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镧与传统磷结合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碳酸镧与传统磷结合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2012.12)、EBCO (1996-2012.12)、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中文万方数据库(1996-2012.12).手工检索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文献,包括会议摘要等.检索无语种限制.纳入碳酸镧与传统磷结合剂比较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镧与传统磷结合剂相比,降低血磷水平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6,95% CI(-0.27~0.15),P=0.57],但碳酸镧治疗组血钙水平低于含钙磷结合剂,两组间因不良反应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酸镧治疗组高钙血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磷结合剂.结论 碳酸镧治疗对终末期肾脏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有效,且其高钙血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磷结合剂。

其他文献
男,52岁,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6d”入院.既往有乙肝史30余年,未经正规治疗.否认冶游史.入院体检除发现血压(BP) 130/80 mmHg和双下肢水肿外,余无异常发现(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辅助检查:尿常规中蛋白3+,隐血3+;24 h尿蛋白量14.2 g;血浆总蛋白46.7 g/L,白蛋白18.9 g/L;血浆总胆固醇6.6 mmol/L;BUN 12.7 mmol/L,Scr 119 μm
期刊
目的 比较ELISA法和LABScreen法检测HLA抗体结果的差异性,并分析两者对移植肾排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科做肾移植和随访发现肌酐异常并且有肾穿记录怀疑移植肾排斥或者临界改变的患者,用莱姆德抗原板(LAT)和混合抗原板(LAT-MIX)通过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并与LABScreen技术检测的HLA抗体结果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对肾移植排斥检测结
目的 观察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D36抗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培养基),甘露醇组(24.2 mmol/L甘露醇+5.6 mmol/L葡萄糖培养基),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MEM培养基)、anti-CD36受体封闭组(anti-CD36+30 mmol/L葡萄糖MEM培养基).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肥胖小鼠血清脂联素(ADP)、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探讨PPARγ激动剂防治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意义.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ob/ob小鼠16只和其同系C57BL/6小鼠8只.将ob/ob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两组:肥胖模型组(M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T组),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
目的 通过应用多种方法对肾脏淀粉样变性病进行分型诊断,以明确我国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分型特点.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共205例,应用常见淀粉样变前体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血清淀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原,转甲状腺素蛋白,溶菌酶和载脂蛋白A1)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阴性或不确定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
β痕迹蛋白(β-TP)又称前列腺素D2合成酶,属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超家族成员,是人脑脊液中的主要蛋白质.研究发现尿中β-TP含量变化可敏感反映肾小管功能损伤,是新的肾损伤标志物.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段尿β-T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在本院接受心脏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住院病患者63例为对象,以Scr比基础值增加
期刊
摘要:在实际的高中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女生自主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的促进高中女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得高中女生可以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的品质,并且还可以让高中女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高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不仅是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教育的教学要求。在现代社会当中,只有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方面的主体作
尿调蛋白由uromodulin(UMOD)基因编码,在肾脏特异性表达,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进展相关[1].2009年欧洲全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显示,UMOD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CKD的发生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2-3].目前有关UMOD基因启动子区的SNP与CKD患者肾脏生存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UMOD启动子区SNP与CKD患者5年肾脏生存预后的关系。
期刊
不少患者无法建立上肢内瘘,所以我们在部分患者下肢建立人造血管内瘘(AVG),其中2例出现淋巴漏,较少见,报道如下.例1男,62岁,5年前开始血液透析,17个月前因左颈内静脉置管功能不良就诊于2011年9月7日入我院.因上腔静脉狭窄且血管条件差无法行上肢内瘘,遂行右下肢AVG成形术(U型),采用Goretex公司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分别与股动脉和股浅静脉行端侧吻合.2d前患者右腹股沟出现5
期刊
氧化应激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氧化应激可直接损伤线粒体DNA(mtDNA),使得mtDNA易发生突变[2].mtDNA多态性热点区域主要位于包括D-loop在内的非编码区域[3].本研究观察了mtDNA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临床因素与CKD患者5年肾脏生存预后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