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夜半歌声》的对比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的许多著名恐怖电影传入我国,马徐维邦作为当时新华影片公司的导演,运用恐怖片的表现手段来为更有意义的内容服务,反映社会、现实,从而来启迪观众,于是他编写出了《夜半歌声》,并担任导演拍成电影。上世纪九十年代,全世界的电影圈内掀起了一股重拍历史影片,其中在中国的众多影片中,最属香港导演于仁泰对三十年代《夜半歌声》的重拍。2003年又由美国的乔·舒马赫执导,在英国音乐作曲家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蓝本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于2004年在美国首演。本文对1937中国版本的《夜半歌声》、1995年重拍的《夜半歌声》和2004年美国版本的《歌剧魅影》进行比较,并得出他们的异同。
  关键词:夜半歌声;马徐维邦;美国版
  一、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
  该片由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马徐维邦担任导演,冼星海作曲,由金山、施超、胡萍、王为一等主演。主要内容主要是以争自由、反封建为主题,金山饰演的宋丹萍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者,革命失败后加入到了剧团,参加一些戏剧活动,之后与胡萍饰演的李晓霞相爱。顾梦鹤饰演的汤俊在剧中扮演纨绔子弟,追求李晓霞,但是李女始终不答应,顾便唆使他人暗中将宋丹萍的脸毁容。宋被得救,大难不死,从此隐居在了剧场的顶楼。十年后,一个剧团来此剧场演出,演员孙小鸥偶然发现了突然销声匿迹的宋丹萍,于是向他请教。宋丹萍见孙小欧年轻可为,于是就把自己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寄托于孙,并让他帮忙去安慰李晓霞。宋丹萍在暗中教授孙小欧进步的歌曲,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宋丹萍与仇人搏斗,将其杀死报仇雪恨,了解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最终长歌含笑而逝。
  选好题材是拍好一部影片的关键,尤其是追求票房的商业片。爱情是人来最崇高、最圣洁的感情之一,《夜半歌声》迎合了大多数观众的的胃口,以爱情故事为基本框架。它虽然脱胎自1925年由美国导演伯特·约里安的《格局院的幽灵》,但是对导演来说,小说原著并不是一个权威之本,而它可能是一个冲动、一个年头、一个桥段,它仅仅是提示我们故事从哪里来。中国版的《夜半歌声》扬弃了美国电影版和原著小说的意境和主体,仅仅保留了大概的框架叙述,大典地对人物、情节、场景进行了艺术创造和再加个,站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上,营造了一个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意境。影片虽然携带者恐怖片的面具,但却深刻的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权势者残暴的行为中,我们能目睹到初期的中国社会的状况,使观众产生共鸣,激起观众真实的深切情感。
  二、1995年香港导演于仁泰重拍的《夜半歌声》
  1995年,香港导演于仁泰重拍《夜半歌声》,该片又重新走上银幕。于仁泰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这不寻常的经历使他一直心存自卑。之后在他碰到了他的太太,他的太太给予他爱和安慰,将他视为正常人,做他坚强的后盾。这种爱的力量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从新审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燃起了重拍《夜半歌声》的火苗。他以“爱”为主线,让男女主人公先遭受非人性的残害,后来凭借着共同对“爱”的信念走过坎坷、共筑人生。
  该片不仅保留了原著的恐怖元素,还沿袭了马徐维邦导演三十年代版本人物的故事梗概,重点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主要内容讲述了男主人公宋丹萍与女主仍杜云焉真心相爱,却遭受到了杜云焉父母的反对和阻挠,暗中将宋丹萍毁容,宋丹萍被毁容后藏在黑暗中生活,并用歌声来安慰杜云焉。电影不仅对戏剧情节的细微处理把我的很好,并在舞台剧式的表演上有所创新和继承,使电影有了现代的气息,可以说是时代的使然。张国荣完全摒弃了中国曲调风格的歌曲,大胆地尝试借鉴外国歌剧的唱法和腔调,以剧情来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张叔平作为该片的服装设计,根据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了符合每个角色的服装早定,在视觉上具有客观性。
  与1937年马徐维邦版的《夜半歌声》相比,虽然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做大幅度的改动,但原版中的革命主题、抗战主题却被大大的削减弱化,而是着重于描写爱情和艺术的感染力,从恐怖剧情中一层层的剥离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这一版宋丹萍和李晓霞二人的爱情故事中,无论是毁容前的缠绵还是毁容后的念念不忘都被刻画的生动感人。但是笔者认为该片受西方好莱坞模电影的爱情模式严重,虽然还能找到一些民族化的痕迹,但主题过于单一,使影片也略显单薄。
  三、2004年美国版《歌剧魅影》(音乐剧电影版)
  2004年版的《歌剧魅影》是由著名好莱坞导演舒马赫执导,它与以往的电影版本不同,它是依据韦伯的音乐剧重新拍摄的,而不是改编自原著小说。该片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魅影,他爱上了年轻可爱的女演员克里斯丁,他不遗余力的栽培克里斯丁,将她打造成一位耀眼的明星。
  该剧的歌曲编排和设计大体沿用了音乐剧的形式,陈设和布景十分豪华,剧院的构造也是异常的金碧辉煌,给人一种视觉盛宴,而魅影的居住场所烟雾弥漫、诡秘阴森,地下室则与剧院舞台的奢靡形成对比。在这部影片的音乐剧的拍摄中,韦伯大胆创新,超越前几部的拍摄,运用了异化声音和超现实的手法处理,将神秘与黑暗的歌剧院表现的声色无常,一曲悠扬的《learn to be lonely》暗示主人公魅影注定孤独一世的忧伤。2004版的《歌剧魅影》,它的出现之使百老汇歌舞叙述方式又重新复活。虽然该片不那么刺激,但却像一坛陈年老酒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这正是《歌剧魅影》的魅力。比起那些程式化英雄人物牺牲引起观众的悲怜,该片的悲剧性更加醇厚而面层。
  综上说述,一部小说被改变多少次重新搬上舞台不足为奇,但在中西俩种不同文化影响下掀起的改变热潮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部小说进行的不同解说,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发现中西文化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中国历来重视故事情节的高潮起伏、起承转合,但是在不断翻拍改变西方电影的浪潮中逐渐弱化,究其原因,与各自的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根源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进行平等的文化文学交流,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只有良好交流和合作,这样中国观众亦可以接受和欣赏西方的各种作品,同时中国的经典也能远播千里。
  【参考文献】
  [1]周晓明.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03)
  [2]荒煤.《迎接电影的黄金时代》,《人大复印资料·电影、电视研究》1986年11月
  作者简介:傅艺澜,女,1989年5月出生,山西晋城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舞蹈学。
其他文献
靺鞨作为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一支,在建立渤海国之后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文化、政治、风俗无不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舍弃了自身的民族
1rn古七走在呼兰河的岸上.岸上的柳树密匝匝地拥成一堵墙,遮住了他的视线.他看不到呼兰河,只能听到河上的怪叫声,从出河场那边传来,七扭八叉,鬼哭狼嚎.他知道河上的木头插垛
摘要:张爱玲秉承了曹雪芹式的女性悲哀,关注女性,表现女性,尤其是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无论何种身份何种性格,都无一例外的浸泡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感中,主要的就是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这一点《红楼梦》中有明显体现,而张爱玲也有着力描写,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她的叙事策略也无不深受《红楼梦》末世奢华铺陈的影响。  关键词:悲悯苍凉;殊途同归;女性悲剧;独立意识;创作视
那些年,我们一起喝的普洱rn空闲时,在家泡一壶普洱茶,慢慢地泡,细细地喝.窗外小风阵阵,时光流年.这样的情形,难免使人想要长身而起,击节而歌.rn但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呆呆地捧
《淡岩记游》、《游泉陵香炉山》、《如此零陵》、《西岩怀古·满江红》四篇文章均选自《香苓期刊》,此期刊由零陵县立中校学生自治会于民国廿一年(1932)创刊,民国廿六年(193
摘要:《齐风·还》的诗意解说,始终沿袭着朱熹的观点,认为是两名猎人,不期而遇,互相赞誉对方捕猎的技巧。而细研文本,考证历史,感觉难相契合,《还》实为女子思慕猎人的爱情诗。  关键词:《齐风·还》;诗意;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40-02  《毛诗序》云:“《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
摘要:湖南是乡土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出现了梁书正这样描写新时代乡土乡情的诗人。梁书正的乡土诗歌文字清浅直白,情感质朴真诚,在喧嚣的尘世中,乡土已然成为根植于诗人内心的寄托与力量。  关键词:梁书正;诗歌;乡土信仰  通读梁书正的诗歌和文字,几乎全部都是与乡土有关的,“故乡、生活、敬畏、寂静和希望”是他一直坚守的创作内容和原则(梁书正《我的诗歌历程》)。最初,梁书正的乡土诗歌大多是从对乡村事物的洞察出
去年,外省一个美女作家找我,让我帮忙寻祖,我自然乐而从之.结果,寻来寻去,竟然把我也刮拉上了.原来她的祖母是我母亲的姑奶奶,也就是说,她的祖母跟我母亲的祖父是一奶同胞.这
目的:探讨小儿接种狂犬病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出现的32例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