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女性围产期及妊娠结局分析

来源 :中国热带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产妇围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一2020年1月合浦县人民医院(69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36例)收治的105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HIV孕妇的临床基本资料,另外随机选择同时期两家医院(合浦县人民医院70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35例)排除HIV感染并住院分娩的105例适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围产期产科并发症、合并症和妊娠结局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HIV产妇贫血29例(占27.6%)、妊娠期高血压33例(占31.4%)、宫内死胎10例(占9.5%)、羊水过多23例(占21.9%)、胎膜早破17例(占16.2%)、产后出血20例(占19.0%)、胎盘早剥15例(占14.3%),均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新生儿体质重(3 313.18±216.14)g显著低于正常产妇(3 395.88±195.45)g(P<0.05);HIV产妇新生儿早产发生15例(占14.3%)、胎儿窘迫16例(占15.2%)、胎位不正16例(占15.2%)、羊水粪染发生23例(占21.9%)及 Ap-gar<5分病例数16例(占15.2%)、新生儿ICU住院22例(占21.0%)、新生儿肺炎发生17例(占16.2%)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 经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多,新生儿低体重及并发症多,但可能有助于改善HIV产妇新生儿死亡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
目的明确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基因(SLC7A1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SLC7A11基因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通过半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SLC7A1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V感染、淋巴结转移、生存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随机挑选2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半定量PCR,SLC7A11基因在85.0%(17/20)的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Real-t
目的分析四川省绵阳市60岁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为老年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3-2019年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绵阳市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91.00/10万)高于全人群(68.7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5.71,Р<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29.74/10万)高于全人群(18.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相关行为自主性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开展了YMSM前瞻队列研究,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招募1524岁的YMSM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自主性的基线调查并建立随访队列,实施行为干预12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YMSM行为自主性变化,采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其行为自主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队列328人,随访调查198人(60.37%)。基线与随访调查相比
背景与目的:对于慢性症状性长段颈内动脉闭塞(ICAO),内膜剥脱术(CEA)与腔内介入手术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两者联合使用的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CEA联
目的通过动态分析2015-2019年的广西西江经济带人源性沙门菌的增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获取人源性沙门菌的区域增长份额、构成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结果从2015-2019年的合计数看,西江经济带的肠炎沙门菌的总偏离量(+6.943株)、伦敦沙门菌的总偏离量(+0.725株)、火鸡沙门菌的总偏离量(+0.575)均为正值,总偏离量符号为“+”表明该沙门菌属血清型的增长速度快于广西沙门菌总体的增长速度;西江经济带的鼠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8周龄,体质量24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组)和电针+磁刺激组(EM组),每组1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大鼠VaD模型,E组大鼠取“百会穴”和“大椎穴”,电针30 min/次,1次/d,连续14 d;EM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后,接受经颅磁刺激,100个磁脉冲/次,1次/d,连续14 d;S组和M组大鼠以相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栓子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高发病率及并发PE导致的猝死风险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当VTE患者出现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时,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通过其网状过滤结构捕获血凝块从而预防致死性PE发生。IVCF现已在全球广泛被应用,根据使用情况,可分为永久型、临时型及可选择回收型。永久型IVCF置入人体后除非手术切开腔静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不匹配评估不明发病时间(包括醒后卒中)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时间不明且症状发现超过6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组)与发病时间明确6 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对照组符合静脉溶栓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或者直接取栓治疗。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青年(18~44岁)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1172例,其中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12例(9.6%),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于头部CT血管成像(CTA)和(或)全脑DSA检查结果,且均为囊状动脉瘤。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否,将112例患者分为破裂组(69例)与未破裂组(43例)。记录患者的基线及影像学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20支/d或≥20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