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而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地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 注重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时非常重要的。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的多,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宋代的词人苏轼面对明月就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而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也动情的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仔细观察,却耐人寻味并给人以启迪。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精致,一处远山的轮廓……诸如此类,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一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走进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社会,坚持从实际入手,把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带领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习植物生长规律,并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其中的乐趣;带领学生游览大自然,感受祖国的雄伟壮丽;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把小动物带进课堂等等。这样,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二、 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了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写作训练,主动地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同心的小学生刚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
其次,激发写作的兴趣还要尽量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时最具有开放性的,囤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更大的阅读空间,加大知识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神话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实现其思维的拓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 注重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背影》时一篇朴实感染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到: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的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那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时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的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系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系、呵护自己的小事例。见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第二中学012000)
一、 注重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时非常重要的。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的多,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宋代的词人苏轼面对明月就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而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也动情的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仔细观察,却耐人寻味并给人以启迪。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精致,一处远山的轮廓……诸如此类,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一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走进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社会,坚持从实际入手,把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带领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习植物生长规律,并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其中的乐趣;带领学生游览大自然,感受祖国的雄伟壮丽;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把小动物带进课堂等等。这样,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二、 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了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写作训练,主动地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同心的小学生刚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
其次,激发写作的兴趣还要尽量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时最具有开放性的,囤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更大的阅读空间,加大知识量和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神话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实现其思维的拓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 注重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背影》时一篇朴实感染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到: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的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那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时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的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系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系、呵护自己的小事例。见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第二中学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