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胸廓内动脉(ITA)参与供血的病变特点及ITA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0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T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TA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选择聚乙烯醇颗粒、微钢圈栓塞病变血管.分析病变分布及特点、动脉造影表现、术后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 .结果 102例(100.0%)患者均累及两肺上叶.合并肺叶毁损28例(27.5%),合并支气管扩张37例(36.3%),合并胸膜
【机 构】
: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北京 100091;山东省冠县人民医院东古城分院放射科,山东 冠县 252500;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北京 100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胸廓内动脉(ITA)参与供血的病变特点及ITA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0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T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TA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选择聚乙烯醇颗粒、微钢圈栓塞病变血管.分析病变分布及特点、动脉造影表现、术后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 .结果 102例(100.0%)患者均累及两肺上叶.合并肺叶毁损28例(27.5%),合并支气管扩张37例(36.3%),合并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40例(39.2%),合并空洞63例(61.8%).102例患者共发现119支参与供血的ITA.左侧ITA 43例,右侧ITA 42例,双侧17例.52例患者ITA发出57支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为供应病变区血管分支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均出现ITA-肺动脉异常分流道.无一例出现对比剂外溢.即刻止血成功率为100%,早期复发出血率为3.9%,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0.3±4.0)d;远期再出血率为8.8%,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9.6±1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TA参与供血的结核病变位于肺上叶,多合并空洞、肺叶毁损、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等改变.栓塞ITA技术上可行,安全性很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Griffiths评分在前脑无裂畸形(HPE)经典类型的MRI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并在72 h内行胎儿颅脑MRI检查,且产前超声与同期胎儿MRI共同诊断为经典类型HPE的胎儿21例.产前常规行超声检查后72 h内行MRI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行胎儿颅脑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根据经典分型方法将胎儿进行分型,利用Griffiths评分方法基于MRI扫描结果 进行评分.结果 21例HPE胎儿中,叶型HPE 14例(
目的 研究孕11~13+6周胎儿超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 PSV)、胎盘体积(PV)、胎盘厚度(PT)、心胸横径比(CTR)与顶臀长(CRL)的相关性,建立早孕期上述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 测量212名11~13+6周正常胎儿MCA PSV、PV、PT、CTR及CRL,按照CRL的大小分为11周、12周、13周3个组,每组分别31名、119名、62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CRL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孕周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孕11~13+6周,胎儿MCA PSV、PV
目的 超声检测初产妇产后6周时多个位点的腹直肌间距离(IRD),并分析腹直肌分离(DRA)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择1116例初产妇,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及屈曲状态下5个位点(脐环上5 cm、脐环上3 cm、脐环处、脐环下3 cm、脐环下5 cm)的IRD,比较不同位点及不同状态下的IRD,分析影响产后6周DRA的因素.结果 产后6周静息状态下5个位点的IRD分别为(18.96±8.27)cm、(22.58±8.03)cm、(31.61±9.82)cm、(12.93±8.03)cm、(2.56±5.3
目的 采用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分步配准策略实现非同机不同轴位心脏MRI和PET图像配准.资料与方法 采用30名受试者的MRI心脏电影成像(CINE)和PET/CT图像分为全局配准和局部配准两步进行配准.全局配准通过MRI定位像与CT图像的平移矩阵以及MRI定位像和CINE图像的坐标变换矩阵,实现CT和PET与CINE图像轴位与层面的对齐;局部配准将CT和PET图像融合,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CINE和PET图像中心脏区域的精细配准.采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修正的豪斯多夫距离(MHD)评估配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