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况味生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党教片创作虽正处于不断发展、时刻创新的态势下,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党教片难尽人意,具体表现为形式上的陈旧与沉闷、主题上的虚高或沉重、思想上的苍白和虚无,导致给观众的感觉总是“干巴巴的”,难以入目、入心,自然也就起不到应有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过于重视了党教片的说教功能,却忽视了党教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应具备的美感追求。
  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超脱物质的精神愉悦性”, 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简单地说,就是“对美的感受”。党教片如果失去了对美的追求,自然就不具备美感,从而使观众失去观看兴趣。那么党教片应具备哪几种美呢?就笔者看来,应包括三种:内在美、外在美、意境美。只有具备这三种美,党教片才能真正散发出直抵人心的感召力,进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观众认可和接受。
  内在美:主题的深度解读
  内在美的原意,是指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具体到党教片而言,就是指主题是否积极、光明、向上,是否在弘扬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等正能量。因此,内在美也可以说成是内涵美。
  内在美是党教片能够直指人心、履行宣教职能的力量源泉。一部党教片,如果没有内在美,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更无从起到教育人、指引人的作用;因此说,内在美是党教片的核心灵魂。在制片实践中,想要弘扬出内在美,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注意:一是主题必须要鲜明地予以昭示,不要含含糊糊或似是而非,而是要直白地告诉观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大力去宣扬的;二是要运用原生态记录的方式,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艺术加工,做到真实地去陈述故事,从而增强观众对故事的信任度及认可度;三是合理地运用解说词的引导作用,来引领观众的观看思维始终可控在“对正能量的认同”上。
  专题片《山之魂》,正是一部充分展示内在美的代表作。片子的主题,讲述的是主人公经历过众多挫折后不懈奋斗终获成功,成功后不忘自己身为党员的责任、全心回报社会的经历。从片子的讲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每一段经历,都在宣示着一种正能量,引发着观众的深入思考,从而被主人公的某一精神或信念所鼓舞。比如,讲述他童年生活极其坎坷,无钱上学而四处借贷,徒步上学在大雪中被冻晕过去等,这表现出一种身处逆境却坚强不屈的拼搏精神;讲述他在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时,表现的是一种爱岗敬业、忠于事业的忘我精神;讲述他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乡亲们服务时,表现的是一种不计名利、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为了体现叙事的真实性,全片采用了大量中全景以及长镜头,以体现出“如实记录”的原则。解说词出现的时机也恰到好处,总是能引导观众“及时”地将思维聚焦在这些精神的宣示与弘扬上。以上种种,都保证了片子的内在美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可说是对内在美的精彩展示。
  外在美:视听的完美诠释
  外在美的原意,是指外部具象的美,是人的相貌、体态、神情等外在素质的具化特征。具体到党教片而言,就是指形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使观众在愉悦的感官享受下去观看全片,并产生对片子的赞赏。因此,外在美也可以叫形式美。
  外在美是党教片能够吸引观众顺利进行观看的视听魅力。一部党教片,如果没有外在美,则会显得“面目可憎”,那么就无法起到吸引人、说服人的作用;因此说,外在美是党教片的血肉之躯。在制片实践中,想要体现出外在美,须注意以下原则:一是必须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声音必须为画面服务;二是应尽可能采用更多的制作手法,如情景再现、动画模拟等,去体现出片子的视觉效果,手法不怕多、只怕少;三是可以考虑引用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用剪纸、皮影、沙画、戏剧等形式,来为全片服务。
  专题片《双语法官》在追求画面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并获得了强烈的表现美感。首先,《双语法官》对光的运用极为到位,对光影比例的运用和表达追求极致,如果某一个镜头,光线达不到要求,肯定不会开机。如主人公第一次开庭时,还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编导此时选择的是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进行拍摄,烘托出形势的紧张,将主人公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主人公学会了少数民族语言,能够顺畅地进行交流,这时编导为了拍摄出主人公与少数民族群众在一起温暖、和谐一幕的最佳效果,就专门选择了冬至这个一年中太阳最低的一天进行拍摄。其次,对画面构图形式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片中,除了三角形、中心形等常规构图外,还有点面形等不大常见的构图形式出现。如表现主人公在高原上走访时,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主人公走在左边,孤单单的一个点,而右边则是高高的群山,占满了右半部画面,这种点和面对比的构图,取得了很好的视觉震撼效果,同时也道明了主人公开展工作的艰苦。最后,是对配乐的合理使用,片中随时响起的高亢的民歌调子,既反映了本片故事所发生的环境,又给了观众以极美的听觉享受,悠扬的旋律也构成了全片形式美的一部分。
  意境美:情感的诗意想象
  意境美的原意,要从意境的概念说起。唐代刘禹锡曾经对意境下过一个比较贴切的最基本的定义——“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象”,但它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无限延伸的“象”。具体到党教片的意境美,就是指人超脱于感官印象之外所感觉到的美,观众由此可以产生想象。因此说,意境美也可以叫作想象美。
  意境美是内在美、外在美所延伸出来的美,是观众能够产生感动、感悟的思想土壤。一部党教片,如果没有意境美,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起到感动人、感染人的作用。因此说,意境美是党教片的最高魅力。好的片子,的确应该有回味、有余地,有的能让观众自由驰骋思想的空间。在制片实践中,想体现意境美,一是片子的表达不要去永无止境地追求极致,该含蓄时则应含蓄,留下“一分话”不说;二是要通过镜头语言,去制造出可以引发想象的线索;三是要通过全片的节奏,留出可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但长度要控制好,以免显得拖沓;四是要注重运用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解说词,营造出深层思考与感悟。
  专题片《老人与树》正是充分注重了意境美,从而在“好看”的背后激发了观众深刻的理性思考。在《老人与树》片中,对主人公故事的讲述无不寻求着制造出一种“意境”,而这种制造,本身也不显得僵硬、做作。首先,在解说词方面,力求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几个字来引发出观众的思考。如“‘树,我的树倒了!’张家保又一次从梦境中醒来……”一下就能引发出观众对主人公爱树情怀的惊叹、感慨与认同。其次,在叙事方面,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要求事事详尽,主体叙事往往只是一带而过,给观众留下很多思考空间。最后,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和全景、远景画面,塑造出了一种诗意的空间场景,引导观众去挖掘片子背后深刻的启示,并从中获得良久的感动。而观众动心并去动脑思考,也正是党教片的终极制片目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彝良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在连续22年举办党员电教片观摩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首次面向社会举办以“我身边的正能量”为主题的全市首届远程教育微电影、微视频观摩交流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心谋划,确保科学有序。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先后召开了全市微电影创作人才、爱好者座谈会以及全市党员电教片、微电影工作座谈会,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我身边的正能量”,使活动更加贴近形势、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加大投入,
期刊
每当歌声响起,那飞扬着的优美旋律,呈现出一幕幕历史永远铭记的画面,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抗大校歌》《黄河大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些影响了现代中国的经典歌谣展现了百姓之心,唱响了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延安人民心中的骄傲。2014年6月,延安市远程中心认真遴选陕北红色歌谣,精心摄制成红色歌谣纪录片,开始了对延安精神、对革命岁月的历史寻根……  《抗大校歌》:歌声背后的故
期刊
随着各地镇村综合改革行政村布点调整工作的有序推进,被撤并的村原有的远程教育站点也一起被撤并。近日,笔者在对县内远教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在一些站点被撤掉的村中,由于不再设置站点管理员岗位,所以大都存在着设备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这无疑是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有的地方忽视了对原有远教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没有对相关设备进行清点造册,或者在台账中对设备的名称、型号、配发时间等信息登记不全
期刊
作为一名基层远教管理人员,笔者在我市开展的站点设备更新升级工作中发现,当前农村远教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远教事业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一、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站点管理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对站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不够熟悉,严重影响了站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二、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大部分站点管理员对上级安排的设备升级相关操作培训学习不
期刊
承载清朝发祥地的历史荣光,身系全国唯一“林蛙之乡”的时代盛誉,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作为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在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均迈出了奋力争先的步伐。县远程办的三位同志,更是用心血和汗水在满族之乡书写下一个个创先争优的佳话。  “老谋深算”绘蓝图  县远程办主任高亚鹏接过新宾远教这副担子年头不长,但却得了个响亮的外号——“老谋深算”。其实他年纪还真不大,是地道的80后,但谋划起新宾远教蓝
期刊
远程教育工作如何不断满足基层党员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江西宜春市积极应对这一新课题,探索开展创新实践,从2013年年底开始与电信公司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开发出了党员教育手机应用软件“干群通”,使党员群众能随时随地收看远教节目,赢得了基层的一致点赞。  细化服务,让辅导贴心  为使基层党员群众熟练掌握“干群通”的使用方法,宜春市采取集中培训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党员群众对平台的学用效率
期刊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在推进创业富民发展战略,实现创业培训向创业实践、富民成果转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先进性、覆盖广泛性和资源丰富性优势,培养扶持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创业者,推动远教创业富民实践的创先争优与机制创新。  一、主要做法  (一)在思想解惑中激发远教创业富民的内在动力  宿豫区利用远教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传播创业理念,选树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
期刊
“玫瑰花开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地处深山的河南省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一到盛夏便成了玫瑰的海洋——深红淡紫,满园春色藏不住;浅粉鹅黄,随风摇曳十里香。玫瑰可以美化人生,玫瑰也可以富足人生,玫瑰茶、玫瑰酒以及各种玫瑰食品不仅让人流连忘返,也给国贝石村村民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曾几何时,到处是沙荒地、山旱地的国贝石村,只能依靠一座生产枪械子弹的兵工厂讨生活。后来兵工厂搬走了,国贝石人的心顿时变得像沙荒
期刊
“快看,咱们的‘党员农情服务队’又来帮忙了!”如今,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的农民群众提起全区实行两年多的“党员农情服务队”工作那是赞不绝口。这不仅是因为党组织从具体做法上为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更是因为农民群众在服务中体会到了党组织“农民群众的大事就是工作的大事”的服务理念,拉近了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零距离“农技”问诊  滴道区委组织部协调远程办、农林水牧局、工商局、乡村党委等相关部
期刊
美丽的南盘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她就是素有“花香水城”之称的云南省宜良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远程教育宛若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各族同胞,展映出一幅远教富边的时代画卷。  小小苗木富山村  “远程教育就是好,要学技术不用跑,尖山过起新生活,党的恩情忘不了……”这是山歌节上,尖山村各族同胞唱出的心声。他们用优美的歌声赞颂着党中央送来的远程教育,也赞美着用远教让尖山村翻身的领路人、村支书兼村委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