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绘本教学三部曲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图画书。与一般图画书不同的是,绘本更突显图画的叙事作用,简练的文字有时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小学低段的绘本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走进绘本,探寻绘本内核,拓展绘本外延。
  一、初识——了解绘本构成
  绘本,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图画书,是因为绘本具有独特的构成:(1)封面。绘本的封面通常是一幅画,如《我爸爸》的封面就是从正文中选取的一幅图画,这对于正文内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环衬。环衬可分为前环衬和后环衬。前环衬位于封面和扉页之间,后环衬位于正文和封底之间。环衬往往是绘本主题的“剧透”。(3)扉页。扉页位于环衬与正文之间,除提示书名、出版社、作者、译者外,扉页还负责揭开正文的序幕,或提供重要线索,呼应正文。(4)正文。正文是绘本的主体,通常由十到二十几张内页组成。文字通常比较简洁,图画相对丰富,阅读时,需图文结合才能把握主旨。(5)封底。绘本的封底也会有一幅图画,但还会提供很多文字信息,如阅读推广人对于此书的评价,该书所获得的奖项或故事内容梗概等等。
  《我爸爸》教学片段一:解读封面、封底、环衬、扉页。
  师:拿到一本书,我们先要看看书的封面。看,这本书封面上画的是谁?
  生:一定是安东尼的爸爸(此前,简单介绍了安东尼·布朗)。
  师:看到这幅画,这位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呢?
  生1:他很搞笑,因为他在做鬼脸。
  生2: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因为他很亲切。
  师:再来看看书的封底,这也有一幅画,你猜猜这画是从哪里选出来的?
  生:我猜这幅画有可能是从书里面选出来的。
  师:对了,我们读绘本就是要大胆猜测,这样才更有意思。画的下面还有一段文字,老师从这里了解了很多知识,你想知道吗?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读安东尼的简介和书评)看,我们学会读绘本的封面和封底,对了解绘本的内容和作者都很有帮助哦,记住了吗?
  师:翻开书,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幅黄格子的画。
  师:是不是每本书都是这样?这是绘本书才有的,这叫环衬。
  师:打开书的第一页,会观察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生1:这里也有一幅画,画了一个面包机。
  生2:面包机里的面包和刚才的黄格子一样。
  师:神奇的花格子到底是什么呢?这可是这本书里的秘密哦。绘本书中经常藏着很多秘密,这些秘密得靠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初次接触绘本的学生,对绘本的构成是陌生的。他们拿到绘本通常翻开就读,往往是绘本读完了,对绘本的实质内容却没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介绍绘本的封面、封底、环衬、扉页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绘本《我爸爸》一课时,先带着学生去读书的封面、封底,通过对封面的解读初步认识这位可爱、搞笑的爸爸,接着通过猜测封底图画的来源激发学生阅读正文的兴趣。而封底的文字介绍,又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我爸爸》是一本“让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的书。
  其实,拿到一册绘本,从封面就已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然后是环衬的点拨,扉页的提示,正文的具体呈现,封底的总结或延伸,这之间每一个要素的解读都必不可少,只有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过,学生才能慢慢走近绘本的真正内核。
  二、猜读——探寻绘本内核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说道:“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然而,仅仅依靠绘本本身提供的文字和图片是无法解读那“高高在上的故事”的,如果能以猜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联想,深入思考,就能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绘本要传递的故事本质,探寻出绘本的内核所在。
  《我爸爸》教学片段二:解读组图——“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师(出示图片及文字:我爸爸什么都不怕):小朋友,你有害怕的东西吗?(生:有)你害怕什么呢?
  生1:我怕大蟒蛇。
  生2:我怕大灰狼。
  生3:我怕外面的大坏蛋。
  …………
  师:小朋友们害怕的东西这么多,可爸爸呢?
  生:什么都不怕。
  师(出示图片及文字: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你怕大野狼吗?不仅仅是你们怕,看,还有谁也吓得躲起来了?
  生1(经过仔细寻找):小红帽躲在树后面了。
  生2:还有三只小猪也被吓得躲起来了。
  师:对,这正是让三只小猪和小红帽都害怕的大野狼。大野狼可是出了名的凶狠,可是在爸爸面前,你看大野狼是怎样做的?
  生1:把尾巴拖在地上不服气地走了。
  生2:这叫夹着尾巴逃跑了。
  师:想一想,爸爸是怎么赶走大野狼的?
  生1(模仿爸爸,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外面,瞪大眼睛,使勁跺脚,喊):“你给我出去!”
  生2(动作同生1):“你这个爱吃小朋友的大坏蛋,快点滚,不然我就拿刀了。”
  …………
  《我爸爸》教学片段三:解读组图——“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
  师:爸爸不仅会许多本领,还像孙悟空一样千变万化呢。看,他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马。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匹马是爸爸变的?
  生:这匹马穿着爸爸的睡衣。
  师:你知道安东尼为什么将爸爸变成了一匹马呢?
  生:因为爸爸太能吃了,他的盘子里的食物都堆得像一座小山了。
  师:哇,真的很能吃,难怪安东尼说——(出示文字引读: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师:接着看,爸爸又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一条鱼。
  师:说说爸爸为什么会变成鱼?
  生:因为爸爸很会游泳。
  师:是呀,爸爸——(出示文字引读:游得像鱼一样快。)
  师:猜一猜,爸爸还会变成什么?
  生:我猜爸爸会变成兔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爸爸跑得快。
  师:那你能像安东尼这样说吗?
  生1:我爸爸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生2:我爸爸长得像大象一样高。
  生3:我爸爸胖的像大熊猫一样可爱。
  …………
  绘本的解读,应有特定的节奏,找到合适的节点,猜测、想象、发散,会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有趣,也让学生更接近“图文结合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而这些合适的节点,其实早已藏在绘本中。如教学片段二的教学,图画生动细腻,一边是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门外的爸爸,一边是夹着尾巴逃跑的大野狼,而文字却很简短:“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这正是激发学生想象,补白文字的好时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使爸爸“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片段三的猜读,属于绘本并列内容的延续,在这页后面的绘本内容为“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并列内容的反复呈现容易让人视觉疲劳,这时故意停下阅读的脚步,让学生以编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大胆猜测,不仅妙趣横生,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故事的内核。
  三、创作——拓展绘本外延
  每一次语文学习的结束,教师都希望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带着思考走到更广阔的领域,带着思考迈向更高质量的生命旅程。绘本课,尤其如此。虽然学生年龄尚小,思考的层次并不深,但如果将图文并茂的绘本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结合,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指引,学生不仅能迅速探寻出绘本的内核,还能将目光转向真实的生活情境,拓展绘本的外延。
  《我爸爸》教学片段四:解密绘本元素,书画心中的爸爸。
  师:安东尼也和你们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爸爸。(出示图片“我爱他”)用心观察这幅画,你能发现安东尼藏在里面的秘密吗?
  生:爸爸睡衣的纽扣上有一轮圆圆的小太阳。
  师:想一想,安东尼想用这个小太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爸爸的怀抱很暖和。
  生2:爸爸的怀抱像太阳一样温暖。
  师:是的,爸爸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师:孩子们,书快读完了,老师想请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有一种东西在每幅画里都出现了,那就是这本书中最大的秘密,不知细心的你发现没?
  生:是爸爸的睡衣。
  师:对,就是环衬中那神奇的黄格子,原来那是爸爸的睡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出示文字:你知道吗)
  师(讲述《我爸爸》的创作背景):在安東尼17岁的时候,他的爸爸突然病故,他再也不能和爸爸一起画画,一起打球,再也不能扑进爸爸温暖的怀抱了。只有这件睡衣是爸爸留给他唯一的物品。即使是在生病时,爸爸穿着病号服和睡衣,忍着病痛,仍然扮鬼脸逗安东尼开心。所以,安东尼是想用这件睡衣告诉我们——(出示最后一张画:他也爱我,永远爱我。板书:爱)原来,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讲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板画心形。引读:我爱爸爸,爸爸爱我! )
  师:亲爱的宝贝们,书里的故事读完了,书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拿出你们的纸笔,将你和爸爸充满爱的故事画下来,让你们的故事也像这本书一样,温暖每一个读书的人。(学生回忆生活中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开始动笔画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写在旁边。)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1:一只穿着长大衣的笑眯眯的兔子。文字:我爸爸像兔子一样爱吃胡萝卜和青菜。
  作品2:空中飘着一朵一朵的白云,却下着瓢泼大雨,高大的爸爸乐呵呵地撑着雨伞,穿着裙子的小姑娘幸福地笑着。文字:我爱我爸爸。
  作品3:笑眯眯的太阳公公挂在空中,两朵白云飘飘悠悠,孩子和爸爸在草地上打羽毛球,孩子因为将球打到了爸爸的头上而乐得哈哈大笑,爸爸也笑容满面。文字:我爱我的爸爸,因为他很爱我和妈妈,还是一名伟大的英雄。
  …………
  优秀的绘本,不能只满足学生对情节的需求,或是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绘本《我爸爸》中那浓浓的父子之情将温暖投射进学生那稚嫩的童心,使他们不知不觉记起自己和爸爸的生活情景,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纸笔,像安东尼一样,讲述自己和爸爸的故事,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无垠的世界……
  让学生在生命的起点,用正确的方法阅读丰富的经典绘本,让绘本中不朽的芬芳浸润学生每一寸成长的时光。
其他文献
一、教材简析:  《树和喜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是著名作家金波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树和喜鹊》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只是通過树和喜鹊在数量上的变化,阐述了友情所带来的快乐。该篇课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文字的画面感强。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依次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着→后来这里有了好多树、好多鸟窝、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例6及相应练习。  设计理念:  新课标十分重视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利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指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好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本节课在设计中力求体现:由情境来引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解决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期刊
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课堂上那充满诗情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使笔者情不自禁地与学生一起,在王崧舟老师的引领下,乘着心灵之舟,在语文这一蔚蓝的大海中扬帆远航,沉浸在美的诗境中。  教学片段一:导入——设疑引领,诗样含蓄  “文学是人学”“一切文学都具有诗的特质”,语文教学也是人学。陶行知先生便以“营造诗的教育”为终生奋斗目标,他说:“我要用诗的真善美来创造教育,让每一个同学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具体到数学教学上,应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感、符号
期刊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计算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是对计算过程的深刻理解。理解计算过程不光要知道怎样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实质上是一个算理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这一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一位数笔算乘法”及“用整十数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基础。“乘数
期刊
“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从小吃苦耐劳,勇敢坚强,聪明睿智,才能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受到启发感染,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美好人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一、树立榜样,自强自立  “自古英雄出少年。”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描写王二小、海娃、雨来、乌塔等少年英雄模范人物的课文,为少年儿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学习英雄,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1页例2。  片段一:直观操作,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  1.出示两个面积悬殊较大的长方形。  师:请大家快速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大小。  小结:像这样凭眼睛看看就能判断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观察法”。(板书)  2.出示两个形状相同、面积接近的长方形。  师:快速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为教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各个学科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学习与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日积月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呢?笔者试图通过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片段分析,寻找在运算教学中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线索,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主任王永春认为:“小学数学核心素
期刊
古人说:静能生慧。“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是一种沉心凝思的默然。学习需要动起来,也需要静下去,做到动中有静。圈点批注,精心对话文本,做到品味揣摩;交流互动,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取长补短,鉴赏品评;设计问题,确保“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教学有深度和高度;课堂动笔,从读到写,能写出心声和真情。  一、圈画批注文本,“静”读  静读,是深思的前提;批注,是静读的延伸。在静读之余,勾画、圈点、注写能让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例3、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