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心境状态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心理测验法比较一次性力竭运动对个体心境状态的变化.方法 16位实验参与者分别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前、一次性力竭运动即刻、一次性力竭运动恢复后即刻以及一次性力竭运动恢复后20 min 4个时间点上施测简式心境量表.结果 4次测量各分量表的测量评分的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紧张分(F(3.45) =0.335,P>0.05,ES=0.022)、愤怒分(F(3.45)=3.683,P>0.05,ES=0.197)、疲劳分(F(3.45)=0.863,P>0.05,ES=0.054)、抑郁分(F(3.45)=1.905,P>0.05,ES =0.113)、慌乱分(F (3.45)=0.601,P>0.05,ES=0.039)、自尊分(F(3.45)=2.804,P>0.05,ES=0.157)均差异无显著性,但精力分差异有显著性(F(3.45)=8.778,P<0.01,ES=0.369).结论 一次性力竭运动加强了个体的正性心境状态。

其他文献
腺苷在睡眠和觉醒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睡眠因子[1].腺苷同时是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睡眠的作用.生理状态下,各脑区均有低浓度的腺苷存在.睡眠剥夺是对正常生理睡眠的一种干扰,睡眠剥夺对动物的学习记忆和行为均有较大影响[2].为此,本研究旨在检测睡眠剥夺前后大鼠不同脑区腺苷含量的变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腺苷与睡眠的关系提供依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而其中血管性痴呆由于病程呈缓慢进展过程,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研究对110例65~80岁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小儿癫痫易感性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小儿癫痫患者和132例健康儿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BD-NF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小儿癫痫风险的关系.结果 270C/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X2 =7.08,P=0.03).关联强度分析显示小儿癫痫与基因型CC成正关联(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