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导流条安放角下管道双车车间断面周向流速分布特性

来源 :水电能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研究管道双车车间断面螺旋流的水力分布,选取5种导流条安放角(5°、10°、15°、20°、25°),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试验管段内管道双车车间流场,分析不同导流条安放角下管道双车车间断面中螺旋流周向流速的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加,周向流速分布呈旋转对称的分布趋势;导流条安放角为20°时旋转对称分布最清晰,导流条安放角为25°时周向流速值较高;空间断面上,靠近管道后车的# 1断面与靠近管道前车的#5断面相比,导流条安放角为15°时周向流速在速度区间所占百分比增幅最大;典型测点(半径为27 mm处测环)的周向流速在导流条安放角为15°、20°时各极轴上的周向流速值极差较大.
其他文献
通过介绍上海市松江区某3跨简支梁桥在近一年时间内上部结构主梁病害由梁底未超限横向裂缝发展为断梁状态的情况,阐述了加强对桥梁的结构安全状况检查和日常养护巡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不同桥型在桥梁安全状况检查工作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部位,结合对各类桥梁病害的分析提出了桥梁的养护处治对策.
结合工程实例,对最大长度序列声学扩散体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材料选择、适用范围、声学特性等方面,对MLS声学扩散体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工程验证,MLS声学扩散体施工操作方便、工序简单、工程质量和工期容易控制,可节约建设投资成本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工程设计中上部主楼层数相差较大、荷载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采用变刚度调平技术,通过控制桩刚度使上部结构荷载效应与桩刚度相匹配,有效减小基础的差异变形.
针对城市化发展迅速,单一的灰色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排水需求而造成城市内涝频频发生的问题,利用SWMM软件构建张家港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模型,并选用适合城市排水防涝计算的综合设计雨型作为模型的上边界输入,模拟现状条件和4种LID组合方案下地表径流量、溢流节点个数和超载管道个数的削减情况,分析了研究区雨洪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LID措施均有减小地表径流、缓解管网压力的作用,在较低重现期雨洪削减效果显著,随重现期的不断提高,雨洪控制效果减弱,其中方案3以绿色屋顶和植草沟为主,按适当比例增加透水铺装的LID组
降雨入渗对岩土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有较大影响,不同的降雨条件会导致土体内部产生不同的水力响应.基于江西省某航电枢纽工程,结合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分别考虑实际降雨的三个影响因素(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雨型)进行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砂砾体围堰渗流及稳定性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 表明,围堰体内部渗流速度、孔隙水压力及变形位移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增加,而堰体安全系数则随之下降.同时,堰体渗流和稳定性与不同雨型的峰值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雨强峰值出现越晚,在降雨终止时,堰体的非饱和区孔压、渗流速度等越大,
为了明晰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水碳耦合的影响,基于MODIS产品(叶面积指数LLAI、植被总生产力GGPP、蒸散发量EET)、重力卫星数据GRACE、降水数据及水文站数据,分析2001~2020年间黄河流域LLAI、GGPP、EET时空变化,综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wuE探讨黄河流域水碳循环变化.结果 表明,2001~2020年黄河流域有93.68%的区域LLAI呈增加趋势,且在生态恢复建设工程区域内LLAI呈显著增加,而在人类活动强烈的渭河流域及黄河源区中东部等过度放牧区植被呈下降趋势;显著增加的
以“文绿一体”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设计模式与技术体系为基础,梳理乡土聚落与民居的传统生态营建方法,提出“在地生长”设计创作路径并建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设计体系,建立西部地域绿色建筑运行效果后评价体系,对示范工程的建成运行效果进行论证、评估及最终检测.
大面积填海区淤泥地层基坑变形较难控制,支撑设置较难处理,盖挖逆作工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淤泥地层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地基处理的工法或施工控制不当,容易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导致运营期间难以整改.以深圳地铁13号线内湖停车场项目为背景,重点针对填海淤泥地层盖挖逆作地下结构桩基受力分析、桩基施工工艺、临时立柱兼永久柱施工精度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针对深厚淤泥地区基坑“盖挖逆作+疏桩基础+复合地基”的综合安全技术体系,盖挖逆作工法确保了深大基坑的水平变形控制要求;疏桩基础+复合地基既解决了淤泥施工
地下厂房初始地应力分布是影响厂房围岩稳定及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根据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地应力实测资料及工程地质条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FLAC3D计算了 7种构造载荷下应力响应值,通过Matlab对地应力实测值与响应值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现了初始地应力场反演重构.结果表明,实测值与反演值复相关系数达0.982,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地下厂房水平主应力占主导地位,且NEE向主应力影响较大;重构地应力场最大压应力的方位角为72.9°~88.9°,与主厂房轴线夹角较小,表明地下厂房轴向选择较为合理.
对某商品房基地地源热泵系统冬、夏2个工况的实际运行参数的测试和计算,评估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为类似工程项目运行管理提供相关经验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