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研究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以200例肺栓塞患者为对象,以同期2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D-D、ET-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T-proBNP、D-D、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NT-proBNP、D-D、ET-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NT-proBNP、D-D、ET-1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中危组高于NT-proBNP、D-D、ET-1水平低危组(P<0.05).20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治疗机随访,好转出院者179例(89.50%),死亡21例(10.50%).死亡组NT-proBNP、D-D、ET-1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D-D、ET-1呈正相关(P<0.05);D-D与ET-1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栓塞患者NT-proBNP、D-D、ET-1水平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凝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转归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接受治疗后出院的AMI患者为对象,按照TIMI评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TIMI评分4分,n=40).检测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分期其与AMI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相关指标aPTT、PT、F,血常规指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100例老年ACI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值将患者的为END组(n=17)和非END组(n=8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在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吸烟、饮酒、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发病之溶栓时间、梗死部位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 探索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60例AIS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溶栓护理)与观察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疗效、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压积(PCT)水平升高,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PCT高于对照组,PD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Barthel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血栓的应用.方法 以120例KD患儿为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 120例KD患儿中第1次检查结果显示32例(26.67%)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32例患儿中30例(93.75%)为冠状动脉异常脉扩张(CAD),CA/AO比值0.15~0.30,双侧冠状动脉起始处均受累10例(33.33%),左侧冠状动脉扩张15例(50.00%),右侧冠状动脉扩张5例(16.67%),超声检查显示扩张的冠脉管壁存在增厚情况,内部回声不均.2例(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20例AMI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PCT、D-D、BNP与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Ⅰ级组PCT、D-D、BNP水平低于Ⅱ级组、Ⅲ级组,Ⅱ级组PCT、D-D、BNP水平低于Ⅲ组(P<0.05);Ⅰ级组LVEF水平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Ⅱ级组LVEF水平高于Ⅲ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