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知识与智慧的展现,那么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力与品味的提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活动中几个环节的体验,深切感悟到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教学视野的扩大化,督促教师不能再徘徊在经验的迷宫中,必须大步迈向智慧的殿堂。
  关键词:反思 主动参与 智慧 持续发展
  
  上一节课容易,上一节好课也非难事,若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好课的确不是件易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则所谓的难事也就不再成为难事了。在教学反思中,缜密推敲,扬长弃短,就能走出经验的迷宫,大步迈向智慧的殿堂。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就会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有太多的感悟和感想。我就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反思中的所感。
  《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我是这样构思的;首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是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教学难点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这节课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思考辩论,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复习水的电离平衡,由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所导致的,引出问题:盐溶液是显中性的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接着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两个问题:1.盐溶液显出不同的酸碱性,与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以醋酸钠为例讨论强碱弱酸盐溶液为什么显碱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结论,进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醋酸钠在溶于水时发生了水解的缘故,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更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氯化铵为例分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由于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顺理成章地得出强碱强酸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它不水解的缘故。对于本课的重点:究竟什么是盐类的水解呢?盐类水解概念的得出已是水到渠成,继而引导学生得出水解的条件、水解的实质、水解的规律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学生板演对照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强化对水解实质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完整化,目标明朗化。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可取之处一是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明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尽管课堂突出了学生主体,然而课堂始终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没有偏离教学活动的中心。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他们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实践、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在体验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化学概念,为日后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全面掌握规律的实质奠定了基础。三是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微观世界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了,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搭建了平台。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了课的容量和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提升了课堂品味。不足之处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具体书写上的不规范等具体问题的发生。而造成后面时间较紧的原因就是开始的实验探究时间较长,原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却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疏忽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弱点,给整个教学过程增添了些许不尽人意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反思,让我不禁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多年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犹如一盏航标灯引领着我。教的目的是为学,那么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备学生(即了解学生情况),而后才是备教材,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相信当自己再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一定会比这节课把握得更到位。通过反思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必须在实践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让课堂成为教师智慧展现的圣殿,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土,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
其他文献
这一周的课前五分钟阅读演讲个性十足,非常精彩,如常越讲的是“小孩摸财神的脚——没有脚怎么走路,哪来发财呢?”张聪讲的是“以色列人凭借怀疑和辩论精神取得了胜利”,焦世龙讲的是“要像电脑鼠标一样确定目标方向”,王春博讲的是“美国黄金储备中心”,脱少鉴讲的是“谋女郎魏敏芝因有勇气被选中出演《一个都不能少》”,郭晓兰讲的是“攀登者的秘诀:专注(王石成功登顶珠峰)”,郭马磊讲的是“种子原则”,高贝讲的是“关
期刊
摘要:阅读量减少会使孩子们在口语表述中的词汇量减少,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退化,这会对孩子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的丰富性上造成很大影响……阅读的缺失也容易造成孩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学生是羊儿的话,那课外阅读就是丰美开阔的草原;如果把学生比作蜜蜂的话,那课外阅读就是提供香甜可口蜜源的百花。古人云:“善读可以医愚。”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语法学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语法知识,这使得学习古汉语时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句子分析,出现了错误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明确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尤其是句子成分分析法,用理论帮助我们解题。   汉语的句子成分有以下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虽然这六种成分组成句子的类型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六种成分在组成句子时的基本位置是固定的(特殊
期刊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天天打着带领学生阅读的旗号。在此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习惯欠佳,由于电脑、电视的普及,一些学生很少自觉地捧着课外书孜孜阅读;二是方法不明,由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注不够,学生未掌握阅读方法,也就不能领略到阅读的快乐;三是内容不适,有些高年级学生还在阅读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甚至热衷于看漫画、动画
期刊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已经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幅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现今的中学生很难像过去的私塾学堂那样,将脖子拗过来、拗过去地背诵文章,但是很多学生依然能从这些精炼而又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朗朗上口的词句中体验到美感。近些年来,在中考等重要的考试范围中,古典诗词的赏析和题量也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因此无论从哪方面,古典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继
期刊
摘要:写景作文,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更不知如何把景物写好。学生只有掌握并熟练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下笔才能生辉,行文才能如行云流水。本文笔者提出“十五字”描写景物的方法,即善观察、抓特征、理顺序、巧修饰、融情感,并进行了浅显的论述,以期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善观察 抓特征 理顺序 巧修飾 融情感      写景作文,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笔,更不知如何把景物写好。学生只有掌
期刊
在所有的文体当中,散文是最为别致的一种,也似乎是形式上最不严格、最不明晰的一种。散文,没有诗歌所要求的韵律,没有戏剧所要求的架构,没有小说那样的繁复,随笔即来,记游论事说理谈情,尽可入题,长短无定数,题材无大小,从这一点来说,真可谓最自由之文体。  然而好的散文却绝不是散乱无章文字之堆砌,前人所谓“形散而神聚”是对散文较为客观公正的界定。刘勰说“结体散文(行文),附物切情”更是可做散文最好的注脚。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教师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乐感及表现能力,挖掘学生即兴创造的潜能。通过与歌唱、动作、舞蹈、语言、游戏、表演、奏乐等直观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创造性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尝试,在“玩”的氛围中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期刊
摘要:进行体育锻炼是人们身体素质提高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保证在学校锻炼的同时,离开学校时也能将这种习惯维持下去。本文主要从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家庭 社会 体育锻炼 习惯 影响因素 对策     初三学生由于中考的压力,使得初三进行体育训练学生的体质较强,而初一初二学生的体质偏弱,初三学生为了应
期刊
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它有很多关于艺术方面的成就,其中讽刺艺术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鲜明强烈的对比,漫画式的夸张,尖锐泼辣的反语,幽默诙谐的议论。这种写实的艺术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醒目,更加深刻。  关键词:阿Q讽刺艺术批判对比夸张反语议论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的艺术成就有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