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正畸学是研究牙、颌、面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预防和治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口腔临床学科。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口腔正畸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通过正畸专业课学习,使研究生能够掌握口腔正畸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理论与临床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正畸临床工作的能力[1-3]。
  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研究生的常规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专业特点,三年中培养的各个阶段不能机械地依时间分段,必须穿插进行。因为正畸患者矫治疗程长,所以各个阶段均需上临床班,不过各个阶段的每周上班次数可有所增减,但每一阶段均应有培养的重点内容。第一阶段:理论课学习阶段,约10个月,在此阶段临床班每周1~2次(在周末进行);完成专业学位课规定的学分及与课题有关的综述1~2篇。第二阶段:临床培训,并准备作开题报告。正畸专科医师培养训练,参加门诊:正确掌握口腔正畸科门诊病历书写、初步诊断和处方的规范书写以及正确建议相关科室的会诊处理。严格进行临床工作的基础训练,由导师负责进行指导。参加全科大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必修课,选修与科研课题有关的1~2门选修课,深入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掌握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正畸学有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在完成专业学位课程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研究课题,每两个月交新进展文摘一篇。作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第三阶段: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结合课题大量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论文选题工作,制订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继之完成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临床上对中等难度病例根据会诊意见,能制订出矫治方案,并能独立进行操作和处理,继续完成患者的矫治工作[4-5]。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
  经过多年的实践,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已培养出众多优秀的研究生,无论在科研还是临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成为各自工作单位的骨干力量。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正畸科在此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
  针对口腔正畸的临床特点(寒暑假患者多),由于研究生完成基础课下科的时间在六月份,很快就到了暑假患者高峰期,虽然科室安排了岗前培训,但是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患者从接诊到诊断分析和临床操作还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种状况,要求研究生在开始基础课学习的第一学期就于周末到科室进行参观学习,熟悉接诊程序以及矫治过程;第二学期一开学即在周末安排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接诊新患者、如何与患者沟通、病例分析诊断、试带环、粘托槽、弓丝弯制结扎、保持器的制作以及临床常用矫治器的制作等基本操作,在此过程中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避免了刚下科时遇到大量患者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3 积极组织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
  针对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科室安排每位导师领导各组的研究生每周进行读书报告活动。内容包括:经典的专业文献、最新专业杂志的文献、病例讨论等。由导师设定选题,研究生进行报告,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另外科室还专门安排针对各类临床问题的专题讲座以及临床新进展的讲座,通过这些形式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6-8]。
  临床技能的提高除了前面提到的培训,科室还定期举办病例讨论以及优秀病例评比、临床技能操作评比等活动,由研究生汇报病例,大家共同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共同提高[9-11]。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习班以及学术会议,在此过程中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近两年来,多位研究生赴美国参加专业学习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针对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科室采取了以下措施:鼓励阅读专业外语文献;临床会诊和读书报告用外语汇报;参与科室一些专业外文书籍的翻译工作及外宾讲学的翻译工作;鼓励出国参加短训班等多种形式,使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不断提高。
  研究生的培养是正畸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只有将研究生按国际标准培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达到高层次专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旭,陈凤山.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6):432-433.
  [2]钱红,丁寅,冯雪,等.口腔正畸科进修医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34-135.
  [3]Kem RG,Sinclair PM.Orthodontic graduate education survey[J].Am J Ortho Dentofacial Orthop,2002,(1):29-34.
  [4]沈刚.悉尼大学正畸专业课程构架及其启示[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9(16):176-178.
  [5]孙新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牙学院口腔正畸专业的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1):23-24.
  [6 ]孙新华,胡敏,朱宪春,等.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6(2):19-20.
  [7]Poirier TI.A seminar course on contemporary pharmacy issues[J].Am J Pharm Educa,2008,72(2):30-34.
  [8]Fincharn AG,Shuler CF.The changing face of dental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PBL[J].Dent Educ,2001,65(6):406-421.
  [9]Shiyou Huang, Ting Kang, Yinzhong Duan. Traumatic loss of a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treated with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s[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2013,143(2):246-253.
  [10]吴晓雪,戴宁,冯雪,等.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中线不齐[J].中华口腔正畸学,2012,19(1):53-54.
  [11]陈磊,段银钟,刘彦普,等.正畸拔牙联合正颌手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J].中华口腔正畸学,2012,19(1):46-49.
  [收稿日期]2014-06-17 [修回日期]2014-07-28
  编辑/贺艳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IPS Empress Ⅱ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IPS Empress Ⅱ铸瓷贴面的临床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就诊的32例患者共计9 5颗患牙,根据牙齿的具体情况
目的:对比分析在窝沟封闭术操作过程中四手操作和医生独立操作对工作效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29名7~9岁儿童458例无龋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和医生独立操作组
目的:分析本院颌面部急诊手术的特点并提出对策,以便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急诊患者住院资料,统计急诊手术病
[摘要]目的:研究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及种植支抗钉治疗,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上、下齿槽座角、上颌磨牙位置、下切牙位置及唇倾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技术可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前牙,达到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关键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自己的形体要求逐渐增高。将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隆乳,既能“瘦身”,又能使乳房丰满,近年来受到广大女性求美者的喜爱。已有多篇报道[1-5]证实,自体脂肪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于青春期,颜面部发病率高。痤疮后容易遗留瘢痕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导致患者心理障碍。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2940nm点阵激光治疗痤疮
目的:探讨改良式唇挡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1 5例,采用活动式改良式唇挡进行一期矫治,矫治前后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代谢的影响.方法:设立紫外线照射组和非照射组,以不同浓度的氨甲环酸作用于黑素细胞,cck-8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多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口腔修复中的3种不同修复材料(树脂、陶瓷及金属),探讨其抗摩擦性能。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需修复牙齿的患者180例,共216颗牙,所有患者均行口腔修复治疗,按牙齿颗数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树脂组、金属组、陶瓷组,每组72颗牙。其中,树脂组采用合成树脂材料修复,金属组采用合金材料进行修复,陶瓷组采用釉质瓷进行修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后对3组牙
[摘要]目的:探讨10% 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48例,给予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8周。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83.00%,对照组为60.8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