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研究

来源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从课程建设层面研究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创新以课程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高职院校;课程育人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创新育人思路,使爱国主义教育对接时代所趋、社会所需、学生所期。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开展了广泛调研,多渠道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并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学生有效答卷228份。通过准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从图1可以看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占比为61.4%,认为社会教育或家庭教育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分别占20.61%和17.98%。可以看出,学生更加期待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由图2可知,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的占86.84%,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0.09%,认为没有意义或作用不大的占3.07%。说明大多数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希望在学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类型


  图3数据显示:多数学生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占96.49%。但认为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分别为57.89%、25%和27.63%。说明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有待提升。
  (四)课程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4数据显示:59.21%的学生认为当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枯燥,缺乏时代特色;56.58%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的问题;42.54%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少整体的教学设计;37.72%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脱节;还有36.84%的学生认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太少;24.12%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未在考核评价中体现。
  (五)建议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


  根据图5可知,学生期待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占73.68%)、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占62.28%)、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占57.89%)、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5.26%)纳入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此外,对高职院校在课程育人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还包括转变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提升非思政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丰富课程教学中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欣赏、军事理论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欣赏、军事理论课程意识形态属性较强,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教学中,要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确定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各环节,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有机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
  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确定各门课程承担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和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各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同内容,划分教学模块,串联教学单元,使课程体系更为系统,课程育人功能更为凸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要合理利用这些素材,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该课程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强化文化认同、传承文化基因、培树家国情怀、践行爱国之行”4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即在不同模块内部通过各异的知识系统,有所侧重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不同模块之间又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由认知、认同到热爱进而做到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自觉践行爱国行为。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让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深化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与祖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在4个模块中分别设置实践活动,不拘泥于课堂,主动把教学场域拓展到校园生活中,回应学生对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性的期待。例如,通过举行校园活动“我们的节日”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实现共情共鸣。   (二)文学欣赏课程
  文学欣赏课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其中可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众多,适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涵育人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磨砺爱国行动。该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技能,促进学生实现“爱国离我很远—爱国在我身边—内化自觉行动”的思想转变和提升。课程设计分为“民族团结之本、家国稳固之美、传统文化之根、深情告白之行”4个模块。以“家国稳固之美”模块为例,该模块选取了红色文学群像《林海雪原》《荷花淀》《红岩》《可爱的中国》《我爱这土地》,运用经典的文学人物和诗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述抗战英雄故事、抗美援朝故事和抗击疫情故事及寻找老兵等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業之中,努力报效祖国。
  (三)军事理论课程
  军事理论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激发从军报国志向。课程设计分为“纵览古今国防、思想决定行动、国家安全形势、先进装备战争”4个模块。通过对比、观影、探讨等形式,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穿插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我不懂国防—我了解国防—我爱国防—我爱国家”的转变。例如,“思想决定行动”模块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军事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对应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统治阶层和不同外部环境的分析,结合不同阶层、不同军事思想给国防建设和国家命运带来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党和军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Z】.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
  [3]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立项的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研究”,项目编号为SZ201087,本项目负责人为张静,项目组成员为马丹阳、胡美娜、贾若琛。
  (作者简介:张静,河北地质职工大学高级讲师;马丹阳,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助教;胡美娜,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助教;贾若琛,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助教)
其他文献
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与监督工作主要应包括武器装备安全性属性(即武器装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保证安全运行、操作和使用的固有属性)实现、武器装备制造试验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武器装备安全性信息的管理与监督。具体的工作项目和工作内容有:设计阶段安全性管理与控制、分析与评估、验证与评价的监督;生产试验过程的安全制度和现场检查、试验过程安全性项目的检验、武器装备出厂包装防护检查、武器装备使用安全
当前陆军装备发展建设的关健:一是坚持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抓好顶层设计,构建新型武器装备体系;二是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抓好改造组合,积极拓展机械化武器装备系统功能;三是坚持以综合集成为基本方法,抓好一体化融合,大力提升武器装备整体效能。以下就陆军装备建设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坚持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抓好顶层设计,构建新型武器装备体系  目前,我军建设正处在由机械化装备向信息化装备过渡
目的:重点从实验室指标方面探讨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对气阴两虚型肺癌的治疗改善效果。方法:查阅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70例分成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与观察组(西医治疗+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每组35例,观察期2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症状改善效果,肝肾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PLR)、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
目的:通过筛选和优化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心痛宁胶囊的质量。方法:以《药典》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根据制剂特点及检测过程中图谱情况,对检测方法进行修改,通过系统性试验和专属性试验,建立心痛宁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按照测定法计算供试品中含量及总含量,确定了试验设计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结论:利用本试验确定的色谱法,能够准确迅速地把多种皂苷进行分离、检测,充分体现出了本试验方法快速,简便、明显减少试验误差的优点,本试验在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两项指标上均优于薄层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