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效果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防控玉米螟,进行了玉米上释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危害,在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结合药剂进行防治;应用生物农药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在70%以上;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在90%以上。释放赤眼蜂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玉米螟,不仅效果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质量安全。
  关键词 玉米螟;绿色防控;防效;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3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094-01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如东地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过去一直采用菊酯类等化学农药防治,由于产生抗性,防效下降。近年来,鲜食玉米面积扩大,对玉米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在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的安排下,进行了玉米上释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绿色防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如东县大豫镇勇兵家庭农场,采用机械直播的方式,宽窄行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试验田地块平整,土壤为砂壤土,管理水平较好。
  1.2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赤眼蜂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提供)、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8%阿维菌素乳油(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有限公司生产).2.5%溴氰菊酯乳油(德国拜耳公司生产)。供试玉米品种为冀玉。
  1.3试验方法
  1.3.1释放赤眼蜂试验。试验设放蜂区和空白对照区2个处理,不设重复。放蜂区3.33hm2,释放赤眼蜂2次,每次释放150点/hm2,每次放蜂15万头/hm2,各点在田间均匀分布。第1次放蜂时间在5月30日(一代玉米螟卵5月26日始见,6月1日为产卵高峰,全代累计卵量24块/百株),日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19C,上午放蜂,下午短时间小雨;第2次放蜂时间在6月5日,日最高气温29C,最低气温20C,阴天。放蜂时,将蜂卡挂在每个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空白对照区0.066hm2,不防治。放蜂区与对照区之间间隔500m,栽培方式、玉米品种、播栽期、农事操作均一致。试验前10d和试验期间未使用药剂防治其他病虫害。
  1.3.2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50mL/hm?(A)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25kg/hm2(B)、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C)、1.8%阿维菌素乳油450mL/hm?(D)、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00mL/hm2(E)、2.5%溴氰菊酯乳油450mL/hm2(F)、以不喷药作空白对照(CK)。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75m2。于玉米喇叭口期6月10日(玉米螟处于低龄幼虫阶段)施药,兑水量为750kg/hm,采用手动喷雾器喷雾,将药液均匀喷雾到玉米喇叭上,施药当天为晴天。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释放赤眼蜂试验。第2次放蜂20d后(6月25日),放蜂区选2块田、对照区选1块田,随机取样4点,每点取50株,调查记载玉米被害株,剥查受害株的活虫,并计算防治效果140。
  1.4.2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筛选试验。玉米螟危害高峰时,每处理取4点,每点连续选50株,调查被害株,剥查受害株的活虫,并计算防治效果。施药后5、10d,目测药剂对玉米是否有药害。
  2结果与分析
  2.1赤眼蜂对一代玉米螟的防效
  由表1可知,赤眼蜂对一代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放蜂区1,被害株减少76.0%、百株幼虫减少84.0%;放蜂区2,被害株减少66.0%、百株幼虫减少76.0%。放蜂区被害株平均减少70.8%、百株幼虫平均减少80.0%。说明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释放赤眼蜂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在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结合药剂进行防治。
  2.2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玉米螟的防效
  由表2可以看出,化学农药中处理C(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效为92.0%,杀虫防效为96.0%;生物农药中处理A(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50mL/hm2)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效为82.4%,杀虫防效为72.0%。处理AC均显著高于处理F(2.5%溴氰菊酯乳油450mL/hm2)的防效(株防效为55.6%,杀虫防效为48.0%)。
  药后5、10d观察,供试药剂未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由此说明,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乙基多杀菌悬浮剂不仅效果好,而且毒性低,对玉米生长安全,今后可以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对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在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结合药剂进行防治;应用生物农药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在70%以上;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在90%以上。药后5、10d观察,供药试剂未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综上说明,释放赤眼蜂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玉米螟,不仅效果好、对玉米安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质量安全,
  玉米绿色防控试验中使用性诱剂防治玉米螟等有关方面的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参考文献
  [1]胡学难,梁广文,庞雄飞.玉米螟赤眼蜂在甜玉米地寄生率和扩散规律的研究[J].昆虫知识,2003,40(3):224-228.
  [2]李元喜,戴华国,符文俊.亚洲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与发育的影响[]中国生物防治,2006,22(3):180-186.
  [3]刘芳慧,新华,解玉梅,等.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12):2258-2264.
  [4]白雪峰,张瑞军,李悦华,等.通过助剂对防治玉米螟减药增效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8):100-101.
  [5]朱秀苗,田琳,米士偉,等.5种杀虫剂防治新泰市玉米螟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114
  [6]李健民,杨恒山,张常弘,等.3种绿色防控技术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2):155-159.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社区成为公共卫生防控的关键。探讨社区落实防控政策和构造防御防线的实践,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上海
针对水务行业的特点以及当前水务公司财务评价存在的问题,重构了水务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集成赋权,建立了水务公司的财务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了4家水务
利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法分析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应用回归分析法对一个企业进行如何分配成本费用进行利弊分析,并做出最后的决策。
三峡工程淹没区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同长江三峡沿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着密切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其中,也不乏在建筑学视角上具有科学、艺术价值的例证。本文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