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商机:不打无准备之仗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入门方法论(3)
  开发商机不是隔墙抛砖式的撞大运,而是需要仔细的准备和熟练的技巧。
  市场营销教育及培训专家,具有多年一线营销工作经验,曾连续3年荣膺TOP sales,历任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业务经理、知名软件公司市场总监、知名上市软件企业高级营销讲师等职位,长期专注于销售流程和策略规划、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和销售人才队伍建设。
  小孟和小赵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时进入一家软件公司的新销售。和其他大学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对于工作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他们的工作都是从找商机开始。最初的两三个礼拜,他们两个的成果都差不多,每天打上几十个电话,两个礼拜下来,获得见面的机会却只有一两个。但是很快,差距就慢慢拉开了。小孟每天打电话的次数变少,但是每则通话的时间变长。几个月后,小孟开始每周都要有三天不用打电话找商机了,而是去拜访客户或者跟顾问一起给客户出方案,而且落单的频率也高出小赵很多。又过了将近一年,小孟几乎很少打陌生电话了,却总是不断的有新商机。小赵很奇怪,小孟的商机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这种差距在销售(包括老销售)中非常常见。有很多人开发商机的过程就好像骑着马向城堡里扔自己的产品介绍,希望他的介绍正好能砸在某个正在花园里散步的人头上,这个人看到介绍之后大为震惊,然后立刻将他迎进城堡,签订购买合同。这种情况当然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但一定是小概率事件。
  那么,那些非常成功的销售人员是如何开发商机的呢?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不打无准备之仗”。开发商机和打仗一样,一定要做好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许多公司都会给销售人员一个企业名录,甚至是潜在客户名单。有一些销售人员拿到这个名单就雄心勃勃地捧起电话开始“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长长的名单打完,自己口干舌燥却没有“击中”几个客户。
  那么,怎么做才对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好的电话销售要通过提问,引导客户说话才能成功。但是到底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呢?
  有一次,有个销售财务软件的学员跟我模拟他如何打电话给一位财务总监的情景。电话接通了,他跟财务总监说:“我想跟您聊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客户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去跟IT主管聊聊。”
  销售人员不甘心,继续说:“那我跟您谈谈人员能力提升的问题。”
  客户回答:“这个问题你去找人力资源部。”然后客户就挂电话了。
  其实,这个客户属于耐心比较好的了,一般的客户可能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挂电话了。那么,怎么才能引发别人的兴趣呢?首先销售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人使用或者能够带来哪些利益。比如说一个卖保险的销售人员,他就需要知道自己公司的寿险、健康险、养老保障险等都会在什么情况下给客户带来利益。
  经常有保险的销售人员打电话给我,张口就跟我说“我想跟您介绍一下我们最近推出的保险理财产品……”可是,对于我来讲,我为什么要花费时间来听你介绍你的产品呢?后来,恰巧赶上北京“7·21暴雨”之后,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打电话给我,她问我:“现在自然灾害这么频繁,您有没有考虑过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和突发情况呢?”这个销售人员的问题非常好地引起了我的反思,因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比较容易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水火无情。而保险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客户对这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保障和补偿。这个销售人员很好地抓住了她的产品特性和客户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客户的兴趣。于是,我从这个销售人员这里购买了我人生的第一份保险。而且我对她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后来还推荐了好几个我的朋友从她那里购买了保险。
  其次,要求我们在研究自己的产品在什么情况下被人使用之后,还要了解不同的人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有什么区别。也就是不同的人都面临哪些不同的而且又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销售总监普遍比较关心的是业绩达成、客户资源流失、销售人员管理等问题,财务总监普遍比较关心的是库存资金占用、资金使用成本、费用管控等问题。在我们给客户打电话之前,应当至少掌握三条这个类型的客户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抛出这些问题激发客户的兴趣。
  比如刚才那个销售人员打电话给客户的时候可以问:“请问您对公司现在的库存资金占用率满意么?”事实上,98%的财务主管对库存资金占用率都不满意,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引发客户的共鸣。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销售电话。那天正好股票大跌,公司里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当天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他说:“您好,我是中环投资的某某,今天大盘探底,您的仓位控制得怎么样了?”这个电话可以说非常成功。因为当股票大跌的时候,很多股民都在为“满仓”烦恼,为自己被套牢了而忧虑,他抛出的这个问题立刻引起我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将你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关注点建立联系,激发客户的兴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一些工具帮助我们敲开客户的门。这个工具就是“成功故事”。
  有时候客户对我们没有信赖感,所以不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问题或者期望。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些问题或者期望放到第三方身上,就会显得非常容易被接受。
  比如说有一位客户管理系统的销售人员,他知道他的客户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客户资源管理得一团糟,销售人员离职之后经常把客户带跑。所以他跟客户沟通的时候经常说:“某某公司的销售总监王总,他手下的销售人员流动性非常强,经常出现销售人员离职了,将客户信息全部带走的情况。王总为此非常苦恼。您想听听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么?”这样,客户不需要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也可以听听这位销售人员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给这个销售人员一次上门拜访的机会。如果销售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实引起了客户的兴趣,就可以给后续的沟通奠定很好的基础。   成功故事另一个很好的应用就是在利用邮件进行商机开发中。因为邮件不像电话沟通一样具有互动性,所以定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展现我们能够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这时候就要求我们的成功故事编写得一定要针对性强,并且要重点突出,有条理。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成功故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针对性谈话 :成功故事的行业和对应的职位最好要与你的目标客户相似,同时他们的目标也应该与你的目标客户一致。
  当前形势(问题):成功故事的主人公不能达到目标状态的原因或者是障碍是什么。
  能力(需求):他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实现目标。
  陈述利益、效果: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他们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以下就是一个成功故事的例子:
  我最近在配合一家软件公司的营销副总裁工作,他想提升销售人员单产和成交率。因为当时公司的业务机会增加,销售人员面临新的销售机会时往往没有合理的销售工具和方法,因此,提高成单率和销售单产比较困难。他说,他需要一种方法,让销售人员拿到商机之后,能按照相对标准的流程、使用合理的销售工具,进行专业的准备和拜访,并能有效地评估每次行动的效果。我和他一起建立了这样的一套流程和工具,过去的12个月里,销售人员单产从20万元提高到了25万元,成交率从12%提高到了23%,团队士气高涨,大家都有信心完成任务,还因为学习到销售方法对公司充满感激。
  像这样非常具体的,有量化指标,有问题分析的案例才能够称为一个好的成功故事。销售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一些成功故事作为激发客户兴趣的有效武器。
  你来我往,共同成长
  许多销售人员都会面临一个特别痛苦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是通过电话、邮件还是陌生拜访,挖掘商机的效率和准确度都很低。每个销售人员都分身乏术,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学会有效地利用人际资源,通过他人转介绍的方式,提高开发商机的效率。
  很多销售人员会说,我在这个行业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哪有那么多人可以给我转介绍呢?其实人际网络都是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只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就可以建立起丰富的转介绍网络。
  转介绍第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老客户转介绍。很多在一个行业经营多年的老销售在开发新商机方面都没有什么压力,就是因为他们积累的很多的老客户关系网,这张网经常能够捕捉到新鲜的商机。那么新销售还没有建立这样的资源时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每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不仅仅要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签约的机会,也要当成一个建立关系网的机会。因为有时候客户没有购买你的产品不一定是拒绝你,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暂时真地不需要。当你意识到这个客户对你印象还不错的时候,你就可以提出请他帮忙介绍客户的请求。
  有很多销售人员都觉得跟客户提出这样的请求很难为情。其实这个顾虑大可不必。因为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欲望,同时也有跟人分享的欲望。如果他觉得你很好,他其实会非常乐意将你推荐给其他人,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眼光,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帮助别人的愿望。所以,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在一个行业做了两年之后还需要去通过陌生拜访找商机,那就说明他其实是个不成功的销售人员,因为他没有和自己的客户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也没有真正赢得客户的信任。
  转介绍另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非竞争的销售人员转介绍。销售人员其实是一个很开放的群体。大多数的销售人员都很开朗并且乐于助人。当目标客户群一致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渠道网,成倍地增加拜访客户的数量。
  比如卖软件的销售人员和卖硬件设备的销售人员就可以形成联盟,一般来说客户要上信息系统的时候会同时需要硬件和软件,这两个销售人员通过信息共享和互相合作,往往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比如卖保险的和卖安利的,他们都有上门推销的特性。而且他们都锁定了对生活质量有比较高要求的目标客户群。这样每次卖保险的人拜访一个新客户之后都可以顺便将卖安利的同行的名片留给客户,跟客户说:“这是我的一个卖安利的朋友,他人很好,也很讲信用,如果你需要安利产品,可以找他。”同样的,安利的销售人员也可以这样做。这样,两个人的拜访效率就都提高了一倍。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了商机的一些技巧。其实挖掘商机的本质就是激发客户的兴趣,争取一个跟客户见面进行深入沟通的机会。那么,在下一次的专栏中,我会跟大家进一步探讨如何开展一次客户拜访。
  (编辑:袁航 market@vip.sina.com)
  《大客户销售:能力测试与成长》上市
  大客户销售的10大关键素质和5大关键技能,你修炼的怎样了?脱胎于本刊连载的“销售入门”专栏(2011.1期——2012.6期),重新升级磨砺,孙路弘老师新著《大客户销售:能力测试与成长》已全新上市。110道实战测试题还原真实销售场景,翔实讲解指导和细致训练方法让你稳步提升大客户销售实力水平。
  非常具体的、有量化指标以及问题分析的案例,才能够称为一个好的成功故事。
其他文献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自己能要什么。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营销人成长故事,而是一个行走在都市农村边缘青年人的心路历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生即营销,营销即人生。各行各业的每个社会人都在向周边的人营销自己的思想、理念、观点、知识、技术、能力、素养、为人、处事等。  我是一名教育从业人员,三尺讲台,十年坚守,深刻领会了教学
期刊
女业务员的感情生活的确很“浮云”,希望女业务员们能以此文为戒,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昨天做梦梦到了王萍,梦里我狠狠地揍了她一顿。之前就和同学说过,如果能找到王萍,见她第一面就得狠狠地扇她几巴掌。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她借我3000块钱后失踪了,而是为她自己一步步走入深渊感到惋惜。如此一个善良的女孩,如此一名优秀的女业务员,就这么沦落了。在为王萍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女业务员艰辛的感情生活
期刊
曾经我也是穿着时尚的美女,现在我只是一个剪草浇花的;曾经我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杜拉拉”,现在我只是个剪草浇花的……我什么时候才能走自己的路?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寒窗苦读十几载考到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学英语专业。在省城读大学的四年,我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同样也看到了大城市里的激烈竞争,但这让争强好胜的我对大城市的生活更加向往。  毕业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想留在省城工作。我自己找了一份化妆品销
期刊
不要以为抓得越紧爱得越深。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人生要靠自己一点点地悟,父母做得再多,也不能代替子女活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只有放手,孩子们才能飞得更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龙成风,特别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把孩子拉扯成人是个浩大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父母们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他们习惯为孩子们设计好未来,比如读哪个学校、上哪个补习班,甚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  如果有一天,子女们突
期刊
不妨把自己的梦想想象成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你和你的父母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记住,在关于你的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职场新人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职业生涯的三个基本命题:我是什么、我要什么、我凭什么。在探寻和解决这些命题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会扑面而来,如伴侣、婚姻、家庭……现实中很多人的职业规划与父母的预期有冲突,结果导致双方都很受伤的双输困局。  作为深陷家庭双输困局中的当事人,我们该
期刊
第一份工作虽然没有赚到钱,却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成就了一幅厚脸皮,认识了不同行业的不同人,抛弃了学校的教条主义,抛弃了清高。社会没那么复杂,撒狗血式地去努力,然后就会到收获的季节。  我读大二的时候,学校一个热血青年准备创办一份免费直投杂志,专门面向学校当地近10万的大学生。杂志的内容以软硬广告为主,印刷和人员工资也全靠广告赞助。  我的一位舍友是校报主编,所以在杂志招兵买马的时候,她马上被
期刊
一个人的行为当中,懒惰和消极的表现大都容易得到别人的指责,自己也难免心有不安;勤快和积极的表现大都容易得到别人的称赞,自己也会心安理得。然而在实践中,勤快与懒惰、积极与消极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黑白分明,之间常常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因为,一个人的惰性,也可以以积极的面目表现出来。  一个学生读完了本科想继续考研深造,这当然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可如果他本就不是做学问的材料,那么考研深造就不过是一种“积极的
期刊
前不久,我在杭州讲公开课,一位食品公司销售经理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企业做大了,公司要求渠道下沉,设立县级市场代理。但我们之前开发的老客户都是以地级市为主,他的经营范围包含了我们需要开发的地区。  虽然老客户也在这些县级市场铺货,产品也在销售,但销量非常有限。现在我们要去这些县级市场开发新客户,培养新的县级经销商,在和老客户的沟通中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老客户不肯放弃该区域,我们也想过很
期刊
STP理论并不仅仅可以用来指导企业市场部的工作,它还是开发市场、提升销量的利器。  “怎么卖不动啊?”  “怎么卖不动啊?”笔者刚出道做洗衣粉时,这句梦话被整个销售团队听到,早餐时间被笑传了个遍。  带着这个压力,在老业务的点拨下,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每小时争分夺秒,连续三个月成为这个全球500强企业的业绩冠军,鲜花和掌声太强了,竟盖住了我伤痛的呻吟声,真是销量治百病啊!  那时,老
期刊
不对书负责,不对老师负责,只对自己负责,你会联结自己的经验,会加工日后的应用,也能在现实中应用,这是高级学习者的特征。你的能力增长比其他人快得多,所以你的职场发展路径也更宽广。  把一本书的片段知识联系自己的经验,拆解出自己的案例,加工出自己的应用,从而提升相应的能力——你自己阅读一本书,能做到这样把图书内容拆为己用吗?  这需要你具备一些技能,你自己要兼具学习者和拆书家的角色——做自己的拆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