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理念之“人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新教师对于学困生大多一筹莫展,其实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以低一些,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即可.本文从笔者对于新课标核心理念中的两个“不同”的理解角度,论述不同学生的属性和分类,以及怎样使他们得到怎样不同的发展,从而教师能够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
  【关键词】差异性;不同的发展;思维;宽容
  一、引 言
  “面对班里面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你怎么办?”在接受问卷的50名参加市级培训的中学数学教师中,所有的老师是以鼓励提升学生信心为主,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有代表性的回答:(1)多讲,多辅导,多练习.(2)首先查找成绩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多对他们适时表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3)经常和学困生谈心,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给他们建立自信,对他们要有爱心、耐心、苦心、恒心.(4)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去表扬,想办法带动其差科的学习积极性.
  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老师们在教学中对于数学后进生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理念是一致的.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要得到提升.在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中,无论是实验稿还是修订稿,都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对数学有不同的需求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的是不是更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成长的差异性?对于以后不从事数学研究的学生,要求应该是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成绩尚可就可以.对于方法不得当成绩提不上来的学生,可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来提升学生的成绩.
  二、谈共性,领会精神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改革走过第一个十年,其基本出发点越发明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此衍生出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等教法.
  从《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到《修订稿》中合并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讲的是共性,说的是公平性.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平等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能获得好的受教育的机会.而城市农村、东部西部、富裕贫穷等等,这些跟能否受教育的条件没有关系,每个适龄儿童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受教育的权利.
  三、话差异,付诸实践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什么叫做“不同的人”呢?既然我们大家都是平等且共享受教育权利,又有哪些不同了?
  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特征有现实性,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现实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不同的人”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个是不同的智力的人,教育公平不是说人都是一样的,而是说人受教育的机会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不太适合学数学,这很正常,不同的人,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我们常常讲思维的品质,这就是可以培养的,国内外也有类似研究.如“十名现象”,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到最后一般做不了多大成就,而在班上成绩十名左右的同学能作出一番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中考、高考,更多的是考查思维的敏捷性,在考场上一看到题目马上反应过来题目的解法、要考的内容,能做对.而做研究工作,靠的是思维的深刻性,光有敏捷性是不行的,真要解决某个问题,靠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就是思维的持久性,所以思维的品质是可以培养的.还有一种不同的人,是后天的,即不同的需求的人.比如一部分学生,就是对文科感兴趣,将来就想学语言艺术等,那只需要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了.
  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对于那些不从事数学研究的人而言,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做人做事都要“以理服人”,而不是合情合理,是“合理合情”.社会要进步,要发展成一个理性社会,合理合情是必不可少的.先说合理再说合情,学数学还能培养人的理性精神,什么叫“理性精神” 呢?就是说话做事有理有据.理,是推理,数学里面最常用的即逻辑推理.据,是数据,是证据,要用数据来说话.
  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说我们老师要能够扬优扶新,区分对待:使数学优秀生更加优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使数学后进生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关注,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教育平等是以承认人的差异为前提的,是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个人都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为宗旨的,因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是教学差异性的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四、悟理念,宽容以待
  切实了解到人人(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有这样的观念,作为教师就会变得宽容了.比如你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他学数学确实不适合,但是很阳光,很有爱心,很有责任感,而且很善于跟别人合作.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发展未必差,不能因为你是数学老师,爱屋及乌,就喜欢数学好的学生,认为将来能发展好,认为数学不好的学生将来什么都不是.
  如果这样想,你就宽容了.有同学很喜欢数学,让他好好学,有学生不想学,他数学过得去就行了.这就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稍微有了这种宽容了,你很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很喜欢老师,那么学生就会想:老师对我这么好,我要对得起老师,我要好好学数学.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教的课.
  所以,当我们的观念发生一点转变的时候,思维有一点变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班级里面不会再有令你头疼的学生了,也会对学生更宽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巩子坤,宋乃庆.数学优秀生培养中需要明确的几个观点\[J\]. 当代教育科学,2004(21).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與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本文对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潜水艇上服役的鼠和鸽  由于鼠对二氧化碳有敏感的生理反应,日本早期潜艇出航时,每次都要带几只小老鼠,潜航时经常注意观察它们,如果鼠们动作迟钝,就说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了,应上浮进行通风换气。在现代潜艇上,是用先进仪表来检测舱内空气成分的。另外,鸽子曾被用作潜艇救难的通讯工具。当潜艇在水下发生事故时,把养在潜艇上的鸽子放进一只特制的金属筒,把呼救信函系在它的脚爪上,再在筒内充入少量压缩空气,然后
【摘要】文章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和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知识产生过程为例,阐述了知识产生过程中思想方法和解题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产生过程;不等式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而问题解决不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如果说解决问题是建设一座大厦,那知识就只是砖头和水泥等材料,用来搭建一个小小的茅屋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