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重视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及高校师生的共识,创新教育已不同程度地融入各高校教学活动之中。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特点,营造大学创新教育环境,强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对于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目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134-02
  
  历史一再表明,科技强则国强。而科技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能者多劳无疑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充分利用大学文化和大学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利用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组织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设创新教育的选修课程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但是,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是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教育创新教育的环境
  大学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阶段,应该以历史的、社会的视角来探求其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把它放在历史、社会、教育的综合生态圈中去求解,发现大学教育各系统要素之间、体系与外部生态之间的和谐内涵,大学教育与其他环境系统的生态关系〔1〕,构建社会、大学、教师、学生混合式教育生态。确立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等主体交互模式,以系统的生态的视角看待大学教育。
  大学是知识的保存、系统化知识的传播和知识创造的地方。大学中厚重的大学文化,高水平的教师,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丰富的图书馆资料,便捷的网络资源,先进的仪器设备,清净幽雅的校园环境……所有这一切,都为创新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技发展史表明,在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中,有许多是大学教授,如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是剑桥大学教授,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是布拉格大学教授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控制论之父维纳是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是哈佛大学教授。大学教授、大学中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等学校的科研尤其是大学科技园是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教育的极好场所。
  学生接受大学教育过程中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举办校园“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鼓励更多的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材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模式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ht)195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主要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以目标体系为基础,通过民主参与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目标实现的方式,完成自我控制,并依据目标实现的结果评价绩效,实行奖惩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2〕。教育和人才培养虽然不同于企业管理,但它本身也离不开管理思想和管理工作,在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中,也可以运用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构建系统、连续的合作目标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教育目标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目标系统、中层次目标系统和低层次目标系统。
  高层次目标系统是创新教育的战略系统,由国家和地方主管高等教育工作的机关和部门人员参与制定,从宏观上总体控制创新教育的宗旨内容和目的要求。
  中层次目标系统是创新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具体目标构成的战术性系统,主要由大学来建立。在这个系统中,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实施,应有不同的质量目标,而且目标与目标间、阶段目标与阶段目标之间要注意教育的衔接。这不仅需要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有责任心,而且还要依靠教育者的素质、知识水平与创造能力。目标管理十分强调目标系统的不交叉和不重复性,因此我们把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学校、二级院系、教师分设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系统中,力求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优化效应。
  低层次目标系统是大学生个人目标系统。这一目标是明确性的,由大学生自主确立。已有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目标很多,个体的目标系统不仅包括业绩目标和掌握目标,同时也包括社会目标,他们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和认知加工策略。〔2〕业绩目标强调把自己的能力与他人比较,获得高的评价或避免低的评价;掌握目标强调能力的发展,对任务的完成和自己的进步。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业绩目标和掌握目标的不同是学生不同行为和成就的重要原因。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学校中的学习是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中间学生、同伴、家长和教师在相互影响。学生对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对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期望,即各种社会目标,如要得到父母、教师和同伴的赞许,对学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应当考虑在影响成就的因素中增加社会目标,所谓社会目标,就是学生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的期望,他包括社会赞许目标(得到父母、教师和同伴的赞许)、社会责任目标(不依赖、独立;准时完成任务;帮助别人等)、社会交往目标(与同伴交往;亲密的需求;从众等)〔3〕
  需要强调的是,目标管理强调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自我控制和具体目标及其可考核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目标管理式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操作性,强调有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
  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體现创新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4〕。大学中有高水平的教师,有完成了中等教育的学生,有接近科技前沿的教育内容,有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式。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前瞻性,课程体系完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教学环节要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培养。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知识不断问世,高科技交叉学科的合作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单一专业知识越来越被大军团合作所代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中要将终身学习的方法技能教授给学生,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及与人交流共处。
  第二,大学教师应该做到师德、师智、师能并重。高等学校的教师群体是大学的教育者,大学要传播高深专门学问,分析和批判现有的知识,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这些主要都依赖于教师,大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大学教师要拥有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高度专门化知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有专攻。教师的专业化知识要求教师要绝对忠于客观实现,坚持客观真理。教师作为专业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知己者和传播者,还要有较高的学术道德和栽培后学者的自我奉献精神。北京大学易杰雄教授2005年5月在中北大学作了《心灵的纯洁与科学思维的深刻》报告,他说:我考察过人类的科学史,发现那些科学思维特别深刻,有重大创新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创新巨匠几乎无一例外都具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深切关怀人类命运,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用感,都是一些心灵特别纯净的人。他们的人生向我们证明:只有心灵的纯洁才可能有科学思维的深刻,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的突破〔5〕
  第三,学生要德育、智育、体育并举。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群体是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群体。大学生要想学习好,首先要树立一个崇高的目标,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情操。有资料显示在专业学习中,学生的教育价值和专业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接受大学教师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还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很重要。学生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利用大学中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检验和验证实践真理,通过科学实验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独立思维和科学精神,锻炼动手能力。大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在加强体育锻炼,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评价
  建立畅通的创新教育反馈信息渠道。成果评价既是相互沟通的机会,同时也是自我控制和自我鼓励的手段。有效的创新教育需要畅通的反馈渠道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支持。信息反馈是把握创新教育过程中目标的设置、实施情况不断地反馈给目标设计和事实者,让参与者知识组织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贡献情况。在实际目标管理合作教育中,住处的反馈尤其重要,上、下级的纵向反馈有利于信息意见的沟通,从而,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控制,同一目标系统间教师、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反馈和评价,有利于相互间的协调一致;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住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在改进缺点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
  完善科学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一般地,企业管理中的评价体系是企业奖惩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系统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系统中高层次目标系统、中层次目标系统、低层次目标系统的评价来实现,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高层次目标系统对创新教育的评价重点是通过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评价,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中层次目标系统——大学、教师、管理人员对创新教育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总结创新教育的实际经验,为今后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积累经验;低层次目标系统——学生对创新教育体系的评价重点是自己的创新教育中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启示。大学通过制定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学生可以申报科研实践训练项目,对于在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和在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获得证书,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的学生记录创新实践学分。对于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实踐和受益。
  
  [参考文献]
  〔1〕郭宇,李明.研究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100.
  〔2〕郑克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9-141.
  〔3〕王文忠.学生的目标系统〔J〕.心理学科,1996,(4):207-210.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沈兴全.大学里的精彩报告〔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2-36.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意识形发展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的科学决策,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系统论和发展变化的观点,体现
对日本,基于不同的观察角度,你可以表达认可或厌恶,更可以表示赞赏或愤恨,大体与爱国与否无甚干系。但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理解并接受一个常识:国运沉浮,从来都是并且只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到2010年为止,中日之间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官方交往史长达1953年,发生实际接触的历史更为久远。期间两国共发生过五次国家间战争,总时间不逾百年。从战争发生的频率和时间来看,要低于欧洲大国。由日本点燃的“十五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