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大别山 情牵鄂豫皖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是革命的山,大别山区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据相关党史书刊和档案资料记载,最早到大别山区领导、指导革命运动的先驱是恽代英同志。周恩来早期虽然没有直接深入大别山区指导革命运动,但是心里却一直牵挂着这块红色的热土。

一、设立鄂豫皖 组建红一军


  1930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在上海听取了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关于大别山区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随后,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鄂豫皖边区的工作,出席会议的有郭述申、许继慎、熊受暄等。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深刻闸述了鄂豫皖边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当时的政治形势与任务,当机立断地作出一系列切合大别山革命斗争发展实际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设立鄂豫皖特区,建立鄂豫皖特委,成立红一军,最终使鄂豫皖苏区得以迅速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和六安中心县委的指示信,决定将湖北省的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罗田、应山(后又决定增加黄冈、安陆),河南省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后又决定增加罗山),安徽省的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寿县、颖上、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建立中共鄂豫皖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3月17日,中共中央又发出给湖北省委的指示信,决定由郭述申、何玉琳、王平章、徐朋人等9人组成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3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的指示信,进一步明确了鄂豫皖边特委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策略路线和工作方针,并对鄂豫皖边特别区的直辖范围作出补充规定。
  1930年3 月20日,中共鄂豫皖边区代表大会在黄安县箭厂河(今属新县)召开。中共中央巡视员曹大骏主持了这次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成立鄂豫皖边特委的指示精神,宣布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25人。由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何玉琳、王平章、姜镜堂、周纯全、甘元景、徐朋人组成常务委员会,郭述申任书记。
  1930年6 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南部王家湾召开。来自鄂东北、豫东南、皖西的工农兵代表200多人,按照大会议程讨论了政治报告、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等重要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决议。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这次会议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二、实行战略转移 开始进行长征


  1933年10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派成仿吾向中央汇报工作。成仿吾从天台山高山岗出发,在陈先瑞、韩先楚、刘震等人的护送下,化装为头戴礼帽的商人,先从广水车站乘上火车,而后经武汉乘船到上海,这时中央机关已迁往瑞金,于是成仿吾又辗转汕头、大浦、江州等地,历尽艰险,于次年1月11 日到达中央苏区瑞金。
  1934年1月,周恩来在江西瑞金听取了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成仿吾关于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情况的详细汇报。中共中央随后即于2月12日发出《给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明确指出:“省委当前的任务,在于保全我们的活力,保全我们的队伍,去创造新的苏区、新的根据地。”6月1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给鄂豫皖苏区的军事训令中具体提出了向外线发展的区域,并通知“中央准备派军事干部来帮助你们的工作”。6月,周恩来副主席亲自作出对鄂豫皖工作的指示。7月26日、29日和8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又连续向鄂豫皖省委发出《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秘密通知》、“补充训令”和“指示信”,要求组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主力应(从)光(山)、罗(山)以北更向河南发展”。
  1934年6月,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指派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工作。程子华临行前,周恩来在瑞金召见他,深刻分析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形势和出路,详细阐明了中央关于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创建新的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周恩来在对鄂豫皖工作的指示中说:“当前在鄂豫皖地区,敌占绝对优势,敌人用碉堡封锁线,把我根据地不断压缩并分割成几小块。敌人有‘驻剿’和‘追剿’部队,对我交替地攻击、堵击、追击。我们的根据地缩小了。红军不断伤亡,难以得到补充,也变小了。根据地发生了人力、物力的严重困难。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如果红军得不到人力、物力的补充,继续削弱,以至被消灭,那么根据地也就没有了。”因此,“中央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根据地的敌军减少了,留下的部分武装就能长期坚持,也就能够保存老根据地”。对于战略转移方向和创建新根據地的选择,周恩来明确提出:“根据地要选择在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我党在群众中有较大的革命影响,或者是那里的群众容易争取;要具备便于我军作战、防御的地形和较丰足的粮食及其他物质条件。”(选自程子华回忆录《记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9月,程子华辗转千里,在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的带领下到达罗山县杨店殷家湾,受到鄂豫皖省委常委郑位三的热烈欢迎。11月4日,省委在商城县葛藤山(今属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行动时收到郑位三来信,得知党中央和周副主席已派程子华到鄂豫皖工作,并对今后行动有重要指示后,便立即率红二十五军强行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于11月10日晚赶赴光山县西南部的花山寨与郑位三、程子华会合。
  1934 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根据中央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结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际,省委一致决定:(一)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二)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三)行动中,红二十五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四)留一部分武装再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花山寨会议还决定补选程子华为省委常委,并根据徐海东的建议,决定由程子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原军长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仍为军政委,戴季英任军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共鄂豫院省委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千年银杏树下列队出发,开始长征。

三、整编红军队伍 奔赴皖东抗日


  1937年12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全军编为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共1万余人。
  1938年1月18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到七里坪视察,检查红二十八军整训情况和东进抗日的准备工作,并具体部署了东进抗日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在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1938年2月中旬,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团、3100余人。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四支队召开东进誓师会,随后即分别从七里坪和信阳县邢集出发,成为首批奔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的新四军部队。

四、心系鄂豫皖 亲临宣化店


  1946年6月份以后,国内形势越来越为严峻,内战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副主席肩负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托,以他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卓越才能,为中原军区部队的坚持与突围,赢得反内战的准备时间,亲自奔走呼号于渝、汉、宁之间,并亲赴宣化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6年5月8日,周恩来到达宣化店后,立即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他深入指战员之中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实际情况;他召开军事调停会,向在场的30多名中外记者,列举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的罪行,紧急呼吁停止内战;他在文艺晚会上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中原军区部队问好,鼓励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战胜一切困难;他在中原军区司令部连夜召开会议,研究中原战况,分析敌我态势,部署中原突围,制定紧急预案。周恩来亲赴宣化店,使党中央关于保存干部精干队伍随时准备突围的指示得以顺利落实。中原军区抓住有利时机,有计划地安全轉移了1000 多名伤病员,化装转移了上千名的干部,并复员安置了近万名年老体弱的战士,精干了主力部队,增强了战斗力,为胜利实施中原突围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这是历史的步伐,过眼是站起来的风云,  新的长征新的征程,艰苦奋斗月异日新。  这是今天的步伐,行进着富起来的年辰,  五彩缤纷诗画光阴,团结奋斗幸福人们。  这是未来的步伐,走向那强起来的憧憬,  到那时与高峰联姻,到那时与天堂接吻。  七十年走过天安门,七百年走过天安门,  中国能,中国行,这是全世界最美的風景。
期刊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乃“追究终慎远”,是以礼仪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恭敬;戎乃“兵伍与兵械”,是以武力的运用和武力的展示表明武力拥有者的实力和决心意志,“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把大阅兵这种礼仪形式演绎成民族文化,将“祀”与“戎”合二为一,以此作为对世界和平的宣示。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
期刊
夜以继日为国兴,  呕心沥血为民生,  做人一辈子求高,  做事一辈子尽心。  想起了那些老党员,  怎能不万分崇敬,  吃苦吃亏他们心里甜,  两袖清风他们一身正,  他们是国家的英雄,  他们是人民的功臣。  献了青春献白发,  为了江山为子孙,  对党一辈子忠诚,  对民一辈子贴心。  想起了那些老黨员,  怎能不热泪湿襟,  鞠躬尽瘁他们无所求,  死而后已他们主义真,  他们是国家的形象
期刊
喊一声我的祖国,我的激情飞扬。  生对了地方,长对了时光,  与祖国一同飞翔,五洋捉鱉,九天揽月,  拥抱太阳和月亮,我亲爱的祖国,  变化是常态,奇迹是家常。  喊一声我的祖国,我的豪情万丈。  行文有地方,用武有时光,  与祖国一同飞翔,凤飞黄河,龙舞长江,  拥抱东方和西方,我亲爱的祖国,  复兴在手上,幸福入心房。
期刊
风起香山云竞渡,赶考京城,未忘来时路。济世何须圈霸土,长留脉动今人数。  仗劍英雄追梦去,道在民间,心有擎天柱。谁伫厅前吟几度,南窗已见花千树。  临江仙·看电视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举步长街情漫舞,旌旗幻作轻纱。东风箭指向天涯。大江高坝起,胜策顶层加。  几度庆功呼不应,隐名豪杰无花。行星远寄梦回家。险峰成大路,铁血耀中华。
期刊
施暴  入耳调唆发酒狂,伤人毁物任嚣张。  家园自毁无惭意,邪道迷心胜饿狼!  打英美旗闹事  不认炎黄不认娘,星条米字倚肩扛。  哪知世上留奇恥,道地洋奴自曝光!  告洋状  乱港反中撞铁墙,哀求主子再帮忙。  斑斑劣迹添新丑,祸国人渣举世详。  愚昧  崛起中华日日强,背身闭眼抱夕阳。  环球大势明如火,小丑无知自取亡!
期刊
编者按: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弘扬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湖南韶山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及部分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有关高校的16位专家、学者作
期刊
我曾羡慕开天辟地的初创,  萬里征途中的真刀真枪;  我曾羡慕改革开放的起航,  前进航行中的乘风破浪。  因为后来,很多我都没有赶上,  不尽的遗憾无尽的向往;  因为后来,我正亲历新的担当,  不尽的激情无尽的绽放。  我自豪,我是中国年轻人,  祖国走在复兴的大路上,  赶着年轻奏响时代节拍,  创造奇迹为祖国打扮梳妆。  我自豪,我是中国年轻人,  祖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赶着年轻书写时
期刊
今年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在纪念列宁诞辰的日子里,重温他100年前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说《青年团的任务》一文,联系当前的实际,给人诸多的启示。  一、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1920年,红色苏维埃政权基本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扼杀,围剿,即将取得胜利,开始进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的时刻。列宁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并且特别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①近代以来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曲折证明,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是实现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质变,也验证了坚持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