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锤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设计室iThinking把金属锤与犀牛相结合,为工业感增添一丝趣味的同时,提醒人们进行物种保护。犀牛耳朵以橡胶为材质,使用时,耳朵一晃一晃,俏皮可爱。
  约231元
  www.h220430.jp
其他文献
微隐,古语意为:精深而隐秘。宋朝叶适《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  这是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商、微机、微创……  不必深刻,轻微就好。不用太大,微型就好。  微隐,也有了新的含义:轻微的、微型的隐。  隐,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情怀。王禅隐于鬼谷,才有了纵横天下的鬼谷子;陶渊明归于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王维隐居终南,才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
大多数人将竹子剖开编织的时候,美国青年王大卫则思考着竹子整体的利用,他不仅用整竹做出自行车,还教会更多人用竹子制作自行车。  这位手提自行车,笑嘻嘻的青年中文名叫王大卫,美国人。六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创造了这个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还取了个很酷的名字——BBB舰队(Bamboo Bicycles Beijing),意为
◎ 竹刻玩家:罗布  在吴哥窟舞女浮雕的腰间,竹刻的莲花腰牌仿佛随裙裾翩跹,连罗布都看呆了,他问杨礁,那真是我的手艺么?冥冥中,一切事物皆有“被遇见”之缘,哪怕这枚曾经不被看好的竹刻。    罗布和杨礁的家在成都郊外的三圣乡,被杨礁称为“农村”的这个地方鸟语花香,是成都人周末最喜欢去的度假地。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下,但很多已经易主,当地的农民出去追求繁华,城里的文人雅士又躲进这里安享闲适,
在广东石湾,陶艺大师潘汾淋算是一个“另类”:其他陶艺大师都普遍创作公仔,他却专门塑造瓜果和昆虫,尤其喜欢蚂蚁。虽然他创作的陶塑蚂蚁仅有米粒大小,但是全都宛如天生,更让人叫绝的是,在放大镜下连蚂蚁的绒毛和牙齿也清晰可见。能把蚂蚁雕塑得如此惟妙惟肖,在石湾仅潘汾淋一人,其“蚁王”之名也由此而来。  于无路处寻大道  石湾陶塑制作已历数千年历史,由于泥、釉的特点,多以制作公仔为主。直到陶艺大师曾良,于传
现在应该怎样定义玻璃艺术呢?  我们所说的玻璃艺术,一般指学院派的玻璃艺术创作,利用精湛的技艺,用玻璃语言还原、解释和激发能够引起人们记忆或者内心深处情感激荡的东西,让材料带来视觉冲击。简而言之,玻璃艺术是一种用光线铸造的诗意。  目前中国的玻璃艺术现状如何?  玻璃艺术正逐渐被大众认知,但中国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才有可能成为巨人。所以我们应该多
作者简介:黄晶,重庆人,现居香港,从事工作为建筑三维数字模拟。平时喜好泥塑制作,用以调节生活节奏。  创意类别:平面设计  创意材质:黏土,电脑软件等  河风轻轻拂过面颊,孩子们嬉笑着、揉捏着手中的泥沙,一座座堡垒在岸旁拔地而起……回想儿时的美好,现今唯能以黏土来代替。“黏土,有一种怀旧的感觉,黏黏的,软软的,让创作的作品带着指纹的印记,带着生命,带着阳光的暖意。”黄晶笑呵呵地说。  黄晶小时候在
世间万事都有两面性,风筝飞得再高,你也得跟着跑;笼子再豪华,笼子里的鸟看你也是在笼子里……对人,对动物都一样。  设计师刘峰在2011年设计了一组名叫“开笼”的作品,用金属镀铜的方式,制作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鸟笼,可以当做屏风也可以是家居摆设。打开的笼子,可以被看做是用来划定界限的方式,在保护的同时也限定了自由。感受过自由的生命不会愿意被囚禁或被豢养,人类如此,动物亦如此。更何况,大多数动物居住的笼子
也许太过珍稀完美的东西注定遭受天妒,因此那些世所瞩目的宝石身上,似乎总笼罩着神秘的力量。璀璨的光芒背后,隐藏着某些不可测的宿命……  大自然以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功,用亿万年的时光砥砺,雕琢出宝石魅惑世人的晶莹瑰丽。世人将宝石看作大自然的恩赐,寄托着美好的祝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宝石的璀璨光环之下,似乎潜藏着某种未知的神秘力量,给主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和厄运。是巧合还是超自然?是诅咒还是人心作祟?无
作者:吴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定价:79.8元  宋朝是“皇权专制的高峰”,还是“现代的拂晓时辰”?作者通过对各类记述宋朝的文献和大量宋画的解析,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有趣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大量诸如宋朝的夜生活、美食、节假日、沐浴、天气预报等趣味横生的细节,并借此非常严谨地论述了封建历史走到宋朝开始迈向近代这一论题。
每当忆及童年,彭璐璐最难忘的就是自己的“兵器柜”。只要小伙伴前来玩耍,他就会自豪地打开柜子,取出里面的钳子、剪子、锥子给大家炫耀,并规定只许看不能摸。这些“宝贝”是父亲用来制鞋的,在20世纪60年代,机械化还没有普及,人们只能纯手工制鞋。看着父亲将一根根麻线缝进鞋底,彭璐璐耳濡目染,从小就满怀憧憬。正是这种眷恋,让他走上了皮鞋定制这条道路……  当鞋匠遇到鞋匠  随着年龄增长,上了中学的彭璐璐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