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本位性的高考一直束缚了我们的手脚,限定了我们的想象,规范了我们的思维,在对高中这一学习阶段的认识陷入了单行性定位,这三年成了一个跳板,而非桥梁,成了一块笨重的砖块,而非一个彩色的纽带,忽视了其过渡性的特质,缺少了为大学学习所进行的必要的思维、人格、知识的准备。
  面对这一现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给我们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明确了思想,确定了方向。这一形势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真正转型必然地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已倡导了很久,然而由于传统惯性,其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践,只是狠做了一些形式和表面的文章。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所以笔者此处要谈的是语文教学的“真正”转型问题。开篇我们提到文化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以及教育教学的国际接轨问题,这是我们对语文教学重新定位的重要契机。
  历来传统语文教学观点一直确立语文作为工具性基础课的地位,教学实践过程中致力于从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方面进行训练,这种观点和做法并没有错,而且很正确。但是,它适合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及特定教育教学阶段,就目前而言,其作用范围应该是学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因为作为母语,无论是听别人说,还是说给别人听,无论是读别人写的文章,还是写给别人读,都应该在这一阶段完成而且能够完成。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益成为开放的群体,影(电影)视(电视)、广(广播)电(电脑)等媒体使每一个人时时置身于信息流转的网络之中,而这种流转多以母语为载体;再加之现代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启蒙教育时段的普遍前移(许多家长从3、4岁就开始对子女进行诸如中国古典诗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内容的熏陶),诸般种种因素促使运用母语思维的成熟界点前移。
  一般这种成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成熟平台,虽则如此,尚未完全,还留有极大的可塑性、自塑性,从语文方面讲则是母语运用的成熟,现代心理学将这一成熟界定在16岁左右,大体正是初中教育教学的。讲到这里,或许会出现这样一个理解上误区: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可以不设,这不正是前翻学人曾经争论过的话题吗?
  当然不是,高中语文课的开设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再无庸置疑。只不过我们面临一个转型问题而已,然而也是既重要又严峻的一个问题。母语的成熟运用基本完成之后的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补充不足和巩固这一成熟的基础上向另一个方向的位移,那就是思维的、审美的、哲学的。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创新精神,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向大学教育过渡性的教育阶段。突出学生主体中的自我发展,以培养主体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解决主体的认识、思维问题是这一阶段的要务。当我们的视角发生这一转向时,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景不仅豁然开朗。
  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的要求,竭力追寻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此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谴词造句、谋局布篇中的知识性理性经验上。此时此地的他们经过九年的母语学习,随着自身的成长以及通过诸多媒体,对社会已有较多的接触,加之现代学校教育中众多课程的设置,都丰富了其思维内容,那么此时就可通过教师的必要诱导和匡正使其思维于已有平台趋于提升。
  谈到审美的,更让人嗟叹不已,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几乎难以嗅到其气息。有人说这一要求过高,其实素质教育的内涵,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都是向这一方向靠近,而且高中学生对此已经在自然而然的实践着,特别是现代高中生。他们在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自觉地寻求生活如何美,人生如何美,就是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这是高估)。
  他们此时此地的思想与感受最为敏锐,能深入到社会人生最细微的瑕疵中,我们往往也忽略了这一点,淡漠了这一点,甚而至于压抑了这一点。然而这正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他们通过否定或肯定现实存在,以其为自己的他者,努力创新,积极实践,提升认识与思维,这不也正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吗?他们在认识和思维中会有自我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其实都是主体审美心理的反映,我们为何要放弃这一亮点,进而放弃语文教育的审美层面!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教学,学生能够自然地得出优美的感受判断,而优美是作为审美范畴存在,那么我们如果从这一角度来阅读理解文章,会有意想不到的更高收获。从别理科夫的喜剧(此处的喜剧是作为审美范畴存在)形象来解读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从崇高(亦是作为审美范畴存在)的角度去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我们不能感悟出这一转型带给我们广阔天地: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认识,开拓了思维,陶冶了情操!这是审美的。
  虽然现在我们对应试教育模式的机械之教育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批驳,大张旗鼓的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其之于实践,两者却殊途同归。应试之机械教育无非亦是追求金榜得中的效果,此时此刻所实施的素质教育也脱不出谋得技艺,养家糊口的窠臼,它们都是现实政治经济功利要求的翻版,其教育本身则以点缀存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少了的是教育自身规律性的东西。
  世界上许多事可以从头再来,但对人的塑造却是单行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就处在这样一个无法重新开始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惟其重要也就马虎不得。
  面对教育基本价值的失落现实,以及由此造成的教师和学生双方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的萎顿,人格塑造的颓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现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的自由的“人”的培养任务大部分历史地落在了语文学科的肩膀之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使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型成为必然,也成为可能。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
期刊
摘要:教师应依照原著的构思和框架,仿照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等,注意读写迁移,提倡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对于初中学生乃至小学生,适当地进行仿写,不仅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有效的“捷径”。  关键词:仿写     初中语文课本几百篇课文,其中不少文本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情趣,能深深打动读者。在各个年级,每册课本中,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比比皆是。教材中说明文、议论文等篇目,也适宜这个年龄段的
期刊
生物实验课是传授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型,为此,必须在备课,上课等几方面,注重于技巧性,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节奏的适度性    实施素质教育,要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计划,不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留有相当多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节奏包括时间节奏、知识节奏,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删,更好地突出重、难点。电教学
期刊
中国绘画到清末时,画坛被文人正统画派所占据,出现了四个代表人物,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号称“四王”。“四王”的画风一味临摹仿古而不注重师法自然,讲究“构图气韵均有出处,一笔一墨皆有典故”。因此虽他们的画笔墨技巧达到了极至,但疏远于客观自然与现实生活,具贵族式的品位而不为大众所接受。  “五四”运动时期,以一批留学归国为主的青年画家掀起了一场绘画的革新运动,提出“革王画的命”的口号,“王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以平等的意识对待学生,以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带着“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激励学生发扬优点、长处,克服缺点、不足。让爱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时光总是这么匆匆,转眼间我接这个班两年了。回首两年的日日夜夜 ,既有甜蜜也有辛酸。但最开心的就  是看着学生们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案例背景    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班,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孩子,那是开学的第一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小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视,很多学校投资兴建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希望发挥其作用,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期刊
摘要:教育与诗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诗歌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内容。诗歌可做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诗歌在讲课中也能直接运用,用诗歌促进教育工作。  关键词语:诗歌 教育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最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教育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十年树木
期刊
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制订合适的复习计划;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系统起来是很重要的。  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可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结构,掌握解题规律,优化思想品质。而目前面临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这一特点,如果靠加班加点,打题海战术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剖析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