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球:帮助流浪者回家的热心“牛哥”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叫蔡艳球,粉丝们却喜欢叫他“牛哥”——他在虎牙直播平台开了个“牛哥追梦”的账号,专门帮助流落在外的流浪者回家。从2016年7月至今,他行走10多万公里,直播一万多小时,成功帮助71名流浪者“回家”。在第八届“中国公益节”评选活动中,“牛哥”蔡艳球荣获了2018年度“公益人物奖”,不仅央视《道德观察》对蔡艳球进行了人物专访,连美国、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外媒体也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转载报道,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痛失亲人,促使他关注街头流浪者


  蔡艳球1985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一个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大他8岁的哥哥。哥哥患有脑病,智力有缺陷,但蔡艳球与哥哥感情非常好。


蔡艳球(右一)与流浪者及家属

  1994年正月初三,爸爸妈妈带着蔡艳球和哥哥去十几里外的姥姥家走亲戚。蔡艳球和哥哥蹦蹦跳跳走在前头,经过一个热闹的集市时,哥哥突然被拥挤的人流淹没,转眼消失不见了。蔡艳球急得哇哇大哭,在人群中疯狂寻找。
  爸爸妈妈发动亲友四处寻找,找了整整3天3夜,最终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哥哥。亲戚们用三轮车把哥哥运回家,令人痛心的是,哥哥当天就去世了,蔡艳球伤心欲绝。
  2009年3月,24岁的蔡艳球和本村姑娘沈琴结婚。婚后,两个女儿相继出生。2013年9月,蔡艳球离开村子到广东打工,先是在湛江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后又在广州一家快递公司做快递员。
  2015年冬的一天,蔡艳球在送快递途中看到有个流浪汉与哥哥非常相像,他立即停下车,给流浪汉买了面包、火腿肠和瓶装水等食物,然后又联系救助站把流浪汉接走了。当晚,蔡艳球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他想,如果哥哥走失后遇到好心人帮一把,也不会在荒郊野外被活活冻死、饿死。想到此,蔡艳球决定以后要多多关注流浪者,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
  2016年春节回家,蔡艳球向妻子沈琴提出“救助流浪者回家”的想法,妻子起初不同意,说那是国家和政府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管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了。见妻子不理解,蔡艳球便声泪俱下地向沈琴讲述了哥哥当年因走丢致死的事。听了蔡艳球的流泪讲述,沈琴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点头同意了丈夫的请求。

“牛哥追梦”:用直播帮助流浪者“回家”


  2016年7月,蔡艳球辞掉快递员工作,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从江西出发向湖北方向行驶,边做小商品生意边救助流浪者,晚上就住在面包车里。
  一个做直播的朋友建议蔡艳球:“你可以在直播平台注册账号开直播。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帮助到更多的流浪者,但如果通过网络直播,将流浪者的影像以及相关文字信息,传递给全国各地无数看直播的网友们,通过大家的力量就可以更快、更多地帮助流浪者。”蔡艳球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于是马上在虎牙直播平台注册了“牛哥追梦”的直播账号,意为“用牛一样的倔脾气,追逐帮助流浪者回家的团圆梦”。
  蔡艳球每天上午10点准时打开直播平台,开始长达一天约10个小时的直播,镜头会忠实记录他寻找、接近、帮助流浪者的全过程。直播镜头下的流浪汉都惊人地相似:衣衫褴褛,佝偻着身子,手上拎着脏兮兮的蛇皮口袋,头发又长又乱,神情惊恐。蔡艳球既像一个心思缜密的侦探,又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和蔼可亲地与每个流浪者交谈,听口音分辨他们家乡所在地,拿笔让他们写下名字和家庭情况,并观察他们生活中的蛛丝马迹,然后再查找当地派出所、村委会等部门的联系电话,搜索网上的寻人信息,直至找到流浪者的家人或亲友。
  蔡艳球直播后救助的第一位流浪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取得成功的。那位流浪者住在一个垃圾山上,满脸污垢,身上的棉袄脏得乌黑油亮。无论蔡艳球怎么问他,他呜呜噜噜就是说不出话,更写不出字。蔡艳球没有轻易放弃,他在流浪者身上找到两本书,一本书的内页上歪歪扭扭地写有“天台县、赤山村”等字样,于是猜测流浪者可能来自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山村。蔡艳球当即拨通了天台县赤山村委会的电话,并给村支书发去了流浪者的影像视频。村支书立即认出那名流浪者正是他们村因精神出问题走失20多年的“丁老师”。
  来自天南地北的粉丝们也成了蔡艳球的好帮手,他们通过弹幕或QQ群为蔡艳球提供各种信息。当蔡艳球得到一个特别模糊的地址时,当地的粉丝会主动帮忙寻找线索。许多流浪者就是通过粉丝们的帮助才找到了家人。比如重庆市石柱县的刘学才,整整走失了19年,蔡艳球在贵州直播时发现了他。经过耐心询问,精神恍惚的刘学才歪歪扭扭写下了“石做县”3个字,可蔡艳球查遍了中国地图也没找到“石做县”。后来,一个粉丝说有可能是他们的邻县“石柱县”。随后,在这名热心粉丝的帮助下,蔡艳球辗转找到了刘学才的姐姐刘学福。刘学福来接弟弟时,见了蔡艳球就要下跪,说她80岁的老母亲想儿子都哭瞎了眼睛。


蔡艳球为流浪者理发

  在送流浪者回家的过程中,蔡艳球也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位流浪了20多年的“桥哥”( 因蔡艳球在桥墩下发现了他,故称他“桥哥”),当蔡艳球将他送回家时,才知道他的妻子早已改嫁,不愿再与他有瓜葛。而“桥哥”的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对认亲也不积极,亲戚更是对疯疯癫癫的“桥哥”有意躲避。最后,蔡艳球多次打电话给“桥哥”的儿子儿媳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把“桥哥”流浪在外的视频发给他们看。看到父亲在流浪中受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罪,“桥哥”的儿子在电话里失声痛哭,第二天就返回老家,把父亲接到了他打工的城市,并送进精神病院进行医治。如今,“桥哥”的儿子打电话告诉蔡艳球,父亲的病情已大有好转,并感谢蔡艳球让他们父子团聚,享受天伦。

坚持下去,将“牛哥追梦”进行到底


  由于大量时间都花在做直播上,蔡艳球的小商品生意很不景气,后来干脆停掉了生意,专心寻找、救助流浪者。这样一来,蔡艳球不但往家里拿不回一分钱,还要从家里往外拿钱倒贴。
  那么,通过直播救助流浪汉,需要花哪些钱呢?蔡艳球说,每次寻找到一个流浪者,他都要先给流浪者买些吃的、喝的,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在流浪者家人来接其回家的前一晚,蔡艳球还要带他们理发、洗澡,为的是让他们的家人在见到亲人时心里好受一些。后来,为了节省开支,蔡艳球就自己烧水给流浪者洗澡,亲自操剪刀给流浪者理发,自己动手做饭给流浪者吃。
  看到蔡艳球不但不挣钱还往外搭钱,妻子对他有了意见,夫妻俩闹起了矛盾,一度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就在这时,一位被蔡艳球救助过的流浪者的父亲千里迢迢登门致谢来了。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进门便给蔡艳球跪下了,口中不住地直呼蔡艳球为“恩人”。送走老人,刚才还怒气满面的妻子看蔡艳球的眼神都变了,她第一次觉得身高仅一米六几的丈夫是那么高大。从那以后,妻子再也不阻拦蔡艳球做直播了,还为丈夫感到自豪。
  虽然来自妻子的阻力消失了,但蔡艳球依然感到做直播举步维艰。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有的网友骂他“打着公益的幌子骗钱”,可事实上他直播第一个月收到的打赏仅3元8角钱,第二个月的打赏收入也不足100元,即便是拥有了近50万粉丝的现在,他的直播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按说,拥有近50万粉丝,蔡艳球的直播收入应当很“可观”才是,可他从不诱导粉丝打赏,比如在给流浪汉买饭、买衣服的时候他从来不说“老铁来报销一下”之类的话。而且,除了直播间粉丝送的礼物,蔡艳球也很少接受其他馈赠。有很多流浪者亲属递上红包以示感谢,他都婉言谢绝。有粉丝想给他众筹换一辆好点的车,他也拒绝了,而是自己贷款买了一辆二手桑塔纳轿车。
  二手桑塔纳常常闹“罢工”,经常把蔡艳球抛在荒郊野外,为此他还曾遇到过一次危险。当时,车子抛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路上,半夜有两个歹徒砸开了车窗试图抢劫,但翻遍了他的车子和衣服也没找到几个钱,最后怏怏离去。还有来自身份和生活上的尴尬——蔡艳球既不是公职人员,也不是志愿者,在查找、联系流浪者家人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和麻烦。生活上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尽管妻子从阻拦到支持他的公益行为,但家里有老人要吃饭,有两个孩子要上学,而他不但拿不回来钱,还一直倒贴钱。
  为了节省开支,蔡艳球每天寻找流浪者到晚上八九点钟后,就把车停在路边,邻近找个公园或干脆找棵大树在树下搭帐篷睡觉,从不舍得花钱住旅馆。最难受的是夏天,在外面搭帐篷睡觉,会被蚊子“嗡嗡”的叫声骚扰,还会被蚊虫叮咬。夏天酷热,车子里更闷热难耐,为了省油钱,他很少开空调。如果感觉太热,他就洗把脸。想洗头洗澡时,就找人少的野外用毛巾擦擦身。蔡艳球说:“身上受点苦、受点累都不算什么。当我找到一个流浪者并把他送回家时,我就觉得我所受的苦和累中散发着一丝甜甜的味道。”最让蔡艳球欣慰的是,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都非常崇拜爸爸,经常向同学讲述爸爸救助流浪者的故事,以有这样的爸爸为荣,还以爸爸为榜样,热心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
  从2016年7月开始,蔡艳球从江西出发,途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重庆、贵州等十几个省市,总行程达10万公里,直播时长1万小时,已成功救助71名流浪者,另有上百名流浪者被他劝到救助站得到救助。蔡艳球的热心与坚持,不仅温暖了国人,也将正能量传递给了世界。
  2019年1月14日,以“公益创造美好”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在北京举行,蔡艳球获得“2018年度公益人物奖”。2019年2月27日,蔡艳球还受邀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高峰论坛暨网络直播年度盛典,并荣获中国网络直播行业“2018年度阳光主播奖”。2019年5月17日,央视《道德观察》栏目记者对蔡艳球进行了人物专访。美国、越南、尼日利亚和巴西等国外媒体也被蔡艳球的爱心所触动,纷纷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转载报道,还称赞蔡艳球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蔡艷球就像一个独行侠,沿途寻找着一个个被抛弃或遗忘的灵魂。他一直走,一直走,走了4年,从未停歇。他说:“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要坚持走下去,直到街上再也看不到一个流浪者为止。”
其他文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区英雄》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吴卉  报道志愿者故事,最终自己成为志愿者;拍摄公益节目,最终自己发起组织公益基金……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践行者,17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吴卉,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超过1.8万小时。她制作的全国首档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大型真人秀《社区英雄》感动了亿万观众,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普及。她说:“我愿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期刊
8年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吴敏秋教授因原发性肝癌,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师生和吴敏秋的老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很快便为他筹集到52万多元手术费。面对一份份爱心,吴敏秋给每一个献爱心的人写下了一张欠条。如今8年过去了,56岁的他终于还完了“欠款”。  2009年的12月17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书摆在吴敏秋的面前,但他坚持完成了学期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才和家人说明了病情。当时,吴敏秋担任班主
期刊
武强在进行锻铜浮雕创作  金属浮雕技艺,是以紫铜、黄铜、铝板、金箔等有色金属为基础材质,经过绘画、拓印、描刻、摩压、塑形、上色、裁剪、拼接等技术处理,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赋予金属新的生命和活力,塑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看作是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吉林松原市民间艺术家、松原市金属浮雕传承人武强,以铁锤为笔,铜板为纸,打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铜质浮雕作品。  “锻铜浮雕,又
期刊
李旭朝和徐兆莹幸福照  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值得铭记的不只是前方屹立的身影,还有平凡生活中无数年轻人的小情大爱。当爱情遇上疫情,许许多多恋人取消婚礼,奔赴抗击新冠疫情前线,他们用积攒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思念,默默地坚守岗位,村口旁、病房里、夜幕下,一个个感人的身影,都在用强烈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谱写着最美的爱情故事……因为相爱 甘愿守护  李旭朝和徐兆莹同为成都市供电公司职工,在公司举办的一次演讲比赛
期刊
国外一项涉及2000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从40多岁就明显感觉健康在走下坡路,其中超过四成受访者后悔没能更早地关心身体状况。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身体好、抵抗力强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表示,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尽早改善健康,可延缓衰老。 40多岁开始感受到衰老  这项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37~40岁身体开始出现健康问题。通常,人们
期刊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对  1944年3月,中国全民族抗战进入后期,胜利的大势已趋明朗。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后,在延安的毛泽东颇为赞赏,并告诫全党说:全党同志对于因为骄傲而引发的错误,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
期刊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6位大师之一。其女董一沙回忆了父亲对油画《开国大典》的民族化尝试。  1946年,父亲和母亲完成了在莫高窟3年艰苦的临摹和研究工作后,带着两个在沙漠生活中孕育的儿子沙贝和沙雷回到内地。徐悲鸿先生对这个并非北平艺专出身,而是受教于法国归来的林风眠和常书鸿门下,并在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专学习过的青年
期刊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已经50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能拍摄到东方红一号卫星经过中国上空的照片,这些照片所承载的,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又历久弥新的故事。集中科
期刊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布田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这里,曾经军旗招展,是朱德的整军之所,也是“八一”南昌起义后的首庆之地;这里,曾经血染大地,107名革命干部和群众在这里英勇牺牲。72岁的黎金山老人,正是当年牺牲的英烈后人。  翻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红色的军旗仿佛仍在烽烟弥漫中猎猎飞舞……红军来村里休整,村民拆木门搭浮桥  1928年7月24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朱德,奉命率红第二十八团、二
期刊
在最初被恋人吸引时,可能并不清楚,恋人哪些可以称得上是缺点;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即使恋人有一些缺点,看起来也可爱而无伤大雅。  但是,随着热恋期过后,则开始变得介意恋人的缺点。哪些情况下特别介意恋人的缺点?  面临婚恋抉择。当走到确立恋爱关系、谈婚论嫁等人生关键节点时,就会对恋人进行重新评估;由于恋人的特质会影响决策,因而也就对恋人的缺点变得特别介意。  涉及底线原则。每个人都有不能忍耐的底线原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