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兰:一个瘫痪病人的养老现实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岁—68岁,从漂亮的姑娘到满头银发的老人,韩秀兰在床上躺了45年。45年里,有8年在老年公寓度过。青春岁月已逝,中年时光也已不再,老年的韩秀兰,有着怎样的辛酸故事?
  8月6日下午,在位于青后小区的历下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公寓,本刊记者来到二楼的一间病房,见到了韩秀兰。
  和同屋的几名老人不同,韩秀兰除了下身瘫痪,上半身包括手臂和正常人一样,并且语言表达清晰,脸庞瘦削,头发花白。
  1970年,韩秀兰23岁,刚参加工作一年多,一场灾难降临在她头上。一次工作事故,导致她高位截瘫,从此生活发生彻底改变,下半身不能动弹,大小便不能自理,病床成了她每天的“依靠”。
  韩秀兰在床上一躺就是45年。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她没有结婚,病床成了她的“牢房”,刑期是“无期”。刚开始的几年,经常伤心落泪,落下病根,眼睛有时看不清东西。前些年单位派人护理,后来单位倒闭了,就靠母亲和哥嫂照顾,打毛衣、绣花、看书、看电视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前几年做了个手术,如果成功可以使下肢恢复一些功能,不过手术最终失败。
  2005年,97岁高龄的母亲去世,韩秀兰失去依靠,只好住进老年公寓。“哥嫂年龄大了,他们有5个孩子,生活都不容易,没法让他们长期照顾我。”现在她每月有1700多元的退休金,而老年公寓每个月需要2200元,加上暖气、空调、医药等费用,还要更多。“小侄帮我取退休金,每月来交钱。”不足的部分,医疗保险可以报一些。当然也有需要自己花钱的,比如尿不湿。
  和本刊记者聊天,韩秀兰念叨起她的高中老师,一位“就像我妈一样”的亲人。“上学的时候跟她交往不多,我出事之后,她经常来看我,有什么困难帮我解决。”韩秀兰说,许多年来,“有什么心里话就愿意跟她说,把她当做最亲近的人。”
  而今,老师已经80多岁了,住到了南部山区,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来看她,“偶尔打电话,跟我说话”。
  在老年公寓,韩秀兰的活动半径只有十几米,坐轮椅到房间门口的二楼大厅看电视成了她最主要的娱乐。和她同住一个房间的老人大都存在语言障碍,不能正常交流。大部分时间,她就躺在床上,和几十年来所经历的“平淡”生活一样,看书或者发呆,最近她在看一本老年保健杂志。
  就在距离她不远的房间,住着哥哥和嫂子。“他们都80多岁了,经我介绍,最近也住到了这里。”刚入住的时候,两个人不在一个房间,工作人员把他们调到了一起。大半生不能自理的韩秀兰,别人的微小的帮助都让她像是受到莫大“恩惠”,一遍遍地说是“公寓领导的照顾”。
  小侄每天晚上下班后会来看父母,给老人送些东西,顺道过来看她。对于公寓工作人员的护理,韩秀兰表示满意,“把这里当做家一样”。“他们偶尔给我买东西,三五块钱,给他们钱也不要,后来就不好意思麻烦他们了。”由于高位截瘫,大小便不能自行排出,需要护理人员用手按压腹部促进肠蠕动才能排出,每排一次,护理人员都非常劳累。
  问她有什么心愿,她说:“能住在这里,我已经别无所求了。办什么事都要麻烦别人,我还能有什么需求呢?”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原来一个事要通知到每个人得打几十个电话,现在省事啦,使用山东移动‘手机对讲’,说一遍全搞定!这项业务还能定位,随时可以看到每台车的位置,全盘调度尽在掌握!”山东临沂的刘德鲁拥有一家物流公司,有近百辆车,以往每天都要为配货、调度忙得焦头烂额,“自从用了‘手机对讲’,和货主沟通方便多了,配货效率大大提高,货主查询货物在途和到达情况也很便捷。这‘手机对讲’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记者了解到
期刊
8月6日,中国电信山东公司举办“上网处处快 电信我信赖”新形象发布会暨“天翼品牌高铁动车体验列车”启动仪式。这是中国电信“上网处处快,电信我信赖”新形象的全面开启,充分彰显中国电信“天翼”3G在优质网络覆盖领域的绝对优势。  天翼专列全体验  13点28分,山东电信天翼专列由济南一路东行,向青岛出发。  行车平稳后,记者特意到相邻几个车厢“考察”,发现多于一半的乘客开始操作手机:有的电话给家人报告
期刊
这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最普通的故事——三个步入老年的家庭的苦恼,这不是少数人的苦恼,而是整个中国的苦恼。  60岁出门打工  “不打工,哪来的钱供孩子读大学?”为了供21岁的女儿读大学,张小安依旧在工地挥洒着血汗。  张小安家住聊城冠县农村,自幼家贫结婚晚,女儿在上大学。“上大三了,村里这几年考上大学的孩子没几个。”张小安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事实上,早在2009年,张小安就已步入60岁老人行列,每
期刊
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  2012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5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3%,超出国际10%的标准,成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山东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减缓,到2015年增量等于零,此后变为负增长,劳动力开始持续短缺。山东省城镇职工的抚养比为3:1,即3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退休职工,2015年左右为2:1。  养老产业财政支出:15亿元  7月 4日,山东省召开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
期刊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形成“9073”社会养老服务格局,所谓“9073”,是指90%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7%的老人享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大部分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家庭,才是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院”。  不出家门的养老院  居家养老,不但是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愿望,也是许多美国老年人的首选。  美国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可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又不和自己的子女
期刊
农民凭借电焊工手艺移民澳大利亚,这句话本身所包含的张力和信息量一般都会使人感到震惊和诧异,但是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村的村民就走上了这条迥然不同的“成功之路” 。在这个村子,平均每八户人家就有一户移民澳大利亚。近日,本刊记者来到该村探访,感受到的却是异化的村民生态和变形的移民冲击波……  沉默的村庄,被割裂的村民  理论上来说,在后楚庄寻找移民家庭应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毕竟这里每八户人家里就有
期刊
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两种养老院:第一种,“医养一体”式的养老机构,为患有各种疾病、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第二种,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社区,类似托老所,使老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天伦之乐。近日,本刊记者对济南市上述两类养老院进行了调查。  很多老人晚年最后的居所  当老人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一般的“托老所”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带着疑问,8月6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历下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公寓。  医
期刊
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养老实质上是一场精神满足运动。济南舒心港湾颐养中心作为养老行业的后起之秀,却在这场运动方面跑到了前列。  近日,由济南舒心港湾颐养中心出资,向济南社会工作协会购买两个专职社工岗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拓展项目。这是济南市民间养老机构首次设立专职社工岗位,也是济南社会工作协会首次接受民间养老机构对社工岗位的购买项目。这种崭新的合作也使得“精神养老”这个概念又一次得到深化。  蔡
期刊
2003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孙煜航开了一家老年公寓,所有舆论都在说“这个年轻人能坚持多久?”10年后,这个80后小伙子三次卖掉婚房创办的济南富翔老年公寓,成为目前为止济南最大的民营养老院。开办“穷人的养老院”,一直是他的梦想。  三卖婚房:  一位80后的“养老”梦  2011年,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富翔老年公寓接收了一位孤寡老人:老人很早失去孩子和伴侣,没有工作,真正是“老无所依”。老人由所在
期刊
最近一段时期,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纷纷透出信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尝试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事实上,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法体系中并没有法律明文阻碍“民营银行”的组建,也就是说在技术层面上没问题,而且这些年中国银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监管上虽然还需改进,但也不会有大问题。那么为何多年来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和实际控制人的“民营银行”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虽则政策制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