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终悲歌”到“生命赞歌”的升华——话剧《生命行歌》的死亡叙事

来源 :东方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向来是哲学、文学、艺术、美学领域的根本命题,古往今来,许多人致力于探讨死亡、书写死亡、艺术地展现死亡,《生命行歌》便是这样一部通过演绎临终者的“生”,实则探讨“死”的话剧.该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以宏大叙事取胜,而是侧重于生命最后一站的故事.它巧妙地将惊恐、凄凉、压抑、疼痛、宿命这些沉重的色调置换成温情、厚重、爱抚、深沉、细腻等,在带给人感动之余,引导观众思索接受死亡和诗意生存的命题.无怪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先生评价道,“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话剧作品”,倡导“人类应该有一种自觉意识去对待生死”.
其他文献
青年作家李琸的长篇乡土小说《返青》,~((1))以中国北方姬洼村为叙事背景,以农村妇女李七七的命运为主线,反映20世纪80年代至当下30多年间的乡土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小说叙事细腻丰满、灵动深沉,并将传统因袭的凝滞、扭曲与人性恶、国民劣根性交织在一起,建构了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乡村,更在传统与现代间反思乡土的灵魂,体现了作家对乡土社会的深刻体验与理性审视。这些都唤起了我们的记忆,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中国的青少年对日本动漫多数都是比较喜爱,也有越来越多年轻的日语学习者利用动漫这一工具来进行日语学习.目前,动漫素材已经以各种形式被运用进日语授课中.基于这些现有应用
时 间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rn地 点 山阴rn人 物 贺知章 老生rn牧 童 娃娃生rn酒 娘 花旦rn县 令 丑rn衙役甲 丑rn衙役乙 丑rn船 翁 老生rn采莲女 花旦rn老牛rn[镜湖上一群采
期刊
参加杨林老师的研讨推介会,觉得特别有意义.研讨以“我写我心”作为主题,是不是体现了当代剧作和剧作家最缺乏的,也是最珍贵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对创作、对戏剧、对人性、对自
期刊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以下简称《上海摩登》)~((1))以外滩建筑、咖啡馆、舞厅、公园和跑马场等为城市地标“重绘上海”。王安忆则将弄堂纳入上海摩登的城市地理版图,对李欧梵的“重绘上海”进行“再重绘”。张真、叶文心、卢汉超和边玲玲等人的上海近现代都市文化研究成果,~((2))为王安忆的“再重绘”提供了学理的支持。
美国学者斯考特·麦克唐纳在2004年发表的《走向生态电影》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电影”的概念,用来描述那些探讨人类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电影,着重以生态批判、预警的形式来唤
期刊
中国华语音乐剧市场太需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作品来证明些什么了,不论是对喜欢音乐剧的观众,还是对行业从业者,毫无疑问,音乐剧《赵氏孤儿》扮演了这个角色.rn作为今年
期刊
谍战片《悬崖之上》的上映,标志着时隔多年后反特电影的重新崛起.影片在延续反特电影悬疑、惊险、悲壮等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并建构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美学风
期刊
对杨林的称呼,是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严肃认真称他为“老师”,他说我在骂他;叫“哥”,又觉得虽显亲昵,但缺乏心底对于他以及他作品的敬意.于是只能变成含含糊糊、似是而非
期刊
一顾双红是一个孤绝的复仇者。在完成传奇性的复仇后,她静待死亡,七天后离开人世。多年后,村里的人想给她修一座庙,一时不能实现,求助于“我”。“我”建议村里的人先修个纪念馆,时间久了就成了庙了。后来的情形不得而知,或也不必知晓。可以确定的是,顾双红以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耀眼地站在了高密东北乡的土地上,站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物长廊中,也与百年前的祥林嫂形成了鲜明的映照与对比。如此,给她修纪念馆或修庙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