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的“友谊小船”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衣着品位堪忧,不是红配绿就是套装配运动鞋,说话还慢条斯理,急得你恨不得替Ta按下“快速播放”键;B老师特别重视考试结果,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让你内心各种不爽,在“屏蔽”Ta和数学挂科之间,你做着艰难抉择;C老师似乎总爱和你过不去,从眼神到语气,对你的挑剔与严苛已超出了你承受的极限……“摸爬滚打”到高中阶段,阅“师”无数的你,是不是也想像日剧《龙樱》里的高中生勇介那样,对某位老师说“我最讨厌的就是你×××的样子”——与老师看不对眼,甚至“相看两厌”,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老师的“友谊小船”翻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陈含章:我曾经遇到一位老师,讲题时总是以极快的语速念道:“A,上课讲过,一定错。B,唉,你说你们,眼高手低,你算一下,算一下就会了嘛。我跟你们说,别自恃水平高,要脚踏实地。这题懂了吗?”我真的很想冲上讲台向他咆哮:“哥,您当我们都是天才吗?别说脚踏实地,我就是把脚埋到地里也不会算啊!还有,C和D您讲了么?”这飞一般的节奏常常让我“风中凌乱”。
  @琉璃:我们物理老师非常“不拘小节”,头发乱蓬蓬,衬衫皱巴巴,还经常穿一双土得掉渣的黑布鞋,整一个“爱因斯坦”嘛!他讲课非常投入,经常粉笔灰和唾沫星子肆意飞溅,我不幸正处在他的“攻击范围”,每次上物理课都提心吊胆。而且他已经向我借了好几支红笔了,因为他的红笔用到哪扔到哪,经常丢……他在专业领域很厉害,据说中学时还得过物理奥赛金牌,可是看到他那“不拘小节”的种种行为,我也真是醉了。
  @心理老师张月燕:
  我很能理解大家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对老师的越来越“挑剔”——要有能力,专业上镇得住;要有个性,形象上必须赏心悦目;还要有情趣,会组织活动,善于和学生无障碍分享;最好还要有那么点风雨不惊的江湖侠义,做人要够意思。你看,拿这些标准来一次全国海选,入选者必定寥寥。老师同样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有亮点也必然有槽点。大概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做到让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满意,反过来讲,漫长的求学路,你不认同或者反感某位老师也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但是中学生很容易把一个老师当作一个学科的全方位形象代言人。一旦不喜欢某个老师,反感的情绪立马就被泛化到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来找我,说不喜欢地理老师,所以连带着讨厌了这个老师待过的三个省,更别提地理课了,听得我且醉且惊心。你已逐渐长大,即便你不喜欢某位老师,也应用足够的自由意志避免那一学科无辜受累,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不可逆的隐患。看到语文老师时你可能忍不住叹气,但在你看到语文课本和习题的时候,不妨眉眼弯下去,给自己一个放松的微笑。你不欣赏他的戏路不要紧,多则三年少则一年,他就会从你的“剧组”领了盒饭走人。真的无需你耿耿于怀到放弃你人生最重要的某部分知识积淀。再说了,用你们的话说,最有效的抗议不应该是在你所讨厌的人的专业领域内超越他打败他让他颤抖吗?正视你的情绪,对老师有基本的尊重,为自己的学业负责,为自己的巨轮掌舵。
  @陈海凡:我对以前的一位老师印象很深,上他的课简直像在听上古流传下来的史诗……我曾经试图去纠正他那充满乡土气息的口音,无奈总以失败告终。走投无路的我只好去买了教师用的教案来预习,没想到有了奇效:不仅可以听明白老师讲的内容,对知识点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最最不曾料到的是,我竟然能熟练地翻译他那生涩难懂的方言了!哈哈,真是“一箭三雕”!
  @Milk:我不是乖学生,但我和老师的关系却融洽得很!因为我有独门秘笈:一旦不小心“得罪”了哪位老师,我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听Ta的课。当其他同学昏昏欲睡时,我一定坐得笔直,专注地盯着黑板,口中跟着老师的思路念念有词。同时我还有配套措施:认真完成作业,坚持每天去问Ta一个问题。信我,不出一个星期,你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与心结,就会烟消云散啦!
  @鱼缸里的小鱼:和老师的“友谊小船”翻了,我觉得有时候责任不在老师而在同学自身。我们班就有个“刺儿头”,总是和化学老师过不去。虽然我们化学老师土土的,讲课无趣,而且性格比较软弱,不太会管纪律。但是我觉得学生还是应该尊重老师,如果因为不喜欢老师的性格或衣着品位等,就在他们的课上讲话、睡觉,为所欲为,你还奢望老师对你青眼有加吗?
  @方人也:我对老师的批评特别在意,如果哪天挨了批评,一整天都会不开心。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我被一位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觉得很委屈,后来面对这位老师时,总会想起这件事,觉得很尴尬。我想,老师应该慎用批评,因为学生也有自尊,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时不慎失误,希望得到的是平等的提醒,而不是盛气凌人的训导。
其他文献
也许你从来没有留心过,可是,如果你再成熟、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其实你的妈妈,面对青春逼人的你,已然手忙脚乱,无助得比你更像个孩子。  你的个子也许渐渐比她还高,头脑越来越灵活,处理事情也越来越独立,你的青春正以傲人的姿态强势登陆。你的内心世界日渐活跃,但表面上却开始不露声色。面对父母,既渴望理解但又不肯表露真情。这样微妙的成长,对于你的妈妈,那是一场相当艰难的考验啊!  她还没有从你已长大不再时
在广州求学期间,我做过最疯狂的事就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当晚瞒着家人,与朋友跳上开往厦门的火车,利用考完试与休业典礼之间的短暂空隙尽情游玩,直到典礼前一天才赶回来。  回家后自然少不了爸妈的一顿痛骂,但骂归骂,故伎还是重演。不同的是,这一次去的是武汉,投奔的人是姑姑。  某个周五,姑姑在电话里这样说:“武汉不错哦,你来玩吗?我酒店都订好了。”  “我来睡地板吗?”  “不,这房间的床挺大的。”  半个小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玲姐,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青春岁月?  王 玲(以下简称王):我是军人的孩子,但是我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的学生。因为我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转了好几次校。我有个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我上的是职业专科学校。初中毕业以后,我要面对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这所学校读高中,还是去职业学校读书。当时我数学不行,因为转校的关系,南北学的东西不一样,我代数好,几何却从来没及格
主持人语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也是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教学的象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应用课程理念的表现。  当前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仍然存在几个误区:即教学从教材出发、教学从考试出发、教学从教参出发、教学从他人教案出发、教学从他人指导出发……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思想——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来教学。所谓的“高度”,其实并不算高,只是在让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有机
无论你今后是否要上大学,但你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职业。那我们一起做个小测试吧。    小测试: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最想去以下哪个岛屿生活?    A岛 ——岛上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同时,当地的原住民还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找寻灵感。  B岛 ——岛上人迹较少,建筑物多僻处一隅,适合夜观星象。岛上居民喜好沉思、追求真知,喜欢和
【摘要】語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8 We are twins(Fun time
【摘要】基于“设计思维”,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开辟了一系列一体化办学新举措:换位思考,制定发展目标;理清思路,定位发展需求;突破常规,寻求最佳创意;整合资源,优化实施路径;适度调整,提升发展品质。四年来一体化办学获得了预期成效,实现了资源整合,为形成发展合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设计思维;学校改薄;一体化办学;资源整合;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
本文开篇中你看到的,是一封静静躺在小编邮箱里的读者来信。但它却并不是孤独的。在我们的微信后台,在锐角网上,类似的困惑源源不断。当我们晒出这封信,如意料之中,它收到了许多共鸣,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争论——  只有在‘折腾’中,你才能找到你想要的,以及真正适合你的。”  在家里,我常常被老爸老妈埋怨: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爱折腾,就不能老老实实做一件事情吗?论及原因,可能是我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忍不住要去试
傅拥军,著名摄影师,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我好想爸爸妈妈》分别获第52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自然类单幅二等奖和第56届荷赛表演肖像类组照三等奖。  采访约在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傅拥军微笑着请我们坐下,悄无声息地递上两杯水。善意诚恳的眼神,话语中夹杂着的龙游老家口音,让我仿佛忘记了他是带着“两届荷赛获奖者”光芒的大牌摄影师。从做大巴司机,用眼睛记录路上风景,到做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时代,再到
新年的钟声又敲响了,你听见了吗?  告诉我,你喜不喜欢用筷子敲打杯子,盘子,还有碟子?  杯子,盘子,碟子;杯子,碟子,盘子;碟子,杯子,盘子……从犹豫迟疑的叮咚呢喃,到疾风骤雨的慷慨激昂,撒开来敲吧,在你自己的节奏里随心所欲吧!  敲吧,把心门撞开,让喜悦蜂拥而来。  敲吧,看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世界正向你洞开。  敲吧,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狂喜的幸福溢满了现在。  别站在那里笑我傻,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