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变成了训练作文水平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让小学生创造更新更好的作文,全面地完善和改进小学生作文写作途径,要不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小学生在作文创作现状,并开展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创新能力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创造能力也就显得越发重要。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性人才,教育则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单位。当今社会,人们对笔杆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就开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写作内容
  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表演后写作文。有人说过教育就是生活,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活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活动、也可以开展口语交际,表演小品、给古诗配画然后作文等多种形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就是微型社会,学生从课堂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如先看电影、电视,然后让学生创作观后感,开展想象作文写作、编写童话故事、续编故事,以及扩写科幻作文等。
  二、拓宽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到课堂外来寻找创作的灵感和领悟,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会有着非常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化特征,这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也不会受到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文的冲动则会在平时的随堂练笔和日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不仅仅局限在作文课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习作都摆脱了作文课的束缚,学生就可以充满兴趣地随时进行作文创作,避免了“为文而文”的错误道路。所以,在作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将平时所留意的写作素材进行深加工、提炼和润色等,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和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批改方式要新颖
  如果教师用非常新颖的批改来批改作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作文写作意愿。教师可以做出眉批、面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相互批改,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批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与学生同批和学生分头批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出2—3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在打印后发给各个学生,让学生处理好文字,然后再审视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布局谋篇。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文章开头逐句逐段来讨论这些作文。例如,哪个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好在哪里;哪个句子存在毛病,可以让学生来具体讨论怎么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修改后的语句。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自己的批改要求和格式,之后要求学生分头开始批改,每人一本,然后将这些作文收上来。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外,同班同学批改自己的作文也会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不会有拘束感,也方便了学生之间互学长处,这样就能够启示学生进行创新。在这种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维持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兴趣,在讲授过程中要多开展鼓励和表扬,尽可能少批评训斥。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更多的方法交给学生,避免空头说教。
  四、多途径选材
  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摆脱写作中的套路和老路,要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和途径。例如,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多分享作文题目,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例如,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今天爸妈不在家》,学生可先讨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父母在家,之后让双方开展相应的辩论活动,具体地分析父母在不在家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加以例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结合事例进行写作。因为学生的观点并不一样,所以所选择的材料也是各有差异。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不在家意味着自己的运气很好,可以逍遥自在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可以邀请同学来到家里聚会狂欢,还可以在家里狂吃可口零食,也可以亲自下厨,还能够在家恶作剧等等。有一部同学觉得父母不在家自己很不是滋味,很不好受,在睡觉时会感到恐惧害怕,还得吃方便面,一听到门外动静,就会很害怕。这样一来,作文就可以消除掉“似曾相识”的写作套路,创新能力也在作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创新是信息化时代的主旋律,也成为了知识社会的灵魂和主题。在小学作文教学过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重视知识积累,向学生讲授创新途径和方法。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活动,这样就能够以非常个性化和真实的表达与写作方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荣国 浅谈提高小学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2]荣玉玲 小学生创新作文四步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3]张孝芬 兴趣引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人们翘首企盼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时间,各种新理念、新思潮纷涌而至,撞击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教改实验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并逐渐走向成熟。  如何在低年级引导学生阅读?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就大胆改革,一改以往入学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再学习汉字的编排方法,而是力求做到:汉字、拼音双向主动;拼音、阅读双规进行。  一、在阅读中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语文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接近生活,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有的语文老师在分数、升学率的巨大压力和名利的诱惑下,课堂教学只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切断了与生活的联系,致使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呆板、枯燥、单调的境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最高境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 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 真谛  一、語文教学回归生活的重大意义  语文本是一门艺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也会有老师感慨:教一个比教十个还累。这些问题学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动之以情,打开内心的那扇门  比起其他学生,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
期刊
摘 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或“10+35”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改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创建和谐的学校教室文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杜郎口中学 课堂教学 思考  一、基于杜郎口之现象  杜郎口中学以“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改理念,采用独特的 “三三六” 教学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
期刊
摘 要: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其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物理学科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好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物理 课程 资源 开发 利用  课外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抽象性
期刊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集体生活了。上了小学,集体活动的时间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男女接力赛,拔河等等,都是集体才能完成的。让孩子成为集体的一员,大到一个班,小到一个学习小组,让孩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集体里,孩子可以大声说:“我很快乐!”  教育故事一:  可可今天回家铅笔坏了,她一直很爱惜自己的文具。问她怎么回事,不想那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之下,适时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作者针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情境的实施原则,并对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情境教学  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一要注重情感因素,引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贴近现实生活,精心设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探讨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思路的变化,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索,向我们提出了
期刊
案例展示:  一位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出示如下问题: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和32只母鸡,王奶奶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大部分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15+8+32=55(只)。笔者曾在一次检查六年级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情况时出了这样的一道题:聪聪家养了5只公鸡,正好占鸡的总只数的20%,如果按照每只蛋鸡每天只生一个蛋计算,聪聪家养的鸡一天可以生多少个蛋?结果许多学生的答案是5÷20%=25(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