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英语;走班制;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26—01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走班制”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并且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这也同样引起了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下,全国都将进行高考综合改革,也就是说实施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统考,再从其他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作为考试的成绩,因此很多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也都认为今后高中也将实行“走班制”教学。教师实行“走班制”作文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就是极大的挑战。接下来笔者简述走班制教学法以及其运用在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意义,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一、简述“走班制”教学法及其运用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走班制”主要指的是学科教室以及教师的固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兴趣去自身发展层次的班级上课。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不同,考试与作业的难度也不同。它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一,部分学科的教师挂牌上课,学生也可以进行流动听课;其二,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讲座式的断线课程实行的是大班制度,研究性的课程主要是小班制为主。通过组合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其三,以兴趣为主的走班形式。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且教师与教室是不固定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能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去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走班制”方式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走班制”作文教学策略
1. 学生走班学习,教师理念先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以学生获得知识为目标,而是应该以教师与学生二者共同获得多少知识作为终极目标。在“走班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班级,且他们原本就来自不同的班级,他们由原来的班级走到现在的班级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且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教学能力、人格去吸引学生。教师的个性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教师个性影响力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
2. 重视课堂写作,即时进行评价。作文的实践性很强,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实施“走班制”写作教学策略,这就意味着学生并没有固定的班级,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教师的反馈存在滞后性。但是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下,课堂写作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环节。英语作文表达的内容比较简单,且篇幅較短,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写作,再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比如说教师让学生以“Reading Books”为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写作。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The children sh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by reading more books,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sense the great joy of reading. ”教师应该抽查学生的作业,并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语法、表达方式、用词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
2. 写作内容个性,具有时代特色。个性表达表现了学生的真我,情感也是文章的活水源头,学生只有在热情的状态下才能写出鲜活的文章。在“走班制”的背景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个性表达。高考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无病呻吟,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也不高。只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才能在表达时无所顾忌,并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写出的作文交织着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才能称之为一篇优秀的作文。比如说在写关于“Offer the Seat to Others(让座)”的文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让座的正确看法,且发表自己的建议。在“走班制”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英语作文,多了解时事热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事件的思考,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在“走班制”模式下自身的写作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进一步深化了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走班制英语写作教学有效途径探析 》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549)
编辑:赵玉梅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26—01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走班制”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并且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这也同样引起了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下,全国都将进行高考综合改革,也就是说实施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统考,再从其他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作为考试的成绩,因此很多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也都认为今后高中也将实行“走班制”教学。教师实行“走班制”作文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就是极大的挑战。接下来笔者简述走班制教学法以及其运用在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意义,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一、简述“走班制”教学法及其运用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走班制”主要指的是学科教室以及教师的固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兴趣去自身发展层次的班级上课。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不同,考试与作业的难度也不同。它包含了几层含义,其一,部分学科的教师挂牌上课,学生也可以进行流动听课;其二,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讲座式的断线课程实行的是大班制度,研究性的课程主要是小班制为主。通过组合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其三,以兴趣为主的走班形式。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且教师与教室是不固定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能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去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走班制”方式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走班制”作文教学策略
1. 学生走班学习,教师理念先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以学生获得知识为目标,而是应该以教师与学生二者共同获得多少知识作为终极目标。在“走班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班级,且他们原本就来自不同的班级,他们由原来的班级走到现在的班级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且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教学能力、人格去吸引学生。教师的个性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教师个性影响力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
2. 重视课堂写作,即时进行评价。作文的实践性很强,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实施“走班制”写作教学策略,这就意味着学生并没有固定的班级,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教师的反馈存在滞后性。但是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下,课堂写作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环节。英语作文表达的内容比较简单,且篇幅較短,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写作,再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比如说教师让学生以“Reading Books”为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写作。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The children sh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by reading more books,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sense the great joy of reading. ”教师应该抽查学生的作业,并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语法、表达方式、用词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
2. 写作内容个性,具有时代特色。个性表达表现了学生的真我,情感也是文章的活水源头,学生只有在热情的状态下才能写出鲜活的文章。在“走班制”的背景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个性表达。高考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无病呻吟,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也不高。只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才能在表达时无所顾忌,并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写出的作文交织着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才能称之为一篇优秀的作文。比如说在写关于“Offer the Seat to Others(让座)”的文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让座的正确看法,且发表自己的建议。在“走班制”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英语作文,多了解时事热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事件的思考,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在“走班制”模式下自身的写作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进一步深化了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走班制英语写作教学有效途径探析 》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549)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