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缺失了什么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在一次活动中得到了一份台湾教材——《那默默的一群》,这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一篇写人的散文。A4大小的纸张,从左到右竖着排列的文字,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第一页是课序、课题、作者以及“学习重点”;第二页是“课文导读”和“作者介绍”;第三页到第五页是“课文与注释”;第六页为“课文赏析”;第七页是“问题与讨论”和“语文部落格”;后三页是“应用练习”和“阅读光廊”。翻开我们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紫藤萝瀑布》,一篇写景散文,课序、课题、作者下面是课文导读,之后是课文与注释、“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和短小的阅读链接或知识链接。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细比起来,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重点的细腻与否
   台湾教材的学习重点:了解生活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培养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体会劳动者敦厚朴实的精神。
   人教版的学习重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同样有学习重点,台湾教材是针对《那默默的一群》这一篇课文的,而人教版则是针对《紫藤萝瀑布》所在的这一个单元的,细腻与粗糙已然初显。前者要求“了解生活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重点的突破需要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基础,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拓展到学生对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了解,既有由点到面的辐射,又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细腻得立体而深刻;而后者仅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从能力维度来看,前者要求“培养学生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从文中引出,又再一次地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文本、生活三位一体;而后者仅要求“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只指向学生和文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看,前者要求“体会劳动者敦厚朴实的精神”,很实在,而后者要求学生“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给人既要立地又要顶天之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二、课文导读与作者简介引人与否
  台湾教材中的课文导读在内容上涉及课文的出处、课文内容、语言特色,是人教版课文导读与注释①的组合,在表达上,人教版运用疑问句的形式,更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种形式在第一单元的课文提示中广泛运用。关于作者简介,台湾教材比较具体,人教版的要么没有,要么比较简略。拿《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来说,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再者,她的作品《西湖的绿》也曾编入教科书之中,值得简介,但是编者没有安排。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教材课文导读的下方附有《乡景》一书的封面,作者简介的上方附有作者的照片。试想,如果读了课文后对《乡景》有好感,对作者有好感,许是马上买来或借来看,许是过了若干时间,甚至若干年,偶然瞥见这样一本书或印有作者照片的别的书,是否会怀起旧来?是否会泛起一种亲切感?是否会因此而翻阅抑或买来看?不管是哪种可能,那种感觉是美好的。课文导读与作者简介是否引人虽说各有千秋,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种不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直观的、感性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文下注释具体与否
  台湾教材《那默默的一群》相当浅显,尽管如此,编者还是对“疆土”“防区”“容貌”“一丝不苟”“文雅”“不厌其烦”“泥泞”“敦厚”“风范”“人物”十个词语进行了解释。而人教版《紫藤萝瀑布》只对“忍俊不禁”作了解释,其他的诸如“迸溅”“伫立”“伶仃”“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都不曾解释。对于词义的把握,教材体现的要求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致于测试时考查的词语很多是注释中不曾有的词语,学生学得糊涂,教师教得糊涂。
   四、课后练习指向如何
   台湾教材的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作者说清道妇是“默默的一群”?又为什么说她们是有资格被称之为“人物”的一群?2.请你说说看,哪些文句是把清扫道路的工作比喻成兵士的护卫疆土?3.在你生活的周遭,还有哪些默默付出的“人物”,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观察心得。4.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才是“一丝不苟,绝不捡便宜”?请说说你自己的经验。
  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1.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2.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具体的四个句子略)3.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台湾教材的问题与讨论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3是联系生活,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的,4是联系学生自身,要求学生关照自我的。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通过关照自我或观察生活来印证文本内容,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3是指向知识的,通过其他文本解读花木的象征意义。虽说都涉及到文本内容、形式、生活、自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别人走向自己,从封闭走向开放,最终实现了练习对学生灵魂的触及。而人教版是从生活或自我到文本,或是从文本走向知识,从开放走向封闭,与学生的灵魂绝缘。如果说人教版的开放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之中,则又显得与文本不够密合,唯独指向形式的练习因为多了鉴赏而略胜一筹。
   五、阅读链接高下如何
   台湾教材的“阅读光廊”中推荐了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溪头的竹子》《大城市小人物》,还附有作品的封面。人教版的阅读链接选的是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序》中的内容。前者由文章到作品,后者是从一篇文章到一个片段或另一篇短文。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认为阅读教学希望孩子去读真正的读物,是以书本为单位,一本一本地读,因为读物是完整的,保有作者个人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下已见分晓。
   六、其他内容必要与否
   与人教版相比,台湾教材在文后明显多了三块内容——课文赏析、语文部落格、应用练习。课文赏析部分能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内容,是对学生初读的提升,以便于学生的阅读得到印证与进一步深入,使课堂学习更为深入,侧面反映出台湾教学的民主与开放。语文部落格显现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内容非常细致:首先让学生做准备工作,必须先观察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透过观察和感觉去思考他的个性、为人,以及对我们或其他人的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如何描写,要抓住重点,把握人物的特色,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材料,以及适合其年龄、身份的谈吐与动作,将其所作所为,具体而细致地呈现在眼前。不只叙述人物做什么,更要描写出他是怎么做的,以充分表达人的内心与性格。最后,说说人物的优点、贡献和地位,对我们的启发与教导,如此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以课文为例进行说明。这种细致的写前准备有助于促成写作的真实,这种细致的写作指导更是我们教材中不曾出现的,有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性认识来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应用练习由形音义辩识、文字订正、认识映衬三块内容组成。形音义辩识要求学生写出各组形近字的字音,并根据字义(字义在题目中已然呈现)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以完成词语。这与我们“读一读,写一写”中单单列几个词语相比,可谓煞费苦心,注重音、形、义三者结合来识字,将识字写字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这一理念体现在了练习上。文字订正要求在短文中将框起来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侧重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字形,与形音义辩识相比更进了一层。认识映衬部分先介绍什么叫映衬,并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之后要求学生对课外的五个句子是否运用这种修辞作出判断,有语文知识的浅层学习,可见台湾的教材没有把语文的工具性扔在一边。显然,以上三者都有存在的必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综上所述,深感我们的语文教材缺失理念的细线条落实。在这方面,台湾教材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借鉴:一、学习重点的提出、问题的设计、书面表达的指导、阅读链接的安排,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几点均以课文为单位,且注重文本、书本、生活、学生之间的联结,最终指向学生的灵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二、作者简介和注释的编写、课文赏析的加入、插图的编排,为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铺设台阶。这几点均围绕课文,注重引导的层次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三、书面表达的指导、应用练习的设计,体现语文知识学习的经典传承。这几点由课文生发,注重语文知识学习的实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革新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略传统教学的经典传承。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力资源的绩效实施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和开发工具,成为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培育
本文以公司治理的理论为指导,对路路通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路路通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的机会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状况却是,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却常常呈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有的文言文教学片面追求字词句的孤立训练,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文言文教学片面追求所谓人文素养的拓展延伸,造成课程“非语文化”倾向;有的文言文教学贪大求全,什么内容似乎都想面面俱到,然而却得不偿失;有的文言文教学纯粹出于功利,脱离阅读,盲目追求训练,反而欲速则不达。这些教学的旧痼和新疾加在一起,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攀成钢),是攀钢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是联合重组的产物。其成立之初的战略定位为:攀钢集团的第二板块。将打造成为“三大基地”,即“世界一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中学生这个积极求真的独特群体,受信息社会的熏陶,已经具备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教育的责任恰恰在于,对这些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进行梳理和引导,将之体系化、理论化和固化,并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付诸实践,真正促进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学生地理教育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既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现
摘要:工程建设规模较大而牵涉面较广,因此工程造价往往难以得到科学控制。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显得尤其重要。土建工程的竞争主要是工程造价的竞争,只有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既能确保工期、质量,又能注重成本管理,控制和把握合理的造价,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文章从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
期刊
6σ管理作为企业流程改进有效的方法体系,对于中国企业走向卓越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然而,从以往的经历看,中国企业在学习、引进6σ管理时,必将面临来自其文化方面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