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陨石特殊结构:曾含有水或支持生命存在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s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希腊和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的火星陨石“那喀拉”中发现了一处极像地球生物细胞化石的结构。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其中曾经含有水,从而为火星表面之下曾经存在适宜生命形成并进化的环境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科学家们的发现成果发表于《天体生物学》期刊之上。
  在研究著名的火星陨石“那喀拉”的过程中,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科学家伊莱亚斯·查特兹塞奥多里迪斯博士发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结构深深嵌入在陨石中。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重要发现,伊莱亚斯请来了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伊恩-里昂教授一起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球、大气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伊恩·里昂介绍说:“从不同方式看,这个结构很像是地球生物细胞的化石。但是,奇怪而又有趣的是,它的确来自火星。我们的研究认为,它可能并不是一个细胞,但是这块陨石曾经含有水,而水在陨石撞击过程中被加热蒸发掉了。”
  科学家认为,这些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们可能为火星表面之下曾经存在适宜生命形成并进化的环境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此外,这些发现所提供的证据还表明,在过去曾经有过大型陨星撞击过火星,并产生了长期存在的、可支持生命的热水区;甚至后来还有可能有生命在那里出现。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萨拉-海格博士也是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萨拉博士利用高分辨率成像设备将陨石中这一重点部位详细地拍摄了下来。这种成像方法可以在原子层次显示出陨石的内部物质构成。结合高清分辨率图片与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对这一迷人的结构地质学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伊恩教授认为:“我们现在能够明确的是,那里曾经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那里并不太冷,也并不会过于荒芜。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比如细菌这种生命形式,可以在那里生存。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在那里发现细菌。通过这些发现,火星可能曾经存在生命,或许至今仍存在某种形式的生命。”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利用各种技术对这块陨石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发现第二种新物质,并寻找可能的生物特征。伊恩教授表示:“在我们得到从火星带回的样本之前,我们必须以更精密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必须仔细寻找进一步的证据。”
  (选自新浪科技)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一个人独自饮泣总有那么一点私底下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个男人而言.这很可能成为他的一个羞于公布的秘密。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科学价值,更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与应用价值。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问题化和实用化,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课堂教学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作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引导者,教师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健康
本文给出了一则探究式教学案例——“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案例,突出了以问题组为中心的探究活动的特点和过程。教学氛围愉快,内容充实,符合课程新理念要求。
作文空洞是写作之大忌。一般来说,作文空洞的表现有下列几种情况:首先,文体模棱两可,四不像,泛泛而谈,或者文章头绪繁多,不知所云。这是近些年来作文命题淡化了文体要求导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写作障碍,学生有较大的写作自由度,但是因为忽视了最基本的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很多学生失去了基本的表达能力。其次,文章观念陈旧落后,甚至只陈述事实而没有提出观点,缺乏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深刻
【话题阐释】也许有人会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茫茫尘世,只有人的生命值得我们去敬畏。其实不然.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呵护。去敬畏。即使是一株小草,一
目的: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34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综合治疗以及护理,有效33例,死亡1例
与前几年相比,2015年中考采用小作文考查的地区“暴增”,且考查形式多样,限制更多:有续写,有整合材料写,有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有要求运用两种说明方法;也有考查描写或议论片段的,不过文体更倾向说明文——或许是因为“中考指挥棒”久久冷落了说明文的考查,从而冷落了说明文的训练,但说明文在生活中运用又极其广泛。  为什么一度绝迹的一“大”一“小”作文考查形式会迅速“走红”,赢得更多考区的青睐?  可以说,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
在家族亲情环境里,代际之间的更替,似乎从目送背影的那一刻开始。龙应台的《目送》是一篇描述亲子之情的散文。她见证着自己的父亲由年轻力壮到生命结束,自己的儿子由初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