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浅析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需要的阅读写作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是一门富含情感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把握语文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呢?本文将与大家共同作一探讨。
  语文课主要是围绕课文来教学,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一篇好的文章充盈着作者的情感,一字一句中都渗透和传达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赏析,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表情达意,增强感染力
  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只有用心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捕捉最能触动学生情感的文字信息,比如,“小扬科在田野里倾听各种乐声——在旅店的墙角里听着小提琴的乐声——躺在长凳上最后一次倾听林子里悠扬的音乐”。将这一组连续的动人情景配上相应的音乐,以声传情,让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关注小扬科的命运,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怜惜、同情之心。结合“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手边还放着那把心爱的小提琴”的凄惨情境描写,播放音调低沉的音乐,在低沉哀婉的乐声中,学生的情绪也沉潜到人物悲惨命运中,为小扬科的遭遇鸣不平,有学生动情地说:“小扬科望着天空,仿佛在说:‘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有的学生更富想象力:“村里的人也围在小扬科身旁,流不尽的眼泪,诉不尽的哀怨,啊!都一起化为愤怒的火焰。”……这时情境和音乐交融,激起了学生们对小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切齿痛恨。音乐的渲染为课堂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也因之跌宕起伏,更关切主人公的命运遭际,学生愿意走进文本,贴近人物,用心去体味、解读课文,并能生成不可预设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画、影视、幻灯、音乐、表演等手段,将教学内容中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出声、形、色兼备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的鼓舞,促进内心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发展想象力
  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启迪思维。如《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等一类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栩栩如生,似锦绣画卷给人以美感。然而,这一类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景物大多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因此必须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才能让他们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幻灯片,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以情读文,享受乐趣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情感朗读方法,教师范读,齐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如《丰碑》一文悲壮感人,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字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首先,教师的配乐感情范读为学生做着情感牵引和情感铺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齐读,自然高潮迭起。在学习将军神态、心理变化的几段时,则以自由读、齐读、引读等方式结合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诵读,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四、情感融入习作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生活实例为原型展开想像。课堂应成为学生个性化想像、思维放飞的舞台。此外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有一次,我要求写故乡的山。首先,我很动情地告诉学生,故乡山确实没有泰山雄奇壮丽,也没有黄山险峻奇美,它很平常。但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这是作文的关键,而这却取决于大家对这座山有情还是无情。如果大家“登山则情满于山”的话,就肯定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给“平常”的相山增光添彩。这时,学生有所激动,一度迷茫的心理基因经教师的情感触摸而被唤起。接着,我又有感情地朗诵了几段名人写山的精彩片断。学生更为激动,滞淤的情感河床开始涌动、汩荡。最后,我挥笔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相山的独特、不平常,并让学生传阅、体会,学生看后激动不已,跃跃欲试。这个课堂实例清楚地展示出了想象在教学中的妙用和作用所在,广大教师都应该对此提起注意。
  五、善用情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的是,若能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做出激励性评价,将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儿童学语文往往都带着自己的个性,无论成功与否,教师要以鼓励和尊重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尊重学生的选择,从教法、学法,到对知识的理解、感受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要大胆,超越教师,超越教材,超越教参,真正把语文学活。我在教《草》时,课文学完后,要学生把插图涂上颜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黄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绿色,有的学生把春风涂成了白色,但于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学生的这些涂法,因为孩子看事物,想事理,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积极的情感因素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恰当的方法“导情、入境、想象、再创造”,就一定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完成新课标形式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其他文献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期刊
摘要: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小学带来大量的远教设备和丰富的远教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利用这些远教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丰富资源,让孩子选择学习。  关键词:远教媒体 创设情景 思维训练 丰富资源 测评效果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运用远教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尤其是远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材使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为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
期刊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已经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入,保障课堂效率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
期刊
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施教水平,是我们教研工作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中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们根据县内教育实际情况和工作实践,摸索出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的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下我县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方面采取的途径与方法。  一、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
期刊
摘要:语言习得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英语指的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 英语教学 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压轴大戏,如何写好高考作文是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大课题,难以忽视。怎样寻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呢?我认为历年的作文真题是老师和备考学生必须认真研读的第一手宝贵材料。  一、从社会热点的角度揣摩出题者的命题方向。  放眼望去,高考作文命题包罗万象,无处寻找其命题思路。其实不然,纵观历年命题,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考作文经深深的烙上了时间的印迹,透露着时代的风貌。从1977年
期刊
摘要:结合英汉翻译教学的实际,针对英汉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教学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存在问题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英汉翻译 实践 探索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心的课题。根据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实践,针对教学方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一、英汉翻译课堂教学设计  在大专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完成教师所设计的
期刊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