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业绩布疑阵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过去一个多月,业绩预增从50%陡增至200%,有什么蹊跷?
  
  变更业绩报告并不新鲜,但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将业绩陡增150个百分点实不多见。中国人寿就是此次事件的主角。
  近日,中国人寿发布2009年业绩修订公告称,预计2009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08年同期业绩增长200%以上,这对于今年1月底的业绩预告增长50%而言,是一次跳跃性增长。如此跳跃,个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新规做挡箭牌
  中国人寿称,公司在1月28日发布的2009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曾表示,因当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影响尚不明确,公司将在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影响进一步确认后,及时进行后续补充披露。
  据此看来,这一切,似乎都在中国人寿的预料之中。
  翻看公司的公告可以发现,今年1月4日,中国人寿公司指出,“实施上述相关规定将对公司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时,似乎公司已经能够判断出《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自身相关数据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今年1月份,中国人寿公告还称,2009年12月30日,公司收到《财政部关于印发〈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规范了保险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等问题,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自编制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开始实施该规定,以前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与该规定不一致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准则下,在测算数据上给了保险公司很多可选项,每家公司可在规定范围内结合公司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参数作为数据测算的依据,这可能是中国人寿先后两次测算的数据出现较大出入的原因。
  其他动因猜想
  中国人寿在日前公布的2010年1月份保费收入公告中称,公司2010年1月1日至1月31日期间,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418亿元。上述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未经审计,且尚未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有关保险混合合同分拆及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要求进行调整处理。
  一位记者熟识的分析师质疑说,既然2009年业绩已经可以按照《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初步测算出净利润,那为什么中国人寿不能按此规定将2010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做相应调整?既然已于去年年底收到通知,编制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要按《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做相应调整,那么为何这次在其1月保费收入公告中,却仍然坚持“尚未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有关保险混合合同分拆及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的要求进行调整处理”?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联想。
  不过,新会计准则规定,万能险与投连险的收入均不计入保费收入。如此一来,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而中国人寿保费主要是分红险,万能险占比非常低,因此保费口径调整,对中国人寿保费影响最小,预计减少10%以内,这或许也是助推中国人寿调高预期业绩的动因之一。
  海通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人寿业绩预增并没超预期,资本市场向好,导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业绩数据令人费解
  其实,中国人寿此次调高预期业绩,只是2010年它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惊喜”。1月29日公布的50%的预期业绩增长率,就已经让人大跌眼镜了。
  根据2009年年报,中国人寿2008年净利润为100.68亿元,每股收益为0.36元;而2009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198.74亿元,每股收益达0.70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寿200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2008年全年增长97%,成绩斐然,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
  在三季报公布以后,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中国人寿业绩的提升作用最大,因此,其2009年业绩高增长(超过100%)被市场寄予很高的期望。
  然而,近日公布的中国人寿业绩预告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财政部于2009年12月22日颁布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2009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度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08年同期业绩增长50%以上。
  市场对此产生了巨大的不解:2009年三季度业绩比2008年全年增长97%,而这还是在没有考虑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绩。为啥到了去年年末,竟然缩水50%,难道中国人寿在四季度产生了巨亏?但其保费和净资产都有明显的增长,巨亏从何而来?
  一些机构倾向于认为,这是在新会计准则变更具体影响未能确定的情况下,适应交易所要求而做出的形式披露,而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对此却并未作出解释。
  我们只能猜测这背后的故事:或许中国人寿四季度保费收入为负;或许中国人寿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或许是受新会计准则的负面影响;或许,中国人寿只是想带我们体验过山车的感觉,先来个自由落体式下滑,再来个一飞冲天般的冲高……
  中国人寿业绩迷魂阵背后的含义不得而知,但至少这是对市场预期的又一个打击。中国人寿业绩的预增并未能扭转其A股股价下挫的颓势,反而使其在1月29日之后连续三日以阴线报收。还好,其股价在3月份业绩修正后,以3月9日报收3.27%的涨幅为其挽回了些许颜面。
其他文献
在宏观政策收紧的背景下,锌的基本面正悄然转变,过剩迹象开始出现,在利空消息不断明朗的条件下,短期回落即将展开。    今年1月初,随着国家提高银行准备金措施出台,收紧流动性预期在市场蔓延。锌价结束了长达1年的攀升行情,从年内最高位22585元迅速滑落,最低跌至16939元。之后,受美国经济不断转暖的影响,全球经济从谷底爬出,LME锌价重新开始震荡上涨,国内锌价也受到影响,在19000元附近反复波动
期刊
股票型基金今年平均跌幅逾5%,10只债基涨幅超3%。    今年以来,A股市场延续了去年末的调整,截至3月23日,上证综指下跌6.84%,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逾5%,更有甚者已经下跌超过10%。不过,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却是表现抢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有10只一级债基今年涨幅超过3%。其中,东方稳健回报债券型基金,今年增长达到5.95%,排名第一。华富收益增强A、申万巴黎添益宝A等
期刊
业绩暴增的背后,是早已设计好的资产减值“拨备”的数字游戏。不良贷款率遭遇质疑,存款规模低于行业水平,资本充足率仍未达标,喜人的年报后还有什么?    3月12日,深发展公布年报,该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50.31亿元,每股收益1.62元,同比上升719.29%。这样爆发式增长的业绩,在已公布或预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首屈一指,其他银行概莫能及。然而,深发展的股价却没有一丝的“喜悦”:年报公布前后均
期刊
市场近期震荡徘徊,不少专家都建议投资者避开高风险基金产品,关注业绩良好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以“灵活配置”特点命名的基金中,诺安灵活配置和信达澳银灵活配置近期的表现非常不错。    PK结果  诺安灵活配置 胜出  两只基金成立之后马上经历了熊市的洗礼,不过,它们都采取了比较好的防御措施,表现非常不错。不过,从最近一年的表现看,诺安灵活配置的投资风格更为灵活,更适应眼下震荡的市场。它最近一年的收益率
期刊
可能回到1100美元下方盘整,并构筑底部。在黄金牛市尚未终结的情况下,择机逢低买入仍是合理的中期交易策略。    从时间周期看,始于1999年到2001年的这一波黄金牛市,基本上都是在年底或年初的时候展开拉升行情,而在年中,即四五月份到八九月份之间横盘整理或小幅回落,大方向上保持涨势。以经验论,今年似乎仍会这样。  今年春节期间,国际金价维持在1100美元附近盘整,到本文发稿时仍维持在该水平,变化
期刊
你知道吗?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份车险保单,保费可能相差上千元。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叶先生最近买了辆新车,经销商建议他在4S店投保。经估算,这辆8万元的新车若投保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和盗抢险,总保费在4800元左右。  叶先生自己登录了太平洋公司网站,预算的保费是4200元左右。他随后咨询了这家保险公司的电话车险业务,接线小姐给出的保费报价约3400元。  同一
期刊
如果不能有效转嫁成本的上涨,长协矿石价30%的涨幅,可能吃掉2009年中国钢铁业40%的利润。     近期,铁矿石涨价的新闻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市场称为“疯狂的石头”的铁矿石的谈判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三大矿商试图涨价80%到100%,它会对中国钢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怎样的投资策略?    铁矿石涨价压力大  3月22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日、韩钢企已准
期刊
他在91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和儿子、孙女以及几位雇员一起,管理着超过2.25亿美元的私人投资——这时距离他在金融市场上的打拼已经过去了67年。    他在1928年成立了先锋基金,并管理这个基金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先锋基金的年复合收益为13%。今天,13%不是了不起的数字,但是在通货膨胀率较低时,这种回报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他精力充沛,经常轻声地笑,身上散发出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在浮躁的金
期刊
春意渐浓,保险市场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类险种层出不穷。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保险公司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也纷纷踏着绿意出动了,保险新品又呈现出扎堆上市、各显神通的热闹景象。  创新,是当今社会都在追求的发展源泉,保险也不例外。这不,各种新型保险产品正千姿百态的“招揽”生意呢。  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中国人寿推出的天价“富人险”,保费门槛150万元,勘称最贵的富人险。阳光财产保险更是推陈出
期刊
案例:  李先生今年35岁,某外企白领,年收入24万元,投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但无法报销自费药。其夫人陈女士今年30岁,也是某外企白领,年收入12万元,同样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及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但无法报销自费药。夫妇二人有个1岁的儿子乐乐,没有投保任何保险。  李先生家庭有活期存款30万元,每年定投基金5万元;有50万元房贷,每月还款3000元;家庭每月生活开支5000元,每月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