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十三:我学着成为一个务实的商人 但初心仍在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o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变越“快”的果壳网,会离科普越来越远吗?
  姬十三也没有想到,自己突然就红了。
  一向被外界认为是“慢公司”的果壳网正在变“快”。今年5月,果壳公司推出“轻量化知识交换平台”分答,上线后迅速引爆朋友圈。姬十三公布的分答上线42天后的数据显示,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登录,33万人开通答主页面,50万条语音问答,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
  从来不追求速度的姬十三,在“分答”这个产品上,开始带着团队奔跑。
  这种快速直接表现在人员的扩张上,分答上线至今不到三个月,团队的规模从原来的十几个人扩张到现在超过60人,这让果壳网内部的小食堂更加拥挤,多数时候,姬十三和其他员工一样,午餐时间站着吃饭,因为食堂的空间已经无法放下更多椅子。
  兴奋、虚荣、担心。这几个词概括了这几个月分答产品团队的心情。在分答突然红起来后,姬十三告诉团队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得意,不要惊慌。“当一个事情超速发展的时候要看到背后的困难,当一个事情平稳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它未来的希望,抱有野心。”姬十三说。
  姬十三现在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分答这个产品中,他的朋友圈,近几个月的内容几乎全与分答有关。
  六年时间,从果壳网开始,姬十三一直在进行商业化尝试,这次是离钱最近的一次。
  姬十三一直想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怀着这种科普初心,果壳网将用户量的增长作为关注的重点
  学着做一个商人
  在2010年创办果壳网之前,姬十三没想过赚钱的事。彼时的他,不过是一个不愿留在枯燥的实验室里做实验,而选择用文字养活自己的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生。
  在很多人看来,理科生是一群不懂浪漫和文艺的群体,但姬十三不在此列,他懂浪漫,本名叫做嵇晓华的他,将自己的笔名起为姬十三,因为当时女友是复旦新闻系的学生,那时新闻系的系号是十三。而他写作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让女友看到他的才华。
  “当时的科普文章只能出现在科普杂志上,很少出现在其他的大众媒体中,我就想,我要让我的文章出现在主流媒体的专栏里,所以风格要更有趣,更有意思。”姬十三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姬十三那些“有意思的科普文章”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他喜欢那种自由自在的工作状态,文章被认可,读者的热烈回应,月收入过万,成就感和兴趣,让姬十三最终离开了实验室,成为一名专职科普文章写手。
  据姬十三介绍,在2007年,中国的科普写手多是兼职,全职的作者很少。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很快奠定了姬十三在科普作家圈中的江湖地位。“我发现我成为了一个连接点,我认识很多媒体的编辑,也认识在其他媒体写作的作者,但他们彼此之间不认识,我就想,组个群吧。”于是,科学松鼠会诞生了,它的运作模式是,作家把发表在媒体上的文章也分享一份到网站上。
  当时的姬十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觉得科学松鼠会是一个公益组织,应该远离商业化。由于当时这类网站很少,科学松鼠会在业界名声渐起,但姬十三很快发现,一个纯公益的机构很难养活自己。“几乎没有(收入)来源,靠着给企业写写策划赚点钱维持,科学松鼠会第一年,前半年我不拿工资,后半年每个月拿两千”,姬十三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从一个“羞于谈钱”的科学青年,学着做一个商人。
  2009年,有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和姬十三接触,想要投资科学松鼠会,但姬十三觉得科学松鼠会是一个公益机构,不该接受投资,所以另外建立了果壳网。“让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
  果壳网的第一桶金是五十万美元,姬十三用这些钱聘请了十几个编辑,内容以约稿和编辑写作为主,用一种更像媒体网站的运作方式,将科学与热点结合,快速生产内容,这些内容多为有趣的科普小文章。“科技有意思”是果壳网的定位,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更有趣的方式,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怀着这种科普初心,果壳网将用户的增长作为关注的重点。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不用想着赚钱,只要吸引用户就好了,所以我们不着急。”姬十三说。
  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维持了三年,这三年里,姬十三一直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一开始我不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去做好一个互联网产品,所以果壳经历过骨干的流失,也经历过账面上几乎没钱的日子,我要想着怎么去控制资本和怎么赚到钱。”姬十三回忆起创业的过往,觉得自己是在一次次濒临失败的处境中,慢慢摸索到了门道。
  果壳网一上线就有商业合作和商业广告,这为果壳网带来了不少收入,但在姬十三眼里,这仅仅是为了让果壳网赚到钱存活下来,并不是果壳网想要的商业模式。
  在寻求合适的商业模式上,姬十三想了很多。一开始,果壳网想要通过泛科学内容讨论构建社区,但随着这个社区的人越来越多,姬十三却对利用社区进行流量变现产生怀疑。“历史上看,无一幸免,高质量内容社区一旦开始快跑追求流量和内容变现,就会离最初的调性越来越远,像果壳这样有着强烈气质的社区,会面对更大冲击。”姬十三说。
  果壳网选择的方向是,不再单纯通过加速扩大用户量来变现,而是在内容的再开发和用户集群价值上做深挖。“我们当时觉得,科学用户不太可能无限扩张,挖掘单个用户的价值我觉得更有想象力,这需要下沉到具体的行业里去,在线教育是一个好的方向,因为这些用户对知识是更渴求的。”姬十三这么解释果壳网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的原因。
  在2012年底,姬十三注意到了果壳网的一个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小组,这个小组聚集了在MOOC平台学习的人。2012年,MOOC在全球兴起,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课程提供商将美国一些顶尖大学的课程免费搬上网络。MOOC这种学习形式在进入中国后,一度引起极高的关注,选择在网上上课拿国外大学的证书成为一种流行,这也让果壳网的这个小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聚集了上万人。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课程思政目标设置、内容选择和融入途径、开展方法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当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波利亚也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数
期刊
2013年11月中旬,我到布拉格参加一个小型的汉学会议,和王德威谈起夏志清先生的近况,他面带忧虑地告诉我,情况不太好。没想到,12月30日就传来夏先生逝世的消息。泰山其颓,哲人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思维品质的训练提升自我知识体系.学生在充满合作探究、评价以及课内外结合中的教学模式中,综合发展自我学习素
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加强学生的人学素养,使学生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性格问题突出,成因也非常的复杂,输导也要多管齐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想办法才能拯救他们.
冯文慈(1926.4.22~2015.8.4),中国著名音乐史学家、乐律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批评家,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金
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在分析现代学徒制给高职专业教师带来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融合、大促进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求同存异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比较文化的语境下,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中职英语教学进行有效提升
从1899年赴日留学到1921年去世,蓝天蔚曾四次远赴日本。他在日本留学多年,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稔熟日语,也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他结交了许多日本师友,其军事思想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