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农村环境问题而引发信访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u2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工业区开始向农村扩张。因法律和政策的扶持,许多不合国家污标准的私营中小企业在农村纷纷开办。这造成工业污染转向农村,环境问题逐渐增多。村民因此寻求各种途径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信访就是其中的有力手段之一。本文从因农村环境引发的环境信访现状出发,分析该类信访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 信访 环保审批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随着城乡结构转变,大量工业园区落户农村。污染工业危害日渐严重,因农村环境问题而引发的信访数量呈上升趋势。农村环境信访引发社会越来越多关注。解决好农村环境信访,不但关系到村民生活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1 因农村环境而引发的环境信访现状
  1.1 涉及面源广
  据统计,我国2010年共有几百个工业园区。随着城乡规划,大量工业园区落户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污染向农村蔓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法律上对个人办企业的放开使一些小化工厂、小造纸厂私自开设却未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按照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污水污物。一些地方村民身体长期受到污染所造成的疾病的侵害,农作物生长产量受损,废水废气噪音不能得到有效治理。村民因环境涉及的多种问题采取信访形式,农村环境信访呈现多面源的现状。
  1.2 信访数量多
  环境问题不解决甚至被拖延,使环境污染愈加恶化。村民合法权益持续遭到侵害,村民心理失衡,对基层政府产生不满。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农村信访数量呈上升趋势。许多村民联合起来,就一个问题集体上访,多形式信访,一访再访,重复信访。向基层政府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环境信访形式就转化为越级上访。据调查,因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数量增多,其中重复访和越级访占到一定比例。
  1.3 处理难度大
  农村环境中的工业污染问题多数来自群众举报。环境问题的处理措施多数是责令限期整改、罚款等。许多企业检查期实现指标内排污,而检查期一过,继续超标排污,这些企业污染行为具有隐蔽性,难以举证。此外,一些企业罚款照交,污物照排不误。这给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农村环境信访的处理难度因此加大。
  1.4 执行到位难
  环保部门没有特别强制权,对于小化工厂、小造纸厂等个体私营企业的关闭要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基层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污染工业的保护伞。上报审批时,工业污染仍在继续危害农村环境。基层环保部门的监管手段多是巡查或依靠群众举报,手段落后,接访解访不及时。这给农村环境信访的执行增大了难度。
  2 农村环境信访的原因分析
  2.1 一般原因
  2.1.1 城乡规划中的农村投入少
  城乡规划不合理。为促进城市环境改观,一些城市污染企业被政府迁移到农村或城郊地带。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致使附近农村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干扰。据报道,造纸厂周围农业灌溉用水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市民生活向清洁便利方向发展的同时,村民生活增加了工业污染的负担却没有配备相应的污物处理基础设施。城乡规划中的遗留问题造成农村成为污染的蔓延地带,给农民生活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2.1.2 法律法规不完备致使执法不力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环境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由于技术、人力、制度等多方面原因仅停留于法律条文或政府文件。与此同时,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的维权意识提高,村民要求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环境维权意识的需求。另外我国司法诉讼程序复杂,成本高昂,使村民利益权衡之后放弃司法诉讼,采取环境信访这一途径。
  2.2 深层次原因
  2.2.1 基层政府以环境换发展的政绩观
  部分基层政府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环境意识薄弱,过分注重GDP和本地财政收益。一些官员好大喜功,片面强调政绩形象,在招商引资或新建项目中审批不严,盲目选址。一些基层政府制定政策时未将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成本发展之路,造成“环保错位”。基层政府以环境换发展的政绩观使得政府某些部门对村民反映的因环境引发的信访问题漠然置之。
  2.2.2“政出多门”增加了解决难度
  通过调查,许多政府部门对农村环境信访问题采取推诿态度。从此部门到彼部门,环境审批制度把关不严;从选址到建设,未落实环境评价制度。有的企业甚至出现边生产边建设污染处理设施的现象,严重违反“三同时”制度。由于污染工业项目“政出多门”,村民就环境引发的问题进行信访时,从环保审批部门到建设规划部门,极少有部门能对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进行负责。
  2.2.3 环境信访制度存在空白
  12369环境热线的开通增加了群众信访路径,拓宽了环境部门的接访渠道。但是我国环境信访的长效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基层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有效处理一些突发访,集体访的能力亟需提高。我国转型期制度现状导致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环境信访制度仍然存在空白,因农村环境问题而引发的信访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我国存在。
  3 解决农村环境信访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环境信访这一类型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做好城乡规划工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是解决农村环境信访的关键。只有农村生态平衡,农村才能处于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因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数量才会减少,被转移的工业和个体私营小企业才能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产生良性循环。
  3.2 规范农村环境信访的法律程序
  政府各项部门依法行政是解决农村环境信访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信访公布制度,将环境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农村环境信访问题程序化,是解决农村环境信访的重要手段。
  3.3 从源头出发重视环保审批控制
  完善工业项目的审批程序,从行政上加强对污染项目的立项控制是减少环境信访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工业立项审查时,出具可行性报告的才予以立项。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制度,超前防范污染立项。从立项到投产使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保部门除应加强各类工业企业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外,更应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
  3.4 实施农村环境问题信访工作制度
  环境信访问题需要调查取证,因此政府建立要健全工作程序。第一,加大投入,坚持采访督察与信访调研相结合,领导公开接访与信访回访相结合,落实环境责任信访制度;第二,对于单个部门难以处理的且多部门功能交叉的环境信访案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环保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通过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第三,提升基层干部环保素质,扭转干部错误的政绩观,普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第四,对于农村环境信访,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制度。
  3.5 通过拓宽信访解决渠道调解矛盾
  将听证制度引入环境信访是调解当前环境矛盾的又一途径。对于工业项目建设实行先听证再行政,对于群众意见大的重污染建设项目,坚决不立项。加大环保教育宣传力度,使村民明确什么可以信访,怎样信访;建立农村环境信访动态管理网络,加大排查力度,在源头上下功夫,切实把有关环境问题的信访掌握透彻,争取在萌芽状态解决;另外,综合运用调节和仲裁的方式因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
  总之,从农民利益出发,将多种方式引入信访问题的解决是今后信访工作的发展趋势。解决农村环境信访问题,要开拓思路,从战略高度出发,将环境建设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夏光震,李子轩.浅析信访潮产生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99.
  [2] 崔军.南通市环境信访现状分析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8,1:83-85.
  [3] 冯良军.社会转型期做好环境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9,2:15-17.
  [4] 曹梅.新形势下环境信访疑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1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何调适就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期刊
【摘要】人事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在工作中围绕“人”字做文章,尤其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持高尚的人格,坚守清正的人品。人事部门的工作政策性和原则性强,人事工作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中更要切实把讲党性与讲品行统一起来。  【关键词】人事 以人为本 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期刊
【摘要】钱钟书《谈艺录》《谈艺录》熔古今中外于一炉,汇文史哲社于一册,慎思明辨,匠心独具体现其深厚的学养与治学之道。本文认为博而能精,融贯中西是钱钟书《谈艺录》突出的文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文学研究 学贯中西 融通古今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钱钟书先生以他的博学和对文学的兴感神会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话的“最
期刊
【摘要】中国西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不小的差距,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效益,更影响着区域的人力资源总和发展。本文在西部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企业人力资源在激励、薪酬、奖励、员工素质、情感管理方面的现状,总结西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西部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屋顶景观设计中,如何在满足景观功能的情况下,创造出具有地方文化气息同时能蕴涵时代精神的景观环境,围绕个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屋顶 景观设计 居住区 轴线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屋顶景观的设计在当今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上建造的各
期刊
【摘要】城市是一个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时间—空间结合的四维空间,因此,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形体方面,而必须着眼形体承载着的经济、社会、文化、美学等内涵。  【关键词】城市 景观设计 色彩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城市是满足人
期刊
【摘要】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本文就如何使人事管理从资源到应用方面的实现数字化,在数字校园上构建一个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空间,提升人事管理服务质量,有效利用人事资源,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笔者在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数字化 人事资源 档案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培养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按照中职教育培养合格的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 建筑类专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1 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现状  众所周知,当前招收中职生的门槛已经大大降
期刊
【摘要】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论述了刘邦统治集团之将相多出身于平民,然而他认为这是气运使然。与赵翼先生的观点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事实的成因。  【关键词】刘邦 统治集团 平民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在清代赵翼所著的《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中,他对西汉初期文臣武将的出身加以分析,指出他们多来自
期刊
【摘要】茶几从古至今在居室中扮演着既实用又具有欣赏价值的角色,是居室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点缀。本文主要论述了茶几的材质美感、造型风格特征,以及茶几的设计要素。全面分析茶几设计的审美特点、整体形象、舒适度及功能性,研究茶几与室内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关键词】茶几材质 茶几风格 茶几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2    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