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生的另一张床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岁那年,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本书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此前关于书听说是我一岁时抓住了一本旧农历,把它撕成了一堆刨花叶。看来我和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并不友好。
   我在一个秋天里跟在姐姐后面上学了,她牵着我沾染了鲜红的芍药汁的手,如拉着一只不愿入圈的羔羊。课堂是借用我大伯家坑坑洼洼的堂屋,因父亲不买白色的圆领汗衫而哭红了眼睛的老师在一块黑板上写“大、小、人、口”,然后呜咽着领读。空气中我们稚嫩的童声混合着牛粪的味道,我高声大气的伯母在外面吆喝她的一群母鸡。发现自己说的话可以用这些点、横、撇、捺组合起来,惊叹不已!我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一支粉笔,没有纸、铅笔。粉笔很奢侈,除了老师,只有我有,同桌的珍儿很是羡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我就半跪在板凳上依葫芦画瓢。课桌上一排排并不周正的字把珍儿的位置都占了,她很乐意。别的同学拿手指头在课桌上划来划去,有时他们还会沾上口水。我很快当了头儿,字写得好的同学我就奖他们半支粉笔,我的父亲发现粉笔的开销大了,每天限定母亲给我两支。
   至于算数,进入冬天了还没有算术书,老师要我们各自带二十个小竹片去学算数。第二天早上上学时发现没有竹片可带,我急的大哭,倚在山墙边嚎啕着不肯上学,父亲操起一把扫帚打过来,我立马拔腿飞跑。刚上第二节课,父亲就送来了一串削好的竹片。天啦!它们太美了,淡淡的黄绿色,散发着竹子的清香。每一片都相当光滑,两头是半圆形,不厚不薄。二十根竹片一模一样,它们被一根细细的麻绳串在一起,作为我书包里的宝贝,谁也不可以借。直到我妹妹上学,我也用不上了,才当一份大礼物送给了她。
   我学会了一些字后,就有想表现的欲望,可村里看不到字,我的小表哥来我家玩,他在我家大门的石板门框上用粉笔写下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后面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每天放学回家都大声读出来,这几个大字一直保存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淡去。我的三伯,他阴差阳错地上了大学,去了外地工作。他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儿芳儿,每逢过年三伯回来探亲,总是带几本连环画书回来,我们称为“小人书”。他一回家总是和我的三伯母躲在里屋吵得天翻地覆,而我和堂姐芳儿坐在炉火边,头挨着头津津有味地读着故事,随着故事中的人和事欢笑、紧张、发愁……完全不知道三伯与伯母什么时候又合好了,两人在厨房忙活。从那些连环画上,我开始知道了我的村庄外还有村庄,我的课本外还有更有趣儿的故事。那里面有弄得我晕头转向的大观园,有可爱之极的猪八戒,有高尔基胖胖的外祖母,还有鲁镇的祥林嫂。我总是喜欢呆在三伯家里,不爱在家照顾妹妹,每每受到母亲的责骂,我就坐在厢房门外的石墩上,想像自己也像阿毛一样被狼叼走了。可试了几次,不仅没有狼来,除了那只懒洋洋晒太阳的猫,只看到了一只蟋蟀。母亲更是没有领会我的盘算,她像被风赶着似的,急忙忙经过我的石墩,去喂猪,去挑水,去田里割草,我心里真是失落啊。三伯最后一次回来带走了我的堂姐,我的堂姐带走了那些小人书,我为此烦恼了很久。听说我的堂姐进城后也烦恼了很久,她带走了书,但带不走泥土、樟树叶与狗尾巴草,还有我这个跟屁虫一样陪她读书的堂妹。课本总是被我读得乱透,废旧的作业本上也写满了那些“小人书”的故事,而我对它们的想念直到昨夜还在梦里。
   我用父亲专门做的一个小背篓,背着一袋包谷面、一碗黑豆食,走了两个多小时陡峭崎岖的山路,才到达山脚下的中学。我兴奋的小脸通红,老师们当着我的面相互谈论我,说我的作文写得几多好,比我的姐姐还好,这让我很是得意。学校的校长我们叫他谦老师,他身板高高大大,脸上出过天花。他教语文,好多学生都怕他,可是我看他就像我的一个大伯父。他把我的作文经常拿到二年级去展示,全校唯一的一本课外读物是他订阅的一本《儿童文学》,新书一到他总是第一个拿给我看。他对所有的学生说,只有我一个人能有这种特殊待遇。一个初二的男学生,双腿残疾了,行走困难,但特别聪明,学习刻苦,尤其数学成绩好,老师们都叫他“数学家”。但我很怕这个“数学家”,全校老师学生就他看我很讨厌我。我在走廊上、楼梯上遇到他就狠不得长出一米五的长腿来。有一次还是被他拦住了,他艰难地扭动着腿一边扶爬楼梯一边回头,盯着身后想一口气跑掉的我,坚定而又愤愤然地说:“我一定要超过你!”后来校长就把《儿童文学》给他看了。接下来的新学期开学,“数学家”没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校长把我叫去,说“数学家”回村里当会计去了,他爹说好不容易村里有这个空缺,就不读书了。“数学家”把他的一支钢笔请校长送给我,钢笔很旧,我拿在手里很重。校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好好读书吧。
   高中时我离开了那个山脚下的中学,跟随我的姑妈去邻县的一个乡镇生活,并在那边读高中。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学校,我异乡的口音总被那些青春期的男生嘲笑,加上两地教学进度差别很大,一些功课跟不上。每天放学我都把自己关在姑妈的小阁楼上,苦闷、发呆、想念家,想念想起的每一个人,甚至觉得回村里当个会计也不错。姑妈在自家楼下开着店铺做些针头线脑的买卖,秋天里镇上来了一个河南小伙子,精瘦精瘦,挑着两担书。他请我姑妈充许他在屋檐下卖书租书,姑妈说那我姑娘借书不收钱,两人当下达成协议。小伙子马上拉开架势,用两条长凳子在屋檐下搁上我姑妈猪圈里闲置的一块旧木板,木板上摆上了各种各样的书。乡镇上第一次来了这么多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书摊前马上围上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我在这个河南小伙子的书摊上读到了第一本小说《林海雪原》,读到了《红与黑》,还有一本《青春期心理卫生》,实在不好意思,没有借来看。那个小伙子也读过很多书,我放学就兴冲冲地回家,把回村里当会计的想法甩到了九霄云外。我先不进门,就在书摊前与小伙子交流正在读的某本书。小伙子很怕我姑妈,只有姑妈的柜台前来了买货的人,他才敢和我说话,但多半时间姑妈都无所事事坐在柜台旁,漫不经心看着大门外。我一个人叽叽喳喳地讲,他半天说一句话“书里都有,你去看吧!”姑妈总是在催“快进屋吃饭”。
   秋天还没结束,姑妈说,那个河南人,身上有股子怪味,不能让他在屋檐下卖书了。我听了很奇怪,特意跑到书摊子前去闻了闻,回来告诉姑妈说,人家没有味道啊!是你猪圈里的旧木板有味道吧?没过两天,放学回来屋檐下干干净净,书摊子没了,我的嘴一下子嘟起来。姑妈说:“再不走,我看你要抱本书,跟人家跑河南耍猴子去了!”于是,我不好意思再对姑妈使小性子。
   我终是幸运的,凭借兴趣读过的那几本书帮助我走出了穷乡僻壤,有机会读更多的书,有能力拥有更多的书,更有幸的是能结识一样喜欢读书的人。
   我的整个青春时代几乎都与梅无法分开,她是一个淘书高手,我们一起钻图书馆,逛书店,一起认识了三毛,认识了普鲁斯特,认识了张爱玲。在停电的夜晚我们点着蜡烛高声朗读沈从文的散文,在小城一天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辈子的时光里,我们过得充实、快乐、惬意。梅不喜欢做饭,那时小馆子又少,钱更少,她少不了以做媒的由头,用我的单身身份换取免费的午餐,当然我们有时也合谋。有一次我们得以有个机会去宜昌相亲,两人在媒婆家大吃一顿出来,想起来刚才桌子上坐着两个男人,差不多一样的年龄,一样的黝黑健壮,一样的热情,哪个是呢?梅说那个坐你旁边,像你农村来的幺舅舅的就是。因为笑的肚子疼,我们只好蹲在宜昌的大马路上。后来想想来宜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我们相扶着站起来,打着饱嗝一起去解放路书店买了一大捆书。
   后来我就见到了一个叫毛子的人,那活脱脱就是一个中年闰土的苦巴巴的模样,可这一次梅不依不饶,要我耐心与这个人保持联系。“这人有一柜子你难得买到的书!”说这话时梅的语气仿佛是怀揣着一件家族的秘密。我去了,带着逛书店的心情,书架前毛子的脸一改闰土的灰暗,像极了我的那个启蒙老师,看到书就是呜咽的眼里也会有亮光。一年后毛子提议,书借来还去的麻烦,放在一起读吧!我立马就同意了。于是这个人连同四个书柜浩浩荡荡搬进了我小小的居室。多少年来,我无数次想把这个性情乖张,衬衣里面穿上秋衣的家伙从我的窗口扔出去,可是一想到他有时比字典还中用,我就劝自己还是留下了。
   我努力想对这个世界追寻一种清楚的表达,努力想用语言诠释那些灵魂深处模糊的感觉和质问,我也拥有了电脑、电视等多种学习媒体,但只有书像床一样让我感到妥帖、踏实和可靠。它所特有的纸香、色泽、质地和手感,竟成了我念旧的贴身用品。
   幾年前,我回到了故乡,大伯的房子早已荡然无存。我在一片浓密的包谷地里见到了儿时一起读书的珍儿,她已俨然是我大伯母木讷笨重的模样。她局促地看着我,像看一个人物,羡慕我的好命。
   山下我曾就读的中学已修建了高楼,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那里面应当有珍的儿子吧!
  责任编辑 郭晓琦
其他文献
春天的祈祷  ——伟大的一天。巨钟细小的指针  落在人们心尖  好事总是慢慢到来  比一个人越过自己影子的脚步  缓上半拍  命始终无法揣测  它是懦夫,也是不露声色的老汉  谁挺立身子  谁就消解了屈辱  天不会自降大任与人  儒家少有善终。野道士胜过猛虎  这一年风调雨顺  所有腊梅,开得像神仙  在寒山湖丑时,酒后回房所记  小石径通向幽静和春梦  如此深夜,还有谁和我一样醒着?  寒山湖空
期刊
赵阳光   我留意赵云飞是被他和欧利娟的故事所吸引。赵云飞是我的病人,他是在凌晨时分被人送到医院的,不知谁送他来的,送到医院门口便不见人了。不用说是送他来的人害怕他死掉而又不想担负医药费,这种事早已见怪不怪。那天我值夜班,见到赵云飞时,他浑身是血,左大腿被一根手指粗的钢筋刺穿。他盯着腿上的钢筋看,腮帮上的皮肉微微发颤,却没有发出半点疼痛的呻吟。他眼里透着淡淡的忧郁,像香港电影明星梁朝伟。我喜欢看
期刊
一   骟匠叫赖子。   赖子父亲赖善仁,人称赖一刀,大包干那年就走了。那年河北岸柳树堡的一匹种马因大包干要分到户里,但性子太烈要骟了才能有人敢要。赖一刀是方圆几十里专干骟活的。那年七岁,赖子跟往常一样,坐在父亲威风凛凛的“飞鸽”牌自行车前梁上去黑河对岸骟种马。只要出门,赖子就坐父亲自行车前梁上,不停地摁车把上的转铃。到了地,种马由专门的饲养员牵出,一身精膘乌亮乌亮,高出了赖一刀小半个身子。赖子熟
期刊
1   黑水城的夜,迟迟不黑。太阳像一团胡麻火,燃烧着,不肯熄灭,也不肯掉下去。常侍讹哆,就在黄昏时分带人出城,也没走多远,一回头还能清楚地看见斜阳照在瓮城的马面上,照在角台上三座佛塔上,亮晃晃地耀眼。   黑牛毛帐篷搭起来的时候,戈壁滩里麻擦擦的,有了点夜的意思。点燃的羊脂灯挂在帐篷前,光线相当昏黄,不亮呢。巫女坐在马车上,一动不动。她的车篷是芨芨草编成的,像竹帘子那样,垂着。过了许久,有人
期刊
风把人间吹凉了一半  火苗舔影,纸衣成灰  膝盖下睡着多少冰凉灵魂  那些远离尘世的人  突然睁开了眼睛  当你转身  蜂拥而上的风中  可曾遇见了亲人  忽然想起  那個十二岁死去的人  若在其中  是不是也已满脸皱纹  浑身打满补丁  对母亲的一次观察  皱纹横生如沟  沟里发生过什么?  她自己也说不明白  一生不曾使用恶语  但大多数牙还是弃她而去  是什么迫使余下的几颗  站到了现在? 
期刊
雪人:给Y  在雪中看你  我的春天瘦了  你的帽子  你的鼻子  你的围巾藏好了  你的白脖子  你笑起来  摇着铃儿  那么孩子  在雪中看你  我的春天瘦了  你的辫子  你的裙子  你的哈达锁住了  我的小性子  你哭起来  摇着铃儿  那么孩子  我的春天瘦了  去年的夏天  留在了民国的北平  你旗袍上的手艺  仿佛我量身定做  我这忧伤的裁缝  打算裹好新大衣  去贡嘎神山看你  镂
期刊
在冬天里回望老屋  明亮的时光里  两扇挎着铁锁的旧门  门板皴裂漆皮脱落  犹如一幅沧桑的老相片  悬挂在老庄的围墙上  黙默辨认着对视的眼睛  老屋伸展脖頸  抬高仅有的一扇窗  向远处张望  有人默许  将要撑起春天的网  把尘世的风  挡在窗外  老杏树摘落最后一片孤独  干净的心头安放  盛大的天空  葫芦藤无力举起冬日繁华  坚硬的竹竿有心托举金黄的季节  垂柳在河边勉强留下几枚叶子 
期刊
像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多的迁徙  那么多的盛大,荒凉,死亡,坠落无声  我们来到这儿  衣衫空旷,白云变幻  被秋风吹拂的人  怀着  怎样的冷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那么安静啊  一个人的安静,被风知道,被云知道  被四面八方知道  如果我倾听。如果我停下来,会不会  像一个幸福的人  还会不会有霜一样的  余生  仿佛那个人就要回来  雪正在下。像一个个我  在那么长又那么短的夜里  爱
期刊
过当金山口  左边一个阿尔金山,右边一个祁连山  我看见风  都是从青海来的  过了山口,海拔就低了  一路的大石头啊,圆滚滚  像卧倒的绵羊  那位哈萨克牧人  新修的砂石路  向左一拐  溜进了,淡蓝色的阿克塞县城  再向前,黄沙如金。大路  通敦煌  阳关:勘探向西  问一问阳关,问一问渺渺流沙  该怎样向西  站在骆驼骨上的  是风  沿着五百里大戈壁,千年孤寂  是若羌  偶尔,可见一只
期刊
题记:“羊”谐“洋”,有人把欧洲游的旅游团的奔忙狀态,比喻为赶了一群羊。  流淌金色荚钱的河   坐在游轮的玻璃船舱里,欣赏着河岸上千树万树的榆钱,荡漾在荷兰运河的绿波之上……   阿姆斯特丹,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足可与意大利威尼斯一较高下。城市地势平均低于海平面几近五米,市区大大小小的水道有一百六十多条,把陆地分割成无数区块,偌大一座都市是由上千座桥梁连成一个整体。   大巴车进了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