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六位著名思想家简介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1月11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古代思想家》邮票一套6枚,向今人展示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6位对中国思想、文化、历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家的风采。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一生主要精力用于教育,素称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五十岁以后做官从政,周游各国,前后达13年,但终不见用。晚年集中精力,传授弟子,整理《诗》、《书》等典籍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于由门人弟子汇编的《论语》。他的思想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学、美学、历史、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各领域,其中最突出的为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主张为国以礼,提倡克己复礼,又以孝悌为仁之本。在世界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但同时以求实的精神来对待,对中国后来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在教育思想和认识论方面,承认“生而知之”,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并注重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主张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但孔子轻视劳动,轻视生产,其教育把对自然界的知识排除在外,对后世的传统教育起了不良影响。政治上提出“正名”,认为君臣父子都应实副其名。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与教化,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他是最早把古代存在的各种学术观点发展为理论体系的开创人。他所开启的私人讲学风气,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曾受业于子思的弟子。孟子一生名气很大,为实现其政治主张,游说诸侯,先后到过齐、宋、滕、鲁、梁等国。但他主张仁义、行仁政的主张与当时大国企图通过富国强兵和用暴力实现统一的要求大相径庭,不可能实行。晚年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其著作《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对孔子学说作了系统的发挥,特别是继承了孔子的仁说和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为“仁政说”和“贵民论”。行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仁与不仁用政治语言表达即为“王道”和“霸道”。他认为霸道是以力服人,虽可能成为大国,但难以持久;王道是以德服人,行王道就会国泰民安、政平人和。他还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孟子的仁政说来自性善论,他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提出养心寡欲的思想,要求排除感官物累,“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进而断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强调认识论和伦理学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说。还指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历史事实。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尊为“亚圣”,享有仅次于孔子的显荣。


  老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其生存的年代和经历,汉初已不大清楚。一说老子即东周后期的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战国时代六位著名思想家简介伊始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还有说为今安徽涡阳人),做过周期“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但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老子明确地看到事物的对立与统一,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却忽视了对立面转化的条件,也没有把事物向反面的转化看作上升的发展,只看成循环往复。还主张贵柔守雌,反对进取,否定刚强。在认识论上,认为“道”不可道,不可名,不可视、闻、搏。主张减少思虑和欲望,减少感觉经验的知识,通过虚静冥想直觉万物,甚至提出应当抛掉知识,泯灭智慧。在政治思想上,对当时社会很不满,想要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在美学上,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观点。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思想后来被庄子所发挥,也被法家所吸收、儒家所汲取,在社会政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里都具有重大影响。道教则奉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的漆园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从多方面作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后来的道家学派中,二人并称“老庄”。庄子的著作为《庄子》一书。他同老子一样,也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但他对老子“道”的非物质性进一步作了发挥和夸张,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达到“万物皆一也”。在认识论的问题上,他涉及领域之广泛,问题之深度,都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的哲学家。首先,他看到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追求知识、明辨是非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万物齐一,在性质上难以区分,因而无法认识。这就走向了虚无主义。庄子主张通过“坐忘”,做到齐物我,齐事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美学上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等见解来阐发美的起源与本质及美感等问题。庄子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庄子的政治思想发展了老子的消极方面,更趋于颓废没落。庄子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极为不满,他愤世疾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道德的虚伪和民众的苦难。庄子的思想是先秦唯心主义的高峰,标志着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对后来的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直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都有重大影响。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子一生为实现其政治主张而奔波于各诸侯国,受到楚、越等国的礼遇。墨子曾受业于儒者,后由于思想、观点不同,转而另辟途径,自成一家,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有著作《墨子》。墨子的政治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认为当时社会的动乱、国家间的征伐、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在用人方面,主张选用人才应不拘出身,反对贵族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尚同”是墨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认为天下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要统一于最高的“正长”,即天子,实际上是主张权力即真理。墨子还探究了关于认识论和逻辑等问题。他注重经验、实践和效果,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提出了认识标准问题。他还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取实予名的认识论命题,提出“类”与“故”两个逻辑概念,主张察类明故。墨子的弟子很多,都注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子的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游学于齐,在齐稷下学宫中,曾三为“祭酒”。继赴楚国,被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后著书终老其地。荀子一生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他的学生中最有名气和成就的是韩非和李斯。他的著作为《荀子》。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人定胜天,承认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辨别和验证。他认定人生来是恶的,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坚持“正名”之说,强调封建等级制,反对世袭制。在经济上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荀子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荀子是秦统一中国前最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他的政治思想在先秦各家中是具有高瞻远瞩、较为完备的理论,他兼采众家之长,其哲学思想先后被韩非、王充、王夫之等人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其政治思想实际上是他为封建统治阶级设计的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在整个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影响。
  责编/刘劲
其他文献
甘薯(Ipomoea be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食品加工、化工、能源的原料作物。甘薯原产于美洲,引进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其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已成为我国当前低投入、高产出的主要粮食作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保健的重视,特别是甘薯抗癌保健作用为世界所公认后,人们对甘薯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甘薯市场持续走强,甘薯已成为最具
期刊
园林绿化是提升城市形象,为人类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是整个园林工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施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和设计目标的实现。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是短期的工程,而养护管理是属于长时间的工程,二者虽是相互独立的,更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搞好园林绿化及养护管理的提高,是保证绿化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供优质工程效果和绿化美化效果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
期刊
摘 要:建立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试样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用溶解待测。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可用于饲料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饲料;液相
期刊
白萝卜营养丰富,含有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肌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  1 播种前准备  选择近两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棚室种植。在前茬收获后及时将残株烂叶和杂草清至棚外,集中进行高温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虫害的传染源。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细碎的有机肥4 000千克以上,或商品有机肥2 0
期刊
西红柿定植技术做的是否科学,关系到大田西红柿的健壮程度和结果能力,此期的关键是搞好棚室消毒、施足施好底肥、如何预防土传病害、如何浇定植水和缓苗水等是定植的關键。  1 搞好棚室消毒  在西红柿定植棚室要全面消毒,第一次用1%高锰酸钾全面喷棚室及地面各部位;第二次用50%多菌灵600倍+8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全面喷棚室及地面各部位;消毒的同时用治疗白粉虱(烟粉虱)的烟剂彻底熏棚1-2次,要保证棚
期刊
芦笋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异株。芦笋是营养非常丰富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常食芦笋可以助消化、增进食欲、抗疲劳等
期刊
1999年12月20日,我国发行了《澳门回归祖国》邮票一套2枚和1枚常规小型张、1枚金箔小型张。细心的集邮者会发现:面值并不相同的两枚小型张,所印编号却都是“1999-18J”。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两枚小型张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配合邮票发行的小型张,不具备自己的编号。这或许是为了避免与邮票编号重复,但又存在像“回归”这样同时发行多枚小型张,使用同一编号而不利于区别等问
期刊
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像“八仙过海”、“观音菩萨”、“福星”、“禄星”、“寿星”,以及“土地神”、“财神”、“灶君神”等神话传说,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澳门邮政将这些神话故事浓缩在方寸大小的邮票中,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澳门自90年代以来,先后发行了4套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邮票。  1992年4月3日,澳门邮电司发行一套以“八仙过海”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共计8枚。图案以
期刊
在任何一种投资市场,风险是利润的前提,或者说风险与利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冒一定程度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邮市投资完全避开风险是不可能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能是神不是人,而只有利润没有风险的市场也只能出现在天堂而不可能存在于人间。然而由于邮市投资的特殊性,有些风险具有一定的人为因素,投资者只要谨慎一点就完全能够最大程度地规避开来。具体而言,就是以下几种陷阱:广告陷阱。投资者、
期刊
2001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将于2000年11月20日开始发行,发行期限为2000年11月20日至2001年2月6日。2001年2月7日开奖,2001年2月8日公布中奖号码,中奖号码刊登在公布日的人民日报、中国邮政报及183网站(http://www.183.com.cn)。兑奖期限为2001年2月15日至5月1日。  2001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分为普通型、特种型、贺卡型3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