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和课程设置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是将各类博物馆的专业内容用多样的陈列手段展示给各类观众,让普通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地了解专业知识,获得一次难忘、愉悦的体验经历。博物馆学专业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应各有侧重,体现人才培养的递进性,本科阶段侧重技能培训,硕博阶段侧重理论研究。展览内容策划和文本写作、博物馆教育和观众调查是本科阶段重点训练的内容,尤其在本科的专业实习中应深化细化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博物馆业务技能。
  关键词:博物馆学专业;博物馆学人才培养;博物馆学课程设置
  博物馆学专业在设立之初,从各学科借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博物馆实践中,以满足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要。然而,随着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深化,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独立性受到很多质疑。学科的交叉性固然是博物馆学专业的特点,但人才的知识结构难免杂而不精,什么都懂一些又都不如相关专业人员。到底什么内容才是博物馆学专业独有的、唯一的,是其他专业人才无法替代的?国家设立该专业究竟想让所培养的人才承担什么样的工作任务?因此,需要探讨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问题。
  1 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文物学方面(也包括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另一块是博物馆学方面。在文物学方面,通过学习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的基础课程及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古建筑、古文字、文物鉴定、文物科技保护等深入课程,经过专业实习实训后,能够准确地将某一历史遗产的遗产价值、文化内涵、蕴藏的信息和保护与利用的现状用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诠释、阐述出来,进行科学解读,对遗产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做科学论证,这是文物学(或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任务。
  在博物馆学方面,通过学习博物馆学的基础课程及藏品管理、展览策划、陈列设计、观众研究、社会教育、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博物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深入课程,经过专业实习实训后,能够将遗产内涵用简明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传播给普通观众,即将学术语言转为陈列语言,让遗产“活”起来,使不懂专业的普通观众在参观结束后最大限度地掌握所传播的知识,理解遗产的内涵和信息,强化参观记忆和印象,提升满意度和满足感,减少生理和心理的疲劳。这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任务,也是其他专业无法替代之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陈列语言不同于学术文章,它让展示的物自己“说话”,通过展品组合、各类辅助展品和科技手段,减少枯燥的文字,使观众自行与展品沟通交流,在参观体验后理解展品内涵。看得懂相关专业的学术语言,能够将学术文章转译为普通人看得懂的展览或其他教育形式,掌握多样的展示和传播手段(传统的辅助展品和现代新兴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博物馆宣传和营销),了解各类观众的特点和需求,都是掌握使用陈列语言的具体要求和前提,也是博物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要凸显的特色。
  综上所述,将文物学与博物馆学两方面结合起来,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就在于既能科学诠释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将一件客观实在的物品转化成为一篇学术性文章,做基础性研究;又能将深奥的学术文章转化为普通观众看得懂、喜欢看的展览或其他教育形式,响应国家“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做应用性研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只注重文物学,则无法让普通人群受益,没有实现国家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只注重博物馆学,则人才专业知识不足,看不懂专业语言,也就谈不上学术语言向陈列语言的转化。随着研究的深化和细致,如在硕博阶段,有些人进一步做学术性强的基础研究,有些人进一步做实践性强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因此,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学科特色鲜明、专业优势强劲的学科,符合国家政策引领和文博行业的实际需求,其学科独立性毋庸置疑。
  下面,单独围绕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谈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
  2 博物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按上文所述,博物館学专业人才既需要熟悉和某类博物馆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又需要熟练掌握博物馆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此,英国、日本等国家本科阶段均不设置博物馆学专业,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若想进入博物馆工作,须在硕博阶段攻读博物馆学,取得相应资质。①由于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不同,这种方式培养的是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既有专业学科的知识背景,又有博物馆学的知识背景,比纯专业学科的学生更了解博物馆的特殊性,也比纯博物馆学的学生更精通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想的博物馆学人才培养模式,但缺点是培养周期长。
  国外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基层博物馆是发展重点,但很多基层博物馆部门设置不多,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如果本科培养得当,学生毕业后是能够快速上手工作的。因此,就中国国情而言,博物馆学专业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并各有侧重。本科阶段重实践技能培训,硕博阶段重理论研究,这是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阶段,我国博物馆学专业独立设置的很少,往往依托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艺术史或教育学等其他基础学科。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基础学科的理论,又有应用学科的实践方法,人才的素质能力强,就业方向广;缺点是学习压力繁重,过于重视基础学科教育,博物馆学专业的课程不全面,或是可有可无,或是锦上添花,没有凸显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导致学生知识背景杂而不精,接受的博物馆学专业训练少,对博物馆的基本业务不熟悉,最终就业选择去博物馆的少,即便从事博物馆工作也可能被更专业的人才代替。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凸显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使学生达到前文所述的能力要求。
  硕士阶段,我国博物馆学专业的硕士培养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多数高校的学术硕士称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博物馆学专业是其分支方向,多称为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方向,侧重于理论研究和规律探索;专业硕士称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侧重于培养有较高业务水平或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硕士生如果已经有过本科阶段完整而充实的博物馆业务技能训练,硕士阶段应更加侧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既包括博物馆学自身的理论、博物馆学史等,也包括各项业务活动的理论,所以需要开设如博物馆藏品研究、博物馆展览策划和设计研究、博物馆观众和教育研究、博物馆信息化研究、博物馆公共关系研究、博物馆市场营销研究等课程。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旁听本科生课程,参与博物馆实习,同时掌握博物馆业务技能和博物馆学理论规律。本科时完成个案研究,研究生时通过对多个个案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形成理论,从特殊性上升到一般性,毕业后可用一般理论和科学规律指导具体工作,从一般性回归特殊性,完成认识的全部过程。对于本科是其他专业在考研时转专业攻读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寻求本科专业和博物馆学专业的结合点,找到自己的学术优势,类似于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学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从事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工作。例如,本科是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是博物馆学专业,可以选择科技类博物馆;本科是美术学专业,可以选择艺术类博物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因此各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博物馆学专业继续深造,投身于各类博物馆事业中。   博士阶段的培养应更注重理论素养。博物馆学理论是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博物馆发展方向的重要思想,可以指导博物馆事业快速又稳健地发展。博物馆学理论的突破需要高校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要求学者们有卓越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能够捕捉博物馆前沿动态和世界博物馆学术界的先进理论,发掘和归纳博物馆的发展规律,并积极将理论转为实践。这就要求博士阶段要更加侧重理论博物馆学(Museology)的研究,广泛深入阅读专业文献,学习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博物馆学的理论,面对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开拓性见解,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业务发展的规律,指导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为博物馆学走向成熟做出贡献。因此,博士阶段应开设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学文献导读、博物馆学前沿等课程。
  可以说,本科阶段是在个案研究和实习实训的基础上掌握业务技能;硕士阶段是总结个案中的一般规律,学习已有理论,并学会在工作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博士阶段是开拓创新理论,以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宏大的世界视野指引博物馆事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3 博物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目前本科阶段的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没有特别凸显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沒有针对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实习实训,多是在博物馆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博物馆工作一段时间,感受博物馆的工作环境,体验博物馆的具体业务,最后写一篇实习报告。这样的实习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缺乏具体的培养方案,博物馆工作人员不清楚要怎样指导学生,甚至仅是把学生当成劳力,安排学生去做重复性基础工作,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博物馆的业务技能,没有对未来的工作领域产生兴趣和激情,这其实是不成功的实习。因此,结合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探讨本科阶段博物馆学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
  博物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大致有博物馆学概论、藏品管理学、展览策划(或陈列设计)、博物馆观众教育等。其中,展览内容策划和文本写作、博物馆教育和观众调查应是本科阶段重点训练的内容,需强化实践环节。
  第一,展览内容策划或设计。该阶段处于梳理完学术资料、藏品资料和开展形式设计的中间环节。学术资料和藏品清单,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交给形式设计方或施工方,那样最终形成的一定是挂在墙上的教科书,甚至是学术文章直接上展板,内容晦涩枯燥,观众看不懂、没兴趣,心理疲劳大增,体验印象差,满意度低,最终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也没有实现。需要将学术语言转为陈列语言,将学术资料转化为观众易于接受的展览,运用各种手段,让展品自己“发声”,让观众可以和展品对话,给观众讲一个好故事,留一个好的参观印象。
  第二,陈列文本写作。展览策划是一种构思,这种构思须以书面化形式体现,最终交付给形式设计方。这就需要具备陈列大纲、陈列方案、分镜头脚本等这些陈列文本的写作能力,不仅要会策划、会设计,还要有扎实的文本写作功底,写好前言、结语及每一段文字。作为一名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在看展览时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文本的框架段落,看到文本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整个展览。这两个方面可以合在一门课程中,建议3学分,设置在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
  第三,博物馆社会教育。随着博物馆开放程度的加深,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越来越成为和办展览同等重要的工作,博物馆越来越需要教育学人才。博物馆教育和传播成了博物馆学理论探索的一个方向,相关学科也逐渐从历史学、考古学转为教育学、信息学。博物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但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有所不同,有特殊性,具有非强制性、自由度高、参与度强、可操作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博物馆学专业必须将教育学引入课程设置中,既需要学习一般教育学理论,又要找准博物馆教育的个性,在教育学中找到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四,博物馆观众调查。观众调查是展览和社教活动之后的评估,也为新的展览和社教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我国博物馆的观众调查工作开展较少,调查之后的后续跟进不足,对博物馆业务水平的提升作用不甚明了。博物馆观众调查人员应具有博物馆学专业背景,需要有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多种观众调查方法,能够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用调查结果反哺展览和教育活动,使其水平进一步提高。后两个方面可以合在一门课程中,3学分;也可以分成两门课,各2学分。设置在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
  至于博物馆的其他业务,所需理论和博物馆学相距过远,对应专业的学生优势更明显,如藏品管理和保护,考古学、历史学或文物保护学等相关专业可能做得更好,形式设计也许设计学更熟练,数字博物馆更依赖计算机专业,博物馆建筑是建筑学的研究课题,博物馆经营也是管理学和市场营销专业更擅长等。因此,这些课程可以开设,但无法凸显出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一般不作为特色课程设置。
  关于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专业课程,在课程数量、课时学分和授课重点上要有别于专业学生,应针对博物馆学专业重新设计教学大纲,编排培养方案。不同学校还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和管理机制进行课程设置,如开设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信息学、情报学、目录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下面着重讨论博物馆学专业实习的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的实习方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短期实践中快速掌握业务技能,激发专业兴趣。这需要高校与博物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在有限的实习期间科学安排实习内容,建立高校指导教师和博物馆指导教师双导师制,双方教师都要提前充分了解实习方案,细化和深化具体的工作安排。
  具体而言,博物馆实践建议占用9周的时间来熟悉博物馆工作的流程。用1周熟悉实习场所,参观学习;用2周时间进入库房,实践藏品管理和保护的业务;用2周时间利用馆藏策划一次临时展览,选择场地和空间,熟练运用陈列语言设计展览,并完成陈列文本;用2周时间设计观众调查问卷,并做一次全面的观众调查分析,熟练操作各种观众调查的方法、仪器设备和软件;用2周时间做一次社会教育活动,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流程,并做教育效果评估。
  实习期间,高校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不断调整、完善、充实实习方案;博物馆不应将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而应选出专门指导教师,引导实习生熟悉博物馆业务,给予实习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学生也必须有效利用时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业务技能,熟悉博物馆工作,达到一毕业即可上手的状态。■
其他文献
摘 要: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独特的安葬方式,遍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近年来考古队在湘西地区调查发现了大批的悬棺葬,文章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历史文献信息等对其族属进行探讨。  关键词:湘西地区;悬棺葬;族属  0 引言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葬式中的一种。即人死后,亲人将其尸骨放入木棺,再将木棺架于临江悬崖峭壁凿孔插桩的木桩上,或者置于天然的岩洞中、崖缝内,或者置于
摘 要:龙泉窑具有悠久的传承史,属著名青瓷窑口,开创于西晋,距今传承有千余年历史,所产青瓷不仅质地优良,且在器物装饰艺术、风格方面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龙泉窑青瓷风格包含多种设计手法,各手法都有自身特点,是我国青瓷艺术传承的重要代表。文章就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展开分析,论述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演变历程、应用表现及美学特征。  关键词:龙泉窑青瓷风格;装饰艺术;美学特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博物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博物馆在宣传教育群众、推进文化自信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博物馆既是陈列展览的文化阵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方式和空间布局是博物馆功能发挥的重要环节,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对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陈列展示方式进行探讨,希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示  习近平
摘 要:广东的石质文物历史跨度长、分布广。受各方面因素限制,长期以来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一直未能系统地开展。环境的影响、技术的壁垒、管理上的难度是制约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尝试在新时代文物保护指导思想背景下,探索通过评估、监测、研究等多种对策解决石质文物保护的难题,以期能为综合提升广东石质文物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质文物;保护;困境;对策  广东,简称“粤”,因古地名广信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考古勘探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考古勘探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文章对赵王城遗址一号夯土基址(龙台)的考古勘探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多样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政策引发了“群体免疫”政策可行性探讨。文章运用演化博弈方法讨论了政府响应机制,分析防疫抗疫和“群体免疫”时公众与政府的演化稳定均衡,并进行仿真。研究发现,防疫抗疫时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较大,政府积极应对可降低社会效益损失。“群体免疫”政策需要足够高的医疗水平,可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群体免疫”不能实现疫情的有效防控。政府需积极应对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并补偿受损多的群体以降低社会影响。
摘 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通过文物的形式把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至今。博物馆作为展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其建设水平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升博物馆管理效率的关键举措。通过数字化管理能实现对馆藏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鉴于此,文章对馆藏文物及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也越发的重视。在大数据时代中,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也在创新管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改善纪念馆宣教工作的环境,归档的速度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流程也更加的简化,在保证纪念馆宣教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速度。从实际调查可以得出,我国纪念馆的宣教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以此保证我国纪念馆持续地发展。下文将主要针对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和社会变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的文化空间发生变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客观存续条件不足,甚至面临消失.在当前倡导非遗
摘 要:以青铜器命名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和形式设计两方面分析:一是空间布局和参观路线反映公共空间的利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辅助材料展现辅助展品的应用性;二是色彩和灯光设计彰显艺术性。青铜器背后的周秦文化正是内容与艺术设计的交互融合,使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协调部分和整体的关联性,将青铜器的专题特色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传播地域特色鲜明的青铜文化。这一研究对专题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具有一定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