄金档禁播境外动画片,同时拓宽播出平台,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