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

来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受多个层面的影响,传统文化在教材、教学和校园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失语”和“缺位”问题。高校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时,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师资培训,也要在教材编写、课堂设计和第二课堂开发等方面寻求突破。
其他文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多元化、生源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提升职业教育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以降低风险,提供灵活融资服务的融资模式,成为近年来金融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已迈上三个台阶,供应链金融的主导者不再仅仅是银行,同时也包括核心企业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公司。未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和整体授信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创新方向。青岛市应在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建立供应链金融网络平台和生态圈,打通金融机构参与路径,加强信息共享,提升业务监管水平等方面加强建设与创新。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也是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才用才是人才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青岛市民营企业应从政策、经济、文化、产业环境、激励机制等方面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文化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实践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理念的有效载体和体悟人生社会价值的有力平台。当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存在制度化有待加强、志愿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志愿服务环境有待改善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志愿者能力、营造志愿服务育人氛围等方面,探索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的路径。
德育范式是一种德育发展模式,它决定了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归属。在自媒体的作用下,大学生德育范式的工具性、知识性、灌输性特点受到较大影响,在范式转换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推进大学生德育范式的顺利转型,必须更新德育理念,实现由“知性”德育范式向“人本”德育范式转换;重组德育内容,实现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范式转换;转变德育方式,实现从“外在灌输”到“内在生成”范式转换。
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大学生意志,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生活幸福感。目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较边缘化,课程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技能培养较欠缺。鉴于此,高校应采取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劳动教育校园氛围等措施,积极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
三全育人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与宽宏的实践格局,其育人主体多元化、载体丰富化、机制体系化的特征与立德树人目标紧密关联。“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的育人趋势及优势凸显。基于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核,高职院校需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和发展载体等方面入手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形成是经济规律、社会法则、教育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利益不均衡、风险不对等的现象,现行法规政策责任不具体、激励措施可操作性不强,职业院校自身条件不足等都阻碍了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应从法律保障、政策激励、机制调整三个方面不断完善,促进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
面对产业升级的新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以职业核心素养为本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三个维度系统化设定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构建“一种机制、两类课程、三大目标、四类平台、五类场景”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在职业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可助力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评价应对应国家职业标准,整合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渐渐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形成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调查研究,精准施策,突出考核评价,探寻班级管理公司化的有效路径,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