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伏面”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日炎炎似火烧,进入“三伏”,农家院里便争先恐后地飘出缕缕新麦的清香。在奶奶的一手“操办”之下,各种伏季面食相继端上我家的饭桌,弄得家人看是目不暇接,吃是风卷残云,个个撑得眯着眼睛幸福地打饱嗝!
  北方的夏季把最热的时段分为“三伏”:头伏(初伏)、中伏(二伏)、三伏(末伏)。尽管北方的夏季不像南方那般酷热难当,但白天的平均温度也远远超过了30摄氏度。在暑气熏蒸下,大人小孩常会出现周身乏力、困倦懈怠、不思饮食的“苦夏”症状。为了确保家人安全度夏,家家就要吃伏季面食了——伏季,新麦刚刚下来,用新磨的麦子做面食,既开胃又有营养,既爽口又“败火”,而且还散发着植物的清新气息,所以北方民间一直流传、沿袭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食俗和传统。
  每年的夏季是奶奶最忙的季节——为家人精心制作的伏季面食竟有十数种之多:饺子、面汤、面条、馒头、包子、合子、馄饨、烙饼、煎饼等等,吃得家人兴高采烈,满面红光!
  奶奶包的“三伏饺”不但外型美观,犹如一枚枚精巧玲珑的玉器,而且“内容”丰富:有肉馅的,有野菜馅的,有倭瓜馅的,有葫芦馅的,有辣椒馅的,有茴香馅的……馅不同,味迥异,蘸蒜蘸酱,各有千秋!奶奶做的面汤也有五六种,烧一锅沸水,把用沸水淋出的状如圆珠的面疙瘩摇至锅内,煮熟盛出,这便是“清汤”;用油炸锅、用葱炝锅,添水烧沸,把面疙瘩摇至锅内,煮熟盛出,这便是“香汤”。此外,奶奶还能做出“瓜片面汤”、“倭瓜面汤”、“葱花面汤”等多道美味面汤。
  奶奶烙的“千层饼”更是全村一绝。她烙出的饼“外焦里嫩”——烙饼的表面微糊而泛香,如同上下各包裹了一层金黄、油脆、薄如纸、坚如板的硬壳,嚼起来咔咔有声,酥脆喷香;里面是层层可起、犹如书页一般的饼心儿。抖一抖,饼心儿泾渭分明,霍然分离,一层~洞天,香气缕缕,热气腾腾。而且饼心儿在和面时掺入了葱花、肉末、孜盐等,所以看上去如群蚁排衙,流光溢彩,艳丽夺目,吃起来绵软筋道,唇齿生香,情形不俗。每年伏季,总会有远方的亲戚风尘仆仆地赶来,一尝奶奶的独特面艺,不但嘴里吃着,走时手里还要拎上一包!每每此时,奶奶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手擀面条也是奶奶的拿手伏季面食。她做的面条细如线、长如链,煮熟后,经凉水冲过,盛到碗中,拌上鸡蛋卤子,真是越吃越香。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炎热的三伏,奶奶用一双巧手把乡下寻常的日子调理得丰富多彩,轻松惬意,充满期待。家人在庭院中的倭瓜架下,吃一口烙饼,喝一口豆腐汤,抹一把头上的热汗,喊一嗓子胸中的豪情,真是暑气消遁,通体生凉,饱嗝串串,意气洋洋!
其他文献
常听母亲说这句话:“健康,是握在手中的幸福。”细品之,果然是很有道理。母亲也总是把身体的健康问题看得格外重,并时常在我回家时,跟我高谈阔论那些养生经。  最近,每次回家看父母,每次都会发现家里又变了样儿,不是床由东西方向变为南北方向,就是沙发由靠东墙改为了靠北墙,大的变化没有,就是一些小变动。  开始时以为两个老人可能是在家实在闲,找点事儿做,想想平时太忙,回家看望老人的机会实在太少,就没好意思开
期刊
老妈乐于助人,不论是街坊还是同事,遇到解不开的心结都愿意向老妈诉说,老妈善解人意,遇到心烦事的人往往一脸愁云进我家,一脸笑容出来。  老妈退休后总想找点事做,看我开网店忙得不亦乐乎,她也想开个网店。既然开网店,就要有点创意。我灵机一动说:“老妈,每个人都有孤单寂寞的时候,都有困惑无助的时候,他们需要找人倾诉,他们需要得到心灵的慰藉,您最会开导人了,您就在网上开一家‘心灵休憩店’,不需要进货,不需要
期刊
在湖南张家界附近的永顺县不二门下游的五华里处,有一座奇特的地下宫殿——利济洞。  利济洞异景奇趣,令人神往。溶洞三层楼高,呈半圆形,洞底铺盖一层黄金般的泥沙地毯,洞顶和洞壁为金绿色。在绿色的洞壁上,悬吊着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大的有一丈多长,小的如同手指,洞内有一股薄薄的烟雾缭绕,如轻纱,似流云,缓缓飘出洞外,如入“太虚幻境”。向前约七十来步,奇景迎面而来。靠洞壁左边,一座天然的石岭耸立,岭高约丈二三
期刊
这几天,六十多岁的父亲特地把八十多岁的爷爷带到省城我这里来玩几天,说爷爷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趁现在还能走得动,到处看—下。  我带着他们到周边各景点玩,爷爷也不晕车,一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没一点事。下车了,爷爷一个人飞快地走在前面,父亲反而落在后面,我要扶着爷爷走,他不让我扶,说没事,你不扶我还好些。反倒是父亲,脚在两边打晃,走一会就不行了,走不动了,要休息。  父亲有颈椎病,导致半边手脚有点萎缩,
期刊
常言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我国民间有冬天进补的习惯,而膏滋则是很多地方进补最常选用的药剂形式。简单地说,膏滋是中药的一种剂型,中药店经营品种有“丸散膏丹”。膏滋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膏滋的字义是沃泽、滋润,包含着补养的意思,故人皆以补药日之。事实上人体在冬季阳气收藏之际,服用膏滋防治疾病,固本清源。不失为治疗慢性病行之有效的一种康复之道。    膏滋方的制定    膏滋方的制定不是几种单纯滋补
期刊
著名作家袁鹰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著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编辑家。1924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安,曾任《世界晨报》记者、编辑,《联合晚报》副刊编辑,《新文丛》杂志编辑,《新民报》记者、编辑,《解放日报》记者、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副主任、主任;并出任过《人民文学》、《儿童文学》编委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现为《散文世界》主编、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期刊
今天遇到一个好天气。阳光和煦,四野澄明,清风微拂,爽心怡情。温度不冷不热,空气不湿不燥,于是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觉得舒坦。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面孔带着微笑,连楼下的垃圾似乎也告诉你,今天有一家吃了红烧鲤鱼,一家大概炒了菠菜,还有谁家的孩子剥了两个橘子。  本来可能心情不好,这么一看,一想,心情不是轻松了许多么!  其实,生活每天都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即使天冷了一点,热了一点,或者当你出门
期刊
李智中医学硕士,现任西苑医院中医针灸特色门诊主治医师,北京老年病学会委员。她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长期从事中医外语的临床授课及临床带教任务。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讲养生之道。她以深厚的国学素养、广博的中医理论及实践知识为您铺就健康之路。与渴求养生知识的中老年读者一起共话养生之道,共习养生之术。    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大脉    肺经起始于胃部。与胃、肺和大
期刊
田伯平,男,1958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自幼随外祖父学习书法,兼学国画和钢琴、小提琴等,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书画展,并先后到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交流。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收藏。曾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常常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客座主持节目。他的书法曾搭载神六、神七遨游太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期刊
明人袁宏道有句话,颇值得玩昧。他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袁宏道《瓶史·好事》)  无独有偶,明朝遗民张岱的话更加惊世骇俗、一针见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陶庵梦忆》卷四)  清人张潮其言更见性情,他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然而何者为癖?当代学者陈传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