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强化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同时,应该把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因此,应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职业文化月专业文化的内涵,探讨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脱节之处,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常常的抱怨毕业生对于企业文化不认同或者需要较长的适应。同时毕业生也对学校实施的职业指导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一、校企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的亚文化,都是社会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文化作用于校园、企业长期整合而成的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产物,所以都是以人为着眼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组织文化,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并且均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同时,两者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是相同的,共同承担着深刻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对于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设极其重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具有导向、规范、协调、激励和凝聚的作用。总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适应企业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也可以影响和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发展。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具体来说,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这些技术型人才质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业素质的高低。职业素质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立足地方、依托行业、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形成的特色。凡是没有特色的学校是难以长久生存的,但是不管哪个方面的特色,如果没有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
  (一)在精神文化中渗透企业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层,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根本体现,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在主导性力量。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相比,企业对社会的变化更加的敏感,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外,更加看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到和了解,潜移默化的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二)在制度中嵌入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和锻炼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作用,而且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配套与内容衔接,为学生毕业后更严格的企业制度做好心理准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制度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来校为学生上课,既可以重点宣传企业的精神、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制度和企业的行为,又可以在传授经验技术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为学生日后顺利地适应企业文化架桥铺路。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一部分时间进入企业实习。通过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打下基础。
  (三)在行为文化中蕴含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校企共同承办文化活动,促进校企文化交流。(1)学校举办文化活动时,可以邀请几位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展示。(2)与企业合办文化活动,宣传优秀企业文化。(3)鼓励、支持企业承办学校文化活动。(4)将学校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去,也可以邀请企业到学校来开展企业的文化活动。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它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促进两者共同进步。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导致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将校企合作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推动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我们的高职教育改革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是从叙述学的聚焦概念对《雨中的猫》的主题进行探讨。在通过研究本文的转换式“聚焦”后,笔者发现美国夫妻的不和谐关系只是故事表现出的浅层含义,而再研究其零聚焦则可得到该小说的深层含义,即海明威事实上想展现的是在一战后的美国社会,年青一代失去精神乐园后缺乏安全感的尴尬和对生存意义的困惑。由此,笔者发现,从几个方面研究一部小说的叙事,所发现的结果可能并不一样。   关键词:《雨中的猫》 聚焦
张浦镇处在我市经济发展较具活力和潜力的“1+3”地区,在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以甲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以礼品两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以蘑菇草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
摘 要: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十分强的职业性和应用实践性特点,作为路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施工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其应用型与职业性更加明显。在对施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优化我国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职业院校在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随后对如何有效改善与优化这一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弊端多,改革呼声高,农地改革也就当然成为党的十八大及随后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些农地改革政策总体上偏于保守,离解决实际问题的距离
当前我国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猪瘟、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流行性疾病一直困扰着猪养殖业,而且,猪病治疗中的常
每年的春夏季节是鸭病的高发季节,做好该阶段主要鸭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春夏季节主要鸭病的实际特点,对春夏季节主要鸭病的防治关键技术予以简单分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建设已经被列入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生态建设的实现要求不能够以破坏环境,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倡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鹅的社会需求量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大,养殖户养鹅规模亦不断扩大。但许多养殖户防疫意识十分薄弱,且养殖技术并不成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