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师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它是整个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结合嫩应当是知识全面、灵魂高尚、胸怀博大、全面发展的人。而我们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内在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内容。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J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中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古代典籍、道德价值、人生理想和礼仪习俗等要素在内的文化概念。
  二、对幼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意义
  1.幼师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幼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明显的“去中国化”。许多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她们追赶潮流,追求时尚,却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对汉语的名著经典一问三不知。
  2.幼师生传统文化道德缺失
  有调查还表明,幼师学生存在一定的传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责任感缺失,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缺乏感恩意识,心灵脆弱、受不得挫折,出口成脏,厌学逃学、打架斗殴。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考试作弊、旷课、学生求职简历弄虚作假的现象存在很多。
  3.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幼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幼师教育的生动教材,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幼师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幼儿园教育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很多长大后成名成家的伟人。总结门一生的教育过程,都不约而同的说过,幼儿园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感知的黄金时期。
  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对在校幼师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三、幼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选文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学中的精品,蕴涵的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幼师语文课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尤其要重视深刻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陛、感同身受地教,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2.提供传统文化阅读书籍与资料
   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是不够的。因此,幼师语文教师要根据幼师生的职业特点,引导她们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与资料。
   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3.1教师自身情绪感染
  在学习每一篇古典文章时,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3.2环境的创设
   精心打造学校文化阵地。
   3.3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诵古诗文,或制作精美画面配合古典名著的讲解,品味语言的意蕴美,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的崇高美,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心灵。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提高幼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4.1课内练讲
  利用语文课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如—句古典名言警句、—个成语、古代名人故事等。
  4.2古诗同摘抄、诵读比赛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进行古诗词摘抄、诵读比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他们喜爱这些经典的语言文字。而学生不断接触古诗词,自然而然的可以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表现出成熟、知书达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因此而得到传承、发扬。
  4.3举办传统优秀文化讲座
  每学期可以举办两次讲座。以讲座为平台,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4.4开展“寻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特点等。
  4.5精读传统经典,写读后感
   名著的阅读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利用寒暑假让学生精读一至两部传统经典名著,并写出2000字的读书笔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沦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将“阅读教学”长期植根于“写作教学”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笔者有幸被确认为宁化县适合教育课题研究子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方法”的负责人,深感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时,就文论文,常常感到很难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妙处。而老师在引导时,常常也会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式让学生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感,但缺点是肢解了文章,学生在脱离了课文的整体语境下比较,仅能判断出哪个词或句式用得较为准确,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表情达意,则茫茫然。怎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比较来整体感悟文章思路和表达方式呢?下面我以《鲸》的教学
期刊
温病肺热证,邪热壅肺,肺失宣肃是其基本病机,气机闭阻,邪郁不达是其病理关键.治疗宜在清解肺经郁热的同时尤应注意使气机调畅,邪有外达之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拟定开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源泉,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源泉,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
期刊
膨胀(肝硬化腹水)在中国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复杂病症.故积极症治疗膨胀(肝硬化腹水),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极为重要.中医用于治疗膨胀(肝硬化腹水)的方
成功的商人们都明白,靠大市场才能赚钱,一个人垄断并不等于财源广进,有钱大家一起赚才行。撵走了竞争对手,客观上减少了顾客的选择性,也就远离了赚到钱的可能性。 生意场远比动物世界复杂,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情形对自己都是不利的,在生意场上,注重彼此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  有一家公司,拥有半条街巷的门面房。这条街
【摘要】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升学习兴趣,会取得一些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巨大的优势。【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媒体职业高中优势激发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会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
期刊
该文对哮喘治疗中常用的化痰、蠲饮、调气、活血、驱风、补益等治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常用的配伍方式.临证组方时应因时制宜,临机应变,发作阶段急则投以峻剂,疏通上下,使邪去
当前,冯恩洪老师的适合教育理论在我县教育界引起了轰动,老师们自觉地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更新观念,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优质课堂。小学语文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构建自己幸福人生的垫脚石。如何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转到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上来?这是我们经常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