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中政府行为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由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资源存储量的不断减少,资源型城市产生了诸如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日渐衰退、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最终都将踏上转型之路.文章指出了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中政府行为的一些优化建议.
其他文献
农业生物资产浮动抵押融资试点旨在盘活农村“沉睡资本”,促进生物资产产权资本化进程,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增强其融资便利和融资可得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论文以杨凌生猪资产抵押融资试点项目为案例,阐述了试点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农业生物资产浮动抵押融资进展、效果与存在问题,据此提出构建“政(府)银(行)保(险)农(经营主体)平(台)”五方联动的农业生物资产浮动抵押融资模式及运行体系,以及相关对策建议,为农业生物资产抵押试点完善提供依据与借鉴.
今年11月,《农村金融研究》杂志发行第500期.在此重要时点,《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约我写一篇文章,我很高兴地答应了.1996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我是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借此机会,我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和成效,合作金融改革的历史教训和农村金融如何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一些思考.
期刊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数据库(2020年)305个村庄数据,分析了样本村庄的总体和分类特征,结合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分析了村庄特征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村庄表现出显著的收入差异,东部地区村庄、平原与丘陵村庄、隶属省会城市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更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越高、耕地流转率和流转价格越高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村书记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庄外出务工比重越高.藉此,对集聚提升类村
运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的金融科技在支付清算、服务长尾客户、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全民抗疫等领域成效显著.但是由于金融科技存在依赖用户高度参与、网络双边外部性、大规模跨界、极端的规模经济等平台经济特征,现行的金融监管框架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应性.为此,应以“包容审慎”和“创新友好”为基本遵循,健全垄断监管的科学框架、推动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加快实施持牌经营监管,同时应重新界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关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平台特征、重视消费者数字产权的界定和保护.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质量兴农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农业亟需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存在的难题.合作社作为农民重要的组织化形式,通过为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和能力,缓解单个农户专用性资产投资不经济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的预期收益,促使农户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发挥作用,提升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服务功能和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完善合作社的利益联
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破题的关键.近年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中呈现差异.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要充分考虑农村场景、服务模式和体系构建的特殊性.通过梳理总结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五大类典型模式,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助于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分析框架,加快推动形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共同体.
论文主要分析了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省联社产生的历史逻辑与省联社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并从长期、短期两方面提出省联社职能改革的对策.在改革过程中,省联社作为“次优选择”为农信社进一步发展起到过关键性作用,但省联社也存在职能定位不清的弊端.为使农信系统健康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找出省联社在职能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省联社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基于湖南省2010年-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了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南省流通产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流通信息化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可通过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提高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成都市健康产业集聚动力机制和演化路径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成都市健康产业的现状,其次厘清了成都市健康产业的集聚条件和其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特征及成都市健康演化路径,最后对于成都市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优点,指出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可有效改善农业土壤板结现象,减少农作物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带来的土壤污染,有效解决农业连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