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洋不化分隔符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朋友家喝茶聊天,跟他家小朋友搭讪,问起最近在学什么。孩子说:“数学学分隔符呢,好讨厌。”我赶紧点头,表示理解——别说小学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数字分隔符纯粹是个麻烦,除了专业会计,大概没有哪个中国人能用分隔符顺利读出超过8位的数字。
  只是没想到,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麻烦还在。
  我在小学学到分隔符的时候,老师言之凿凿地说:“它就相当于数字里的逗号,三位一隔,方便认读很大的数字。”当时老师还教了个口诀:“个十百千万,三位分一段;头撇前位千,百万二撇前;三撇前十亿,好读又好记。”问题是,被三位一隔之后,数字一点儿也没变得好认,每次我还得偷偷从后往前,四位一隔,才能对着1234567890读出“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六万七千八百九十”。记忆中,我问过老师:“四位一隔不是更方便吗?”老师白我一眼,说:“三位一隔那是國际惯例。”这么大个帽子,在不兴挑战权威的年代扣下来,我懊悔地觉得自己笨。
  直到后来学了英语我才明白,三位一隔的千位分隔符,是用来念英文的。
  对于说汉语的人,它不但不是拐杖,反而是个视线干扰。
  虽然阿拉伯数字全球通行,但在不同的语言里,数字的表达方式花样百出。
  中国人对于数字的概念,从个、十、百、千数到万跟亿,最多到兆,再往上一般人不大知道还有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那么大,生活中也的确用不上。但无论多么大,递进规律是一样的,早在东汉,《数述记遗》一书中就有记载: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万兆为京——万位递进,所以按照中文的数字递进方式,若是四位一隔,立时眉目清楚。
  而英文中的大数是用thousand(千)、million(百万)和billion(十亿)来计,恰恰是千位递进。用三位一隔的分隔符,一眼就能看出它有几个billion、几个million和几个thousand。1,234,567,890用英文读成:one billion,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million,five hundred and sixty-seven thousand,eight hundred and ninety。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在英语世界里,这个数字被表达成:(一)十亿,二百三十四百万,五百六十七千,八百九十。觉得别扭吧?讲英语的人却觉得天经地义。
  每种语言都是一种世界观,即使是你认为完全客观理性的数字,用不同的语言读来,也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结构。
  什么叫作削足适履,用千位分隔符标记万位递进的汉语数字就是例子。
  (百尺楼摘自商务印书馆《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一书,王 原图)
其他文献
哲人:你害怕被别人讨厌吗?  青年:是的。  哲人:我也是,我也不希望被别人讨厌。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会有讨厌我们的人,这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青年:那当然是很痛苦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我会招人讨厌,我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  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哲学巨人康德把
期刊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悟空有一个评论:“《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语气中的不以为然,隔着三百多年的时间,我们依然感受得到。  在很多时候,悟空自己明明“弄得来”,他也会去找观音或其他神仙。这绝非悟空无能,而是出于一种比独立自主、万事不求人更有人情味儿的智慧。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或者说单方面的“受”,当然是不好的,这一点谁都知道;但一般人往往不知道的是,万事
期刊
三姐妹和母亲的合影双重丧失  为父亲办理后事时,亦邻发现,母亲的情绪像钟摆一样,变来变去。那是2018年春天,父亲走了,母亲病了,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匀速行驶了几十年的列车,突然脱轨、失控。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不久,3个女儿带母亲去了医院,医生递过来的诊断书上写着“中重度老年认知症”,属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混合型。父亲从这个世界消失,母亲的记忆被一点一点抹除,两个旋涡遇到一起,变成更大的旋涡
期刊
沉浸在翻检与著述快乐中的查阜西  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市满城榆树,人称榆城,一到深秋满目金黄。1970年,饶宗颐初抵纽黑文,看到的不外这番景象。万木萧萧,年过半百的旅人一路走来,秋意也渐渐侵上心头。  邀饶宗颐来的,是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傅汉思。傅汉思是中国诗歌专家,旧式文人感情的细腻微妙他明了,中国文学中悲秋与旅思的传统他熟悉,出于文化的理解与友情的珍重,招待起来也尤其周到。在饶宗
期刊
我做过一个实验,给自己和一名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上装上很多传感器,通过光的反射,记录我们跑步时关节的活动轨迹。结果,我发现我们在跑步时有细微的差别——我跑步时,第一步是膝关节先抬起来,往前迈一步;而马拉松运动员先抬的是髋关节,然后才是膝关节。这就是运动员们一直说的送髋。而这个送髋的过程,反映了我们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脊柱的灵活性。  有时候我们在办公桌前坐了一个小时,站起来去倒水、上厕所,头两步会觉得
期刊
斯蒂芬·福斯特  最近一家奶茶店的主题曲火了,据说在门店唱这首歌,就可以免费领一杯饮料。这一线下狂欢很快成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然而,这首歌的背后远远不止喝杯冷饮那么轻松愉悦。苏珊娜的美国往事  这首主题曲,改编自斯蒂芬·福斯特在1847年创作的《哦,苏珊娜》。这首歌发行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美国歌曲之一。这首歌轻快、简单的旋律,折射出美国一段极为狂热的历史。  一方面,这首歌代表了美国轰轰烈
期刊
地中海小城,有人正在捧读海风与唐诗宋词,借助西班牙文或者法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落在江南水乡的书案上,领着一位中国青年走向俄罗斯的旷野……语种的切换,当然是翻译。但,远不止于此。  几个下午,凡·高久握画笔,尽收眼底的秋日麦田,终于落成一幅《麦田与收割者》;琵琶女转轴拨弦,一时声歇,一时弦急,音乐在白居易笔下也有了不同的折射:一時“铁骑突出刀枪鸣”,一时又“幽咽泉流冰下难”……万物的照鉴,艺术
期刊
中国人是否需要“国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过去十多年间,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提出设计“国服”的建议,也有人提出“中华服”等设想。  随着中国人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活跃,在出席本国或其他国家的正式庆典等国事活动时,如何选择服装成为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西风东渐  服饰的起源和演变与政治制度相生相伴。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自己的服饰制度,《周礼》《仪礼》《礼记》中都有记载,至魏晋南北朝服饰已经有
期刊
书生之勇为知而后勇,而莽夫之勇是出于无知。苏东坡之所以能够“直言当世之故,无所委曲”,就因为这种深知。  至于爱,它是我们深入事物、有所作为的一个基础,苏轼“爱”“知”皆备,所以才敢于冒犯天颜,屡屡将自己置于险境。  這不仅是朝堂上的书生之言、大快之言,即便在现实的操作层面、在实践当中,他也有过一些极出色的表现:面对徐州的滔天洪水,面对密州的猖獗匪患,他都表现出莫大的勇气,毫不畏惧,一次又一次地展
期刊
天赋是必需的,哪一个做出一点成绩来的人没有一点天赋呢?  可我很少说天赋,因为谈论天赋是没有意义的,老天给你多少,就在那里了,你能如何?  我更看重后天,这是一个变量,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特别骄傲,体会到天赋了,很酣。可是,年纪越大,我越不在意这个东西,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康德说了,人是人的目的。如何面对这个目的?这里头有千差万别。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这样的假定:我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