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就职心理探索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随之而越来越大,而高职学生在社会就业中并不占优势。大学门槛的降低,让高职学生面临就业大潮的冲击,如何为高职学生建立一个公平、稳定的就业环境,这才是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就业 心理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出现的一系列就业问题,也值得探讨和关注,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心理做了浅析,并且提出了对策。
  一、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
  (一)教育环境,如今的大学门槛越来越低,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很多高校甚至扩招,而高等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不鲜明,与社会的需求不吻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未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这就导致了一部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急剧转型和市场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技术性人才,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技术性的专业人才,而高职学院对学生专业方面的教育并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指向性的影响,从就业难的区域特点可以看得出,目前的农村存在就业职位的空缺,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思想,高职教育的体制本身也是指向城市的,这样就使人力资源在农村没有发挥的作用。而大部分毕业生往往把目光聚集在大城市,或者是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二、分析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焦虑心理,很多的高职学生对目前的就业问题存在焦虑的心理,认为自己缺少社会关系或是家庭背景,对前途和工作感到渺茫和失望,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高职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中学的学生不相上下,理论知识又逊于本科生,再加上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二)自卑心理,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严重打击了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和自尊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自身条件或是工作能力不如别人,从而产生了这种自卑心理。
  (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当现实的工资待遇与自己理想中的待遇相差太远时,很多高职生又不愿意降低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所以就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四)盲从心理,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的条件,盲目的扑向了所谓的热门行业,这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没有弄清就业形势和自身特点就一味的聚堆于某个行业,不管是对自身还是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依赖心理,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主动意识很差,依赖心理很强,据调查,73.21%的学生等待学校的推荐就业,13.14%的学生表示家里会安排好工作,13.65%的学生会自己去就业市场找工作。
  (六)怕吃苦的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所要做的工作因为关系到技术方面,会很复杂和繁重,有些甚至还会经常加班或倒班,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怕吃苦,认为自己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七)对社会恐惧的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偏见或是缺乏了解,认为社会阴暗,不敢面对就业问题,产生这种心理原因就在于学生本身的观念发生了偏差。
  三、应对策略
  (一)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由于高职院校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缺乏经验、恐惧等心理,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对就业问题进行指导,以免学生走入求职误区。就目前的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来看,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对学生的求职起到了牵绊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或者调试。
  (二)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如今的社会需要技术性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按照社会需求来和市场来培养人才,只有让学生学好了技术,才能更好的就业,因为现在的企业对技术系专业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三)学校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德、智、体、美”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学校应多开设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用阳光、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学校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没有动手能力,只有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只有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亲自参加某样实验或活动,并且在课堂上讨论,这样才能促进学习并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五)学校应该贯彻并实施“双证”制度,“双证”指的是高职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与职业技能证书,拥有了这两样证书,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
  (六)政府应该正面导向,相关部门应该广泛宣传国家制定毕业生去西部或者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
  (七)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平台,高校要与企业、社会共同建立这个平台,多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为学生搭建与企业见面的桥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好的机会。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就业出现了大量的問题,比如实际薪酬与理想薪酬差距太大、对职业的定位不准、频繁跳槽等。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全社会,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找到深层原因,并且在教学制度可培养模式上进一步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改善高职学生的求职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莹,陆旸.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研究与工作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105-107.
  [2]李凤英,刘学惠.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研究[J].教育艺术,2012(7):76-77.
其他文献
报道了我们研制高频光伏HgCdTe探测器组件的最新进展,包括器件设计考虑、探测器芯片制作、前放配接、组件测试,以及探测器组件的性能和应用情况.
【摘 要】品德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设计作业时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来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情感的满足、知识的拓展和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现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品德作业布置,让有效的品德作业成为学生真正认识社会,走进生活的营养餐。  【关键词】品德作业 有效 创新 经受挫折  解读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课标中反复强调要走出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中不同扩散敏感系数下ADC值及相对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病变行DWI,b值分别为800、1000 s/mm2,测量病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被看做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重要的生命历程。对学生来说,教育是其生命质量提升的历程,对老师来说,教学是其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  【关键词】教育 生命化 思考  强调教育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是当代众多思想家的共识和心声。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说过:“教育林根本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叶澜教授在他领导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临床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应及预后的关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知识的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往往高于日常生活,它是社会生活的总结与概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知识的自觉应用,深化认识,升华理解,这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思维训练价值。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催化剂。只有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评价指标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患者100例,对他们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就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有效改进措施,即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健全职业指导网络;重视职业指导过程。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指导 途径分析  就业率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教育光荣使命。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还不完善,学生就业得不到
为得到精确的焦平面探测器特性参数指标,以长波4×288(4N)焦平面探测器为例,讨论如何通过PI(PulseInstrμment)测试系统进行参数测试并设定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这个参数
会议
【摘 要】德育教育在中学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全面落实中学德育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随之更新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围绕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和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提出落实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 落实 以人为本  德育是指社会