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淀粉样变的某些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an2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淀粉样变是由淀粉样蛋白在皮肤或内脏器官的细胞外沉积引起的疾病.本文讨论了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分型,淀粉样蛋白的可能来源,致病作用.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其他文献
目前认为,抗H1受体的抗组胺药可有非H1依赖的药理作用,如稳定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细胞膜,参与钙离子调节等等。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丁苯哌丁醇(TER)和Cetirizine(CTZ)在抗原诱导反应中有抑制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和嗜酸粒细胞聚集的作用。本文作者设计了两组双盲随机试验,以比较一次服药和多次服药后CTZ和TER的抗组胺作用及抑制抗原诱导皮肤反应的作用。
期刊
FK506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抑制剂,其免疫抑制作用是环孢素A的10~100倍,作用机理类似环孢素A,毒性作用远较其它同类药物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FK506的理化性质、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其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皮肤病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CHP)是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1980年首次描述.尽管浸润的组织细胞分化良好,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考虑,CHP属恶性病变,预后较差.
期刊
随着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性病机构报告1984~1988年新生儿淋球菌感染的病例数增加,作者复查了有可能感染的病例并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以鉴定新生儿淋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作者在全州鉴定出新生儿淋球菌感染68例,其中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55例,生殖器感染4例,鼻感染、耳感染、皮肤和头皮感染各1例,出生时3例胃液、2例呼吸系统抽液培养阳性.
本文报道1例类天疱疮样大疱性二期梅毒,患者为男性,40岁,广泛性轻度瘙痒及水疱性发疹2周,声音嘶哑,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检查;躯干、肢体散在分布大疱性皮疹,疱液清澈,很多损害中央有坏死,在间擦部位有糜烂性丘疹,口周有可提示为二期梅毒的环状损害.五官科检查;粘膜表面正常,声带轻度发红.
期刊
为证实冷冻治疗后加用α-2a干扰素是否可降低尖锐湿疣(CA)的复发率,选择97例复发性CA患者进行双盲试验.所有患者均为18岁以上,临床和病理证实为CA.对妊娠和哺乳者;CA皮损处伴发其它皮肤病者;有明显血液系统、肝、肾、心血管、肺和神经系统疾病者;14天内曾接受疣治疗或以前曾用干扰素治疗者;HIV阳性或其它明显免疫抑制者均不参加试验.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软下疳是具有生殖器溃疡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1950~1980年此病在美国偶见报告, 但在过去的10年内又复燃。1981年软下疳在加利福尼亚流行后, 发病人数增加, 1987年峰值达5035, 尽管1990年报告病例数降至4223, 但仍不断有新的地区流行的报告。
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破坏是目前白癜风发病机理最时尚的学说。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现有三种假说,一是与自身免疫有关,二是神经体液因素,三是黑素细胞自身破坏。本文报导朝鲜人中活动性播散性白癜风病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情况。
期刊
散在的临床观察表明闪烁泵光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鲜红斑痣(PWS)的反应与PWS的解剖部位有关,但尚无系统研究。该文对259例头和颈部PWS的PDL治疗研究证实PWS解剖部位与治疗反应有关。
长期应用四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并发症之一是G-菌性毛囊炎,其发病率似在不断增高,可能是由于广泛外用红霉素,氯洁霉素和口服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引起、自1975年以来,作者一直使用口服氨苄青霉素250mg 4次/天(或阿莫西林250mg 3次/天)治疗这种合并症,但近3、4年发现有重复治疗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