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计算机类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探索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工程学院定位培养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以质量保障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导向,以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连接教育与就业为目标,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合作广泛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抓手,形成了完备的“3+1”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也显著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学院社会声誉也得到逐年提升,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学院其他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 校企合作 实践教育基地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67-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应用型大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在就业阶段尤显突出。为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应高校招生与就业竞争形势,改革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调查研究,在试点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学前三学年主要奠定学生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最后一学年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兼顾考研,综合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积累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以企业文化熏陶和职场要求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1],其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深度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一、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背景
  (一)计算机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三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软件工程(设两个方向: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设两个方向:影视后期制作和游戏开发)、教育技术学,这些专业的实践性都很强,其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充分体现学生成才和能力培养特点。实践内容安排和项目设计、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都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
  (二)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四年为一周期,为了以一变应万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必须适应这种发展现状。“3+1”模式是比较科学和可行的一种尝试,但前提是要有适应新技术发展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是指实践场所和设施,软件条件是指掌握新技术的师资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就学校现有条件是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的,唯有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和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形成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才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2]
  (三)计算机人才需求形势严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才快速流动的现状,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没有工作(项目)经验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而是将目光投放在具有至少1-2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身上。能否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具有相当于1-2年的项目实践经验,对高校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几年的实践表明,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就某一岗位的实际项目需求进行系统的训练。前提是有训练场地、训练项目和训练教师。就目前而言,学校难以完全做到,但一些相关企业或者培训教育机构可以做到。高校只要与这些企业和机构互利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和机制,严格执行合作方案,就能培养企业认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办学历史、生源质量、办学实力、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决定了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应该有自己特有的办学模式、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3+1”模式是比较适合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而“3+1”模式中第四年的专业综合实训和工作经验积累的改革必须依靠坚实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五)学生就业
  江苏理工学院培养的学生有大部分的毕业选择是直接就业,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使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是学校、家长、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是最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努力方向之一。唯有校企合作,广泛建立适合各专业就业岗位需求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才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专业就业。
  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关键环节
  本校计算机类专业涉及5个专业约9个专业方向。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的内容较多,但以下八项主要环节不容忽视。
  1.学校重视,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2.成立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牵头和专业负责人为主要骨干的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小组,保证基地建设重要决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广泛交流,深入调研,严格筛选优质企业和机构作为长期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合作的基地必须具备以下主要条件:(1)有合法的开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相关企业资质;(2)有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一切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为目标;(3)有安全和完备的实践教学场地、设施和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障;(4)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5)有先进的企业项目实训教学计划;(6)有充足的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有负责学生职场文化教育和负责学生就业的企业级指导教师;(7)有系统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序的教学运行体制;(8)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行业和用人单位有广泛合作,能够保证人才需求和输送“零”距离接轨。   4.校企签订实践教育基地协议,签订人才培养详细实施协议。
  5.校企协商决定基地教学内容。
  6.校企协商安排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
  7.校企合作成立基地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小组。
  8.基地要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追踪计算机新技术)、适用性(针对本科生)和系统性(完整的企业项目过程训练)。
  三、实践教育基地活动
  学校在实践教育基地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大四学生在第7学期(共8学期)进行的专业综合实训,其目的就是通过半年的实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前三年所学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达到提升技能、系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学校联系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节点,也是关系“3+1”人才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在基地还会安排其他一些实践环节,如专业见习、社会调查、IT论坛、毕业设计、就业指导、师资培养、各类研究项目联合申报、中高职骨干教师联合培训等。
  专业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的主要教学环节,本校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流程,即考察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协商制订基地实训方案、安排基地实训带队教师、发布基地实训项目、学生预报名、宣讲实训项目、正式报名和名单确定、学生提交专业综合实训申请表、学生和基地签订实训协议、学生完成实训、学生提交实训手册、带队教师评定实训综合成绩、基地推荐学生就业或实习、学生和用人单位签署实习/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实训工作总结。
  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一是对学校实践设备、场地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二是通过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实践,减轻了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不足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参加的是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近年来,学院建成近40个实践教育基地,涵盖了IT行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去向的主要领域,包括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C++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分布式云计算软件开发工程师、ERP软件开发工程师、ERP软件规划工程师、ERP技术支持工程师、大型数据库运行维护工程师、游戏开发工程师、影视制作工程师、室内设计工程师、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工程师等,满足了各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
  (二)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基地建设,学院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现学院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定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与市场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教师与学生一同到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兼任实践指导教师,也促进了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三)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和“3+1”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的顺利实施。2009年以来共有955名大四学生参加了校外基地3到6个月不等的专业综合实训,每届学生参加校外实训人数都在50%以上,学生的总体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2010届参加校内、校外实践的学生进行了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调研,统计数据表明参加校外实践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平均月工资高约500多元,离职率低(9%),掌握的IT工作能力高出10%,专业就业率达83%(没有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仅达59%)。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所做的《江苏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计算机工程学院2011届和2012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校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两年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都高于江苏省非“211”本科院校平均值。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全校最高(3488元),且超过江苏省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月收入(3212元)和全国本科生平均月收入(3366元)。[3] [4] [5]
  (四)实践教育基地是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学院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风建设意义重大。
  (五)实践教育基地是学校IT论坛的坚强后盾。学院每月组织一次IT论坛,做技术报告的教师基本都是从基地请来的IT高级管理专家、项目经理或者技术骨干。通过IT论坛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对指导学生成才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践教育基地更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大学第7学期参加基地的专业综合实训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企业工程项目实践经验,这样的学生普遍受到企业欢迎,由基地推荐,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流程,大部分学生可成功选择IT企业直接顶岗实习或就业,毕业时候可以积累相当于1-2年的工作经验,保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七)实践教育基地是各类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功申报和完成的有力支持者和合作者。2012年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同申报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计算机类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申报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在2013年首轮检查中“软件工程专业”获评优秀;2012年申报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软件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2013年申报获批江苏省“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报获批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中高等计算机专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申报获批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
  (八)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也是对学校作为国家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工作的有力支持。学院每年都要承担国家和江苏省中高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实践教育基地在师资、场地、项目等方面都能给予全力支持,满足了骨干教师培训的企业实践需求。
  五、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改进思路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地方高校工科计算机专业和产业、企业无缝对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探讨一种以质量保障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导向,以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连接教育与就业为目标的联动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社会一体化。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行业应该加大指导和引导力度,企业应该自觉承担人才培养的一定社会责任,高校应该主动和企业深入交流、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将行业企业需求、文化以及创新思想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过程当中,从而实现全社会机制联动、理念一致、资源共享、质量保证的人才培养体系。
  [ 注 释 ]
  [1] 白凤娥,戴仁俊,陈鉴富,郭丹,朱广萍.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6):131-134.
  [2] 王彦玲.“十二五”期间地方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 (10):36-40.
  [3]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2.
  [4]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江苏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3.
  [5]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十大行业[EB / OL].http://career.eol.cn / zhuanye_jiuye_4657/20130609 / t20130609_959517.shtml,2013-9-8.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所在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已毕业学生及其就业企业、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的调研、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讨论和审核,以加权结合实证的研究角度简要分析了学生及其就业企业、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所得的基础课程调研结果,充分参考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和审核的意见,明确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基于校企合作优化了药品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模块。  [关键词]调研 药品经营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在“over”一词的使用上犯同样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忽视英语词汇的教与学,学习者缺乏概念流利。作为外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词汇教学的责任,应不断引导学习者理解词汇底层的概念结构,提高学习者的概念流利,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词汇 概念流利 over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阐述独立学院在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如何构建符合仁爱学院办学特色的专业教育阶段教学体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出了机械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方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机械专业 校企合作 分类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部队和高校形势的深刻变化呼唤军训课程的改革。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有着独特的优势,是高校在军训课程改革和国防生培养上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在部分高校施行后,逐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深入总结经验和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模式下的军训课程改革。  [关键词]军训 国防生 军训教官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E2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考试是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考试工作历来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针对“教考合一”考核模式出现的弊端,建立试题库是高校实行教考分离的有效手段;试题库的管理和完善是实行教考分离的关键环节。注重试题库管理系统的完善,确保试题库的长效运作。强化多元化考核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健全与建立。  [关键词]高校考核模式 教考分离 试题库
期刊
[摘 要]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需要构建研究生、导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校内、校外“内外相融”的多方位、系统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由研究生、导师、学校、社会共同配合完成,其中研究生是主体,导师是关键,学校是平台保障,校外支持是推动力量。  [关键词]科研能力 培养体系 三位一体 内外相融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
期刊
[摘 要]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上具有独特优势,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规范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流程,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和要求,是保证研究性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  [关键词]医学影像物理学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21-03  目前,研究性教学理念
期刊
[摘 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却出现企业即使招不到人才,也不愿主动与高校进行合作的状况。因此,我院对校企合作策略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采取“多步骤渐进式”的策略,最终与企业多方面深度合作,为工科高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深度合作 渐进式  [中图分类号] F272;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
期刊
[摘 要]我国大多高等学校均通过学生评教来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形成性评价理论,对学生评教建议加强宣传,克服学生参与评价的盲目感与恐惧感,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关系,强调教育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加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提高认识、加强师资培养、强化校外实习管理、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四个方面。  [关键词]独立学院 金融学专业 实践教学 松田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70-03  一、引言  《国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